搜索到727篇“ 全麻药物“的相关文章
- 孕期暴露于全麻药物对子代大脑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
- 2025年
- 孕期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大脑最容易受到药物影响的时期。随着医学的进步,外科和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孕期的非产科手术、宫内胎儿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然而,孕期母体暴露于全麻药物对子代大脑发育影响的相关结论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全麻药物对人类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孕期非产科手术的全麻用药国内外缺乏一致性的意见或建议。
- 孙哲李倩于志强
- 关键词:孕期全麻药物子代大脑发育神经毒性
- 老年髋关节置换中超声引导与全麻药物炎性反应探究
- 2025年
-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与全麻药物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结合瑞马唑仑麻醉,控制炎性反应;对照组使用常规全麻药物丙泊酚。比较两组术后炎性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炎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结合瑞马唑仑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 刘涛刘涛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全麻药物炎性反应
- 梗阻性黄疸的全麻药物选择
- 2025年
- 梗阻性黄疸通常需手术干预来解除胆总管的完全或部分阻塞,但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可明显影响机体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并改变麻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由此也给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梗阻性黄疸麻醉药理学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梗阻性黄疸对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这些麻醉药物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让麻醉医生意识到梗阻性黄疸的复杂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合理选用全麻药物的重要性,并据此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严密监测和精确调控,确保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麻醉平稳,降低围术期风险。
- 李奕青周雪飞龙跃曹云飞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 全麻药物与睡眠节律双向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常出现睡眠节律紊乱,表现为术后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或觉醒次数增加,以及快眼动(REM)睡眠、非快眼动(NREM)睡眠减少甚至缺失但随后出现反弹等[1]。全麻药物作为术后睡眠节律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影响生物钟基因表达、褪黑素分泌及特定的睡眠神经环路,导致睡眠节律改变,影响患者预后。然而,睡眠节律也会对患者全麻药物用量或术后相关并发症产生影响。本文就全麻药物与睡眠节律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苏婉茹何万友武江华
- 关键词:全麻药物睡眠节律生物钟基因NREM睡眠时间神经环路
- 不同全麻药物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恢复质量评分的影响
- 2023年
- 良好的术后恢复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不同的麻醉药物对术后的恢复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涉及老年患者的麻醉时,麻醉药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因此探讨不同的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提高术后的恢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刘佳张二飞聂煌
- 关键词:全麻药物老年患者
- 全麻药物损伤发育期大脑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全麻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麻醉领域中关注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显示,全麻药物可损伤发育期大脑,并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异常;而临床研究结果则存在争议。由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局限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本身的缺陷、临床试验中标准化行为学及智力评分工具的缺乏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这一争议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当前研究结论亦难以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联系全麻机制研究进展及反思笔者近十年来在该领域探索,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混杂因素供后续研究参考,以提高未来研究数据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更好地指导小儿麻醉实践。
- 杨柳罗爱林李世勇
- 关键词:全麻药物神经毒性
- 气道表面麻醉对术中全麻药物使用量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研究气道表面麻醉对术中全麻药的用量和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行全麻下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人,A组插管前给予2%利多卡因5 ml喷喉,B组插管前给予生理盐水5 ml喷喉。推注舒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至患者入睡。用喉麻管向声门上方推注药液后,插入气管导管。术中丙泊酚4~6 mg/(kg•h)静脉泵入、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 μg/kg,维持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0~50,血压(BP)和HR的变化幅度 0.05)。两组的SBP、DBP、HR在气管插管后1 min (T4)、5 min (T5),拔管即刻(T6)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2组舒芬太尼的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丙泊酚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道表面麻醉不仅能减少舒芬太尼的用药量,还能降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难度,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体现了现代外科学加速术后康复的理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韩富意褚海辰刘玉梅温翠丽
- 关键词:表面麻醉全麻
- 全麻药物对未成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全身麻醉是小儿及孕妇手术治疗、有创诊断或者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辅助手段。临床及动物研究发现全麻药物对未成熟大脑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本文从神经元形态学、功能学、微环境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多方面,对未成熟大脑麻醉暴露的神经毒性机制进行阐述,并对潜在的保护性策略作一综述。
- 王蓓朱智瑞胡智勇
- 关键词:儿科麻醉神经毒性发育障碍
- 丘脑⁃皮质环路在全麻药物诱导意识消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近年来,全麻的神经环路机制成为神经科学和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丘脑⁃皮质环路的结构及功能完整对意识维持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丘脑⁃皮质环路的神经解剖学特性、神经生理特性及其在全麻药物诱导的意识消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理解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及意识产生和维持的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 张芸芸刘畑畑杨谦梓董海龙
- 关键词:丘脑大脑皮质
- 全麻药物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调控网络的构建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旨在探讨全麻药物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构建其在影响记忆方面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麻醉相关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并初步建立麻醉基因参与的调控网络。结果 GO分析结果显示,C-fos、HIF-1α、STAT3、Bcl-2在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结合KEGG数据库成功绘制出以这四个基因为中心的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图。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全麻药物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并建立相关调控网络,为探讨全身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沈园园蒋铭王军颜朋朋陈甜甜李杏瑞
- 关键词:全麻药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作者
- 于布为

- 作品数:573被引量:3,914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丙泊酚 麻醉学科 异丙酚 全身麻醉
- 陶国才

- 作品数:420被引量:1,166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异丙酚 气管插管 抑肽酶 丙泊酚
- 任瑜

-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异丙酚 ARC 全麻药物 雄甾烷醇类 脑电双频谱指数
- 罗爱林

- 作品数:276被引量:1,68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麻醉 氯胺酮 丙泊酚 异氟醚 气管插管
- 李世勇

- 作品数:47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异氟醚 发育期 异氟烷 海马 海马神经元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