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42篇“ 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2025年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巩仪凡刘志斌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医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本研究针对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本院2020年1月到2024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150例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研究观察对象的同时,通过随机AB球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对应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组服药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延伸护理干预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观察组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评分及多维生活质量量表数据,均呈现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间的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存在明确临床意义(P<0.05)。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时间长,延伸护理的适用性很强,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延伸护理值得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全面应用和推广。
张丽琴
关键词:延伸护理老年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
以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梅毒一例
2025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梅毒均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关AIDS和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临床工作中,AIDS合并梅毒继发新发脑梗死的患者并不多见,本病例报告了1例AIDS合并梅毒的脑梗死,提示在临床中应谨慎对待梅毒。
孟天予薛慧赵吉利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基底节区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长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时长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90例接受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根据治疗时长分为:A组(0.5~2年)、B组(2~5年,含2年)和C组(≥5年)。对比分析3组血脂代谢、血糖代谢、肝肾功能情况。结果A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为10.00%,B组为16.67%,C组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高胆固醇症、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异常、低磷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治疗超过半年的HIV/AIDS患者常出现血脂异常,且会影响肝功能,治疗中应做好相关监测。
吴宣达李骞刘江福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代谢异常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0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为期一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3±0.9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滕春玲张萍欧林荣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
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家系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分析
2025年
目的回顾分析3个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PIDs)家系基因突变及临床特,揭示致病基因,探索有助于早期诊断的皮肤临床体。方法收集3个PIDs家系,每个家系检测2代,共10人,各取静脉血2 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高通量测序,一代Sanger测序验证,目标基因与Ensembl和NCBI dbSNP数据库比对,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GERP++预测目标基因致病性,根据ACMG指南判定基因变异的致病性。结果3个PIDs家系先证者平均年龄7个月(分别为4、5及12个月),经二代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及ACMG指南判定,共检测到5个与免疫缺陷相关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家系1先证者突变基因CYBB c.1414G>A p.G472S,来源于其母亲;家系2先证者突变基因DCLRE1B为复合杂合突变,来源于其父母亲,母亲c.2761G>A p.G921S,父亲c.2771A>G p.H924R;家系3先证者突变基因DCLRE1C为复合杂合突变,来源于其父母亲,母亲c.1314_1329del p.E439Lfs*7,父亲c.497dupC p.T167Yfs*4。所有先证者均反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最终因感染死亡;均出现湿疹样、鱼鳞病样及红皮病样皮损;所有先证者粒细胞、淋巴细胞及IgG不同程度降低。结论3个PIDs家系中分别发现了CYBB、DCLRE1B和DCLRE1C基因新的突变位点,PIDs除了感染还常伴有多形性皮损,提示反复感染合并长期不愈的湿疹样、鱼鳞病样及红皮病样皮损应注意鉴别PIDs。
张高磊张升秦琴蒋丽潇李倩王誉涵邓维曹会娜张海花刘晓雁
关键词:免疫缺陷基因突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教学体会
2024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难题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诊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医师队伍不断扩大,但仍难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数量及其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医学生教学入手,加强医学生有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且以知识的实用性为前提,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途径,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借以提升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扩大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防治成效。
陈杨柳黄顺黄辉煌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医学生教育方式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综述复方制剂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治疗领域的开发原则及要求,总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简化方案,为寻求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数据库,对已上市的复方制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目前已上市的抗AIDS复方制剂可以简化ART方案,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药物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抗AIDS的复方制剂在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该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仍然存在着重大临床需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孙思曼江海燕范潇予李万芳包捷包捷靳洪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联合用药复方制剂药物开发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自身抗体相关的成人发病型免疫缺陷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常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胞内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出现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发病以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广西、广东、香港地区常有报道,而在北方地区则少见^([1])。我们总结了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国内临床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并为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肖蓉何志义梁斯巧王宏伟
胸腺瘤相关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Good综合征又称为胸腺瘤相关免疫缺陷综合征(Good syndrome,GS),是一种少见的、成人发病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胸腺瘤、低丙种球蛋白、外周血淋巴B细胞减少或缺如伴有CD4+T细胞免疫缺陷为特,是除重症肌无力和纯红细胞发育不全外,胸腺瘤的一种副肿瘤疾病[1]。1954年由美国学者Robert Good首次报道,因此而命名为Good综合征。G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延迟诊断。目前尚无全球流行病学资料,大多为个案报道。46.9%的病例出现在欧洲,其次为美国,国内尚无患病率报道。
丁利回岳红梅刘维英濮家源白雪
关键词:免疫缺陷综合征胸腺瘤个案报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相关作者

卢洪洲
作品数:904被引量:3,62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李太生
作品数:495被引量:4,966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HIV HIV/AIDS患者
马迎华
作品数:228被引量:1,952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青少年 中学生
沈银忠
作品数:215被引量:1,20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张仁芳
作品数:148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