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4 篇“ 先天性梅毒 “的相关文章
先天性 梅毒 被引量:5 2008年 王玲关键词:先天性梅毒 梅毒螺旋体 血循环 先天性 梅毒 被引量:20 2005年 康丽丽 肖昕 余明 熊爱华关键词:先天性梅毒 病原学 苍白螺旋体 皮肤黏膜 宫内感染 不同方法检测非先天性 梅毒 患儿体内梅毒 抗体衰减规律的应用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监测非先天性 梅毒 患儿体内梅毒 特异性抗体衰减规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0例非先天性 梅毒 患儿,采集出生后血清标本,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免疫印迹法(WB)、梅毒 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 特异性抗体。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ELISA和TRUST结果转阴。结果ECLIA法显示,非先天性 梅毒 患儿体内梅毒 特异性抗体水平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可降至出生时的25%,且衰减速度与初始浓度无关。WB法提示,非先天性 梅毒 患儿出生时的特异性IgG条带与母体一致,其消退顺序依次为TPN47、TPN15、TPN45和TPN17。受方法学限制,ELISA法在高浓度抗体存在时,出生后前3个月吸光度变化不明显,但对低浓度抗体的检出灵敏度高。以ELISA阳性为参考,比较ECLI、TPPA和WB方法的检出率:出生时分别为100%、100%和90%,3月龄时为100%、100%和75%,6月龄时为100%、46%和15%,9月龄时为83%、33%和0%。TRUST阳性率在出生时为17.5%,3月龄随访时均转阴。结论梅毒 特异性IgG抗体可完全传递给胎儿,并在出生后按一定规律消退。综合分析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ECLIA法动态检测可在随访3个月时提前判断非先天性 梅毒 风险或终止随访,WB法早于TPPA法提示阴转,而ELISA法需随访时间最长。 徐敬轩 彭文红 王佳丽 钱云芳 赵仙华 冷柠 杨勇 储磊 谢而付关键词:妊娠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法 56例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2024年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及预后。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共56例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发病日龄、诊断日龄、住院时间、母亲梅毒 感染及治疗情况、临床表现、入院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母亲孕期治疗情况分为孕期未全程治疗组(6例)和孕期未治疗组(50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56例,其中男32例(57.1%),女24例(42.9%);早产22例(39.3%),足月34例(60.7%);56例先天性 梅毒 患儿的传播途径均为母婴传播,其母亲均为梅毒 感染者,孕期均未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临床表现前6位:皮疹/大片脱皮(64.3%),皮肤黄染(33.9%),呕吐/纳差/腹胀(28.6%),水肿(23.2%),发热(17.9%),肝脾大(17.9%);53例(94.6%)患儿存在并发症,其中合并贫血38例(67.9%),心肌酶升高27例(48.2%),肝功能异常27例(48.2%),低蛋白血症26例(46.4%),骨梅毒 18例(32.1%),血小板减少症16例(28.6%),神经梅毒 14例(25%),肺炎12例(21.4%),梅毒 性肾炎6例(10.7%),败血症4例(7.1%),梅毒 鼻炎3例(5.4%)。经积极驱梅、保肝、利胆以及输血等对症治疗后53例患儿病情好转出院;3例因入院时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随访患儿出院后不久死亡。结论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合并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为最常见的表现,对于母亲孕期梅毒 感染及感染情况不详的患儿,应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预后。 张艳兰 徐琳 王彩英 杨洪玲 庞琳关键词:梅毒 先天性 新生儿 预后 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采用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某医院2008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A组)患儿48例,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的(B组)患儿42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情况。并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对占比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t=4.290、2.623、3.597,P<0.05);A、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87,P<0.05),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χ^(2)=3.889,P<0.05);A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率均高于B组(χ^(2)=7.144、6.22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9,P<0.05),A组患儿身体发育正常率高于B组(χ^(2)=4.402,P<0.05)。结论在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患者中实施苄星青霉素配合常规治疗可促进其康复,增强疗效,改善预后,促进其生长发育。 张秋凤 韩雪梅 李亚婷 张伟 谭鸿双 罗寒依关键词:苄星青霉素 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的围产期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03至2022-05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确诊的15例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病例资料.结果15例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中胎龄32~36周9例(60.0%),胎龄37周以上6例(40.0%);出生体重小于2500 g 8例(53.3%).先天性 梅毒 新生儿中母亲无业10例(66.7%),文化程度中学11例(73.3%),有11例(73.3%)母亲产前未产检及治疗.新生儿出现皮肤损害6例(40.0%);谷丙转氨酶增高6例(40.0%);直接胆红素增高5例(33.3.%);贫血9例(60.0%),血小板下降5例(33.3.%);肾病综合征3例(20.0%);肺炎4例(26.7%),白细胞增高6例(40.0%),C反应蛋白增高13例(83.7%);抽搐1例(6.7%);长骨拍片异常3例(20.0%).结论梅毒 孕妇产前未规律产检及治疗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原因,故应加强孕期宣传及梅毒 血清学检测;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且无明显特异性,故对疑似新生儿应尽早行梅毒 血清学检查,及时诊断、规范治疗,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 郭明 张雪峰关键词:新生儿梅毒 先天性梅毒 妊娠梅毒 先天性 梅毒 致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3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归纳、分析3例新生儿期先天性 梅毒 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3例新生儿期先天性 梅毒 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患儿均为新生儿期内发病,母亲均为梅毒 患者,孕期未进行规范驱梅治疗或未治疗。3例患儿分别以呼吸困难、发热、皮肤破溃为首发症状就诊,入院后均确诊先天性 梅毒 。3例患程中均出现肝大、肝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3例患儿病程中均逐步出现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诊断肾病综合征;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贫血,1例患儿合并凝血功能异常;2例患儿合并皮肤脱屑、破溃;1例患儿行X线检测提示骨损害。入院后3例患儿均给予足量、长疗程(3周)青霉素驱梅治疗,以及相应对症治疗,先天性 梅毒 导致的肾病综合征未予激素治疗。治疗后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均下降,3例患儿出院时皮肤损害均痊愈,肾病综合征、贫血明显好转,但3例患儿肝功能异常情况较前无明显好转。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 梅毒 患儿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较为少见。在经过足量、长疗程驱梅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继发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损害均预后良好,肝损害短期治疗效果欠佳,恢复慢,需长期随诊治疗。 朱晶文 张雪峰关键词:梅毒 先天性 婴儿 肾病综合征 不同疗程青霉素对先天性 梅毒 TRUST转阴率的影响:一项基于55例患儿的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青霉素对先天性 梅毒 患儿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青霉素治疗的先天性 梅毒 患儿。根据接受青霉素疗程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青霉素2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1个疗程治疗,于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梅毒 TRUST转阴情况,分析不同方案对TRUST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5例接受青霉素治疗的先天性 梅毒 患儿,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后随访至3、6、9个月时,观察组梅毒 TRUS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个月时,观察组梅毒 TRUST阴转率高于对照组(50%比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12个月内均无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赫氏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 梅毒 患儿在治疗时采用青霉素2个疗程的方案,在TRUST转阴率方面较青霉素1个疗程的方案临床效果明显。 杨洪玲 伦文辉 王彩英 张慧敏 庞琳关键词:先天性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先天性 梅毒 牙的研究现状2021年 先天性 梅毒 牙是指由于梅毒 螺旋体在胎儿出生前1个月至出生后1年感染牙胚,侵犯成釉器使牙齿的釉质发育障碍,导致釉质形成特征性发育不全的牙齿疾病的总称。先天性 梅毒 牙主要表现为恒切牙、第一恒磨牙出现釉质结构异常,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诊疗时易与某些釉质发育不全疾病相混淆,以致贻误患者的口腔及全身治疗。本文系统介绍了先天性 梅毒 牙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与鉴别诊断,以期为先天性 梅毒 及先天性 梅毒 牙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孟抒怀 罗锋 裴锡波 万乾炳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研究进展概述 2021年 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又称为胎传梅毒 ,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与母体梅毒 有着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着胎儿的生命健康以及儿童的成长发育。我国梅毒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先天性 梅毒 的诊断仍具挑战性,给临床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本综述对新生儿先天性 梅毒 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进行了概述。 万可关键词: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梅毒螺旋体 青霉素 血清学试验
相关作者
叶环 作品数:71 被引量:222 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学龄前儿童 腹腔镜 婴儿 蛲虫 陈涵强 作品数:125 被引量:711 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新生儿筛查 严超英 作品数:156 被引量:749 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病因 儿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郭小芳 作品数:61 被引量:229 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婴儿 儿童 极低出生体重儿 樊尚荣 作品数:286 被引量:2,908 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