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9 篇“ 先天性小耳畸形 “的相关文章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2025年 目的调查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48例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0.3%和16.2%。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患侧听力情况、面部发育情况、有无受到过嘲笑等因素与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关(P<0.05);家庭居住地、家庭结构、主要照顾者、患侧听力情况、面部发育情况、有无受到过嘲笑等因素与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关(P<0.05)。结论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应尽早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刘新义 周燕春 张昳丽 孟刘晶 严敏曦 黄莹 卞薇薇关键词:小耳畸形 焦虑 抑郁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法全耳再造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是面部常见畸形 ,也是外耳先天 畸形 中表现最为严重的一种生理缺陷,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法全耳再造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 小耳 畸形 的国际主流术式。本共识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供全国整形外科和耳鼻喉科从事耳再造整复专业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准备、手术要点、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策略等。 许志成 张如鸿 章庆国 王凯 张群 董立维 许枫 李大涛 李意源 陈霞关键词:小耳畸形 全耳再造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对侧耳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2025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对侧耳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手术室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1∶2匹配原则选取1905例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病例组为对侧耳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25例),对照组为匹配同一时间段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0例),分析可能导致对侧耳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1905例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中25例(1.3%)发生对侧耳郭压力性损伤,其中一期压力性损伤有22例,二期3例。单因素结果显示是否低体温(<36℃)、不同手术时间、总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出血量情况的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低体温、手术时间≥3 h、出血量≥50 ml及前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对侧耳郭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及前白蛋白下降的患者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进一步研究定制专项干预措施,以降低小耳 畸形 外耳再造手术患者对侧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刘元菲 李亚男 宋杰 刘娜关键词:小耳畸形 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在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在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121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耳廓再造术,根据选择的负压引流装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24例,其中男315例,女309例,年龄6~24(15.1±2.2)岁;对照组587例,其中男286例,女301例,年龄5~23(14.7±2.3)岁。研究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注射器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以及术后3 d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满意度、疼痛度)。术后4、8、12、16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瘢痕面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mY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术后1、7 d的mYP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且研究组各时间点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4、8、12、16周随访,研究组各时间点手术瘢痕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56/624),低于对照组的19.4%(114/587)(P<0.001)。结论: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行耳廓再造术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效果更好,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商月 苏学尚 窦茂梅 田玫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术 钛丝-可吸收缝线双线联合牢固拼接技术用于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术肋软骨支架成型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钛丝-可吸收缝线双线联合牢固拼接技术在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术肋软骨支架成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行耳廓再造术的120例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者,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6~15(8.5±2.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术,采用钛丝-可吸收缝线双线联合牢固拼接技术构建自体肋软骨多层立体耳支架。术后随访1~3年,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稳定性、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119例(99.2%)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再造耳廓形态逼真,亚结构清晰,远期再造耳形态能够保持稳定,未见明显变形。另外1例患者因局部皮肤感染破溃导致软骨支架外露,采用颞顶筋膜瓣转移和游离植皮成功修复。85.8%(103/120)的患者对术后效果感到满意,13.3%(16/120)的患者认为一般,0.8%(1/120)的患者感到不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肿及皮瓣坏死。结论:采用钛丝-可吸收缝线双线联合牢固拼接技术构建的肋软骨支架在耳廓再造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屈见闻 贾阳 孔震 张春莉 林琳 潘博 李川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可吸收缝线 耳廓再造术 治疗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常见六大误区 2024年 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能拥有正常的耳朵。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是常见的先天性 面部畸形 之一,我国的平均发病率达14/10万,仅次于唇腭裂。先天性 小耳 畸形 不仅会造成功能上的缺陷,而且对患者的容貌外观和心理发育影响极大,需要适时进行手术修复。 许志成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面部畸形 心理发育 手术修复 唇腭裂 平均发病率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术后听力再下降危险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探究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先天性 小耳 畸形 13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听力下降分为两组,47例听力下降患者设为观察组,88例无听力下降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自变量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15)、并发颌面畸形 (OR=4.922)、Jahrsdoerfer评分(OR=0.273)、外耳道再狭窄(OR=3.312)、外耳道感染(OR=4.424)是术后听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Logit(P)=9.117-0.486年龄+1.594并发颌面畸形 -1.297Jahrsdoerfer评分+1.197外耳道再狭窄+1.487外耳道感染。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术后听力下降的曲线下面积(AUC)=0.876(95%CI:0.815~0.937),灵敏度为0.830,特异度为0.660,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年龄、并发颌面畸形 、Jahrsdoerfer评分、外耳道再狭窄、外耳道感染是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术后听力再下降的危险因素。 王蓓蕾 宋保强 张曦 丁健科 谢瑾 马娜 李静妮 杨敏利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耳道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 听力下降 先天性 小耳 畸形 的病因学及临床听力特征分析202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对2018~2024年我院儿童听力保健门诊就诊的50例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患儿及同期来院就诊的90例健听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小耳 畸形 患儿中,54%为男性,60.9%的单侧畸形 为右侧受累,70.4%小耳 畸形 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82%为单发小耳 畸形 。50例小耳 畸形 患儿按照Marx分级: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28例;平均ABR气导阈值分别为Ⅰ级60.71±7.51 dB nHL、Ⅱ级75.33±2.56 dB nHL、Ⅲ级83.74±2.22 dB nHL,不同分级听力阈值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在矿区、孕期前3个月服用上感药物、孕期用药史、出生时低体重等发生小耳 畸形 的可能性更高。结论生活在矿区、孕期患病、孕期前3个月服用上感药物、孕期用药史、低体重儿等是小耳 畸形 的高风险因素;小耳 畸形 程度越重,听力损失越重。 张贤芬 姚智群 邹晓燕关键词:小耳畸形 SATB2与先天性 小耳 畸形 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是颅面部常见的畸形 之一,主要表现为耳廓结构部分或完全缺失,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及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e,RNA-seq)技术,对先天性 小耳 畸形 残耳... 李青青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64例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术(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1期)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9.3±2.8)岁,男性44例,女性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于常规术前在病房行导尿术,研究组于全麻后在手术室行导尿术。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时期导尿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导尿管成功率、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感、尿道损伤发生例数、麻醉复苏时躁动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对照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10±1.96)kPa比(18.14±1.83)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97±1.64)kPa]、心率[(98.09±1.58)次/min比(120.41±3.90)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3、2.083、30.006,均P<0.05)。研究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39±1.80)kPa比(16.66±2.06)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50±1.57)kPa]、心率[(98.14±1.61)次/min比(98.93±6.43)次/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8、0.978、0.674,均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入导尿管成功、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麻醉复苏时躁动患者分别为30、0、8、1例,对照组分别为24、26、30、2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先天性 小耳 畸形 耳廓再造患儿采取全麻后行导尿术的全程护理方式,能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并发症,提高导尿舒适度,值得在护理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伍银 李方伟 刘菲 李明丽 李秀妹 伍艳群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 全麻 导尿术
相关作者
蒋海越 作品数:205 被引量:710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耳廓再造术 耳廓 潘博 作品数:147 被引量:587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先天性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 耳廓 耳廓畸形 耳廓再造 石润杰 作品数:110 被引量:342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小耳畸形 MEDPOR 耳再造 支架植入 耳郭再造术 杨庆华 作品数:71 被引量:405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术 肋软骨 林琳 作品数:119 被引量:414 H指数:1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放疗靶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