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7篇“ 儒家传统“的相关文章
- 中国儒家传统育德修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2025年
-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构成,中国儒家传统育德修德思想包含躬行修德、变化气禀、磨炼品性、内省慎独、道德践履、赤心去蔽六重维度。当前应该开展积极的道德实践,培养崇高的道德人格,涵育积极的人生观,显扬生命的能动性,追求理与欲的和谐。中国儒家传统育德修德思想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源泉和道德价值资源。
- 杨创
- 关键词:儒家传统思想儒家文化道德主义
- 儒家传统与生育形而上学
- 2025年
- 学界曾热议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奇迹之间的正向关系,但颇为吊诡的是,推崇生生之德、多子多福的儒家文化圈各国反倒纷纷陷入生育率低下之困局。儒家传统在当代社会还能够推动生育吗?生育意愿固然与生育政策、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福利保障、母职境遇等因素息息相关,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观念也起着重要作用。在生育日益从人之天职变为个人选择的时代,生还是不生,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
- 范瑞平陈立胜何仁富
- 关键词:儒家传统福利保障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形而上学生育率
- 传承与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的几点看法
- 现代社会中从个人的价值观的树立到国家的强大复兴,无时无处不在彰显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于"古为今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观则...
- 周红
-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国学热人文化成徐复观为政以德儒家文化
- 儒家传统幸福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 2024年
- 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都始终如一。对于幸福观的理解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更能够展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儒家传统的幸福观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适用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也是我国认同且关注的观点之一。新时代,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儒家传统幸福观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通过对其进行比较,构建适应当下时代的幸福观,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融入,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
- 曹越
- 关键词:儒家思想幸福观马克思主义
- 家庭资产选择的行为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儒家传统文化视角
- 2024年
- 本文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家庭在资产选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儒家文化对家庭资产配置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储蓄、风险规避和保险参与方面。研究发现,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家庭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注重财富的长期稳健增长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本文为了解中国家庭的理财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并为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徐冰
- 关键词:儒家文化
- 儒家传统与英式自由主义
- 2024年
- 什么是英式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自发的秩序”,来自哈耶克。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市场,市场并不是个体依靠自我理性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制度,而是人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交易、互动,最后形成的一套规则。基于市场,又形成了价格体系,价格体系进而指导资源流向,使资源配置更为有效。
- 盛洪
-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学资源流向价格体系儒家传统哈耶克
- 中国儒家传统“和谐观”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启示
- 2024年
- 以儒家“和谐观”为核心思想的文化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现代社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启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仁爱互助”等儒家“和谐观”理念为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本文分析当前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存在的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社区资源供需失衡、社区事务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提出应借鉴儒家“和谐观”来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共识,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向更高效、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 孙佳妮
-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
-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 冯昊青贺凯杰
- 关键词:儒家
- 论儒家传统“藏礼于器”的教化思想
- 2024年
- “藏礼于器”是儒家传统伦理中独特的器物教化思想。有别于现代德育普遍以言说与思辨澄明道德意涵的模式,“藏礼于器”通过将“礼”融入器物的方式让抽象的道德呈现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让人陶冶于礼乐构境的伦理教化场域中。而器物所透出的无言之教能够让浸身其间的主体逐渐对“礼”萌生憧憬与效仿,从而在潜移默化间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具身的德性智慧。随着“藏礼之器”的教化方式遍布日常生活,浸身其间的人便可以根据实际处境确定对“礼”的践行方式,教化活动也会随之由精于思辨的求真之学转化为“上学而下达”的成人之学。鉴于“藏礼于器”所展现出的实效性,廓清儒家传统器物教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发生机制、育人旨趣,明确其所适用场域与尺度,可为当代的德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甚或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 贺凯杰冯昊青
-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儒家传统的“孝”文化
- 2024年
-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被延传几千年之久,“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根据与源头,其中敬养父母、抚育后代、推己及人、忠孝两全、祭拜祖先等,这是一个由个体延展至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流程。而被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也绝不是凭空产生,它的出现与传承实际上与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人有性,性延情,情至孝,如此以来,孝道文化就依据人性而产生,跟随人情而发扬。然而,基于人性产生的“孝”却不仅仅是性情的外在表现,它还可以对人性进行超越,于是便有了修身养性,推己及人,个人操守的提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姜雪
- 关键词:人性推己及人
相关作者
- 杜维明

- 作品数:81被引量:71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文明对话 儒家 人文主义 儒家传统 儒学
- 王确

- 作品数:85被引量:26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美学 儒家传统 生活美学 儒家文化 梁祝
- 胡治洪

- 作品数:49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熊十力 儒家传统 启蒙反思 德性 《尚书》
- 范中峰

- 作品数:39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90后 传统文化 党风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
- 温海明

- 作品数:73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儒家 本论 哲学 孔子 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