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2篇“ 倍他司汀“的相关文章
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V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甲磺酸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评分、血清学指标[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生活与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4.339,P=0.037);治疗3个月后,2组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评分与CGRP、MMP-9水平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5-HT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减少、降低/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4%vs.6.67%,χ^(2)=0.457,P=0.499)。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VM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眩晕、疼痛的症状,改善血清5-HT、CGRP、MMP-9水平,提高生活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戚江丽
关键词:尼莫地平甲磺酸倍他司汀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盐酸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盐酸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收治的92例BPPV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司汀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及平衡能力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前庭症状指数、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张珂赵秋艳党旭良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盐酸倍他司汀手法治疗血流动力学
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治疗效果
2025年
探析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23.05-2024.12)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共有82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法分组,41例/组,参考组施行甲磺酸司汀治疗,探析组施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障碍程度、症状评分、脑损伤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治疗有效性、副作用情况。结果 对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障碍程度,治疗前二组所差不大(P>0.05);治疗后探析组优于参考组(P<0.05)。对比症状评分,治疗前二组所差不大(P>0.05);治疗后探析组低于参考组(P<0.05)。对比脑损伤指标,治疗前二组所差不大(P>0.05);治疗后探析组低于参考组(P<0.05)。对比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治疗前二组所差不大(P>0.05);治疗后探析组优于参考组(P<0.05)。对比治疗有效性,治疗后探析组高于参考组(P<0.05)。对比副作用情况,治疗后二组所差不大(P>0.05)。结论 施行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可以加快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眩晕现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有效性,推荐使用。
刘研婷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甲磺酸倍他司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司汀联合天麻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司汀与天麻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司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晕及并发症消失时间、头晕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5)。观察组头晕、恶心及走路不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头晕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汀联合天麻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患者效果好,治疗时间短,可更好地缓解头晕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邢延霞胡树红孙亚妮李芳
关键词:倍他司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病头晕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脑梗死伴头晕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脑梗死伴头晕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伴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甲磺酸司汀单一疗法,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头晕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常规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头晕严重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梗死伴头晕患者通过药物联合法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头晕症状和生活质量。
李章羽陈东丽宋丽云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疗法脑梗死头晕
八珍汤+盐酸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评价
2025年
探讨八珍汤联合盐酸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共计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盐酸司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八珍汤联合盐酸司汀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DAR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针对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患者采取八珍汤联合盐酸司汀治疗,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缓解眩晕症状,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张莎莎
关键词:八珍汤盐酸倍他司汀疗效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盐酸司汀治疗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探讨血管源性眩晕患者联合应用盐酸司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洛川县医院接收的106例血管源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司汀治疗,53例)和观察组(给予盐酸司汀治疗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53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脑动脉血流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量、FIB、ESR、VEGF、CRP、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动脉血流量、VEGF升高,FIB、ESR、CRP、血清淀粉酶水平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脑动脉血流量、VEGF比对照组高,FIB、ESR、CRP、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应用盐酸司汀治疗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够进一步增加脑动脉血流量,改善FIB、ESR、VEGF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韩敏莉侯帅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效果分析
2025年
旨在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天等县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司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盐酸司汀。两组均治疗4周,通过眩晕症状评分量表(VSS)、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观察组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指数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评分亦显示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7%,低于对照组的16.3%(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李金燕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盐酸倍他司汀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针灸联合推拿、盐酸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部活动度的影响
2025年
探讨针灸联合推拿、盐酸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乡镇卫生院收治的颈性眩晕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盐酸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颈部活动度、症状改善时间(眩晕、颈部疼痛、颈部僵硬)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颈部活动度、临床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推拿、盐酸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颈部活动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对于乡镇地区颈性眩晕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蓝海峰
关键词:针灸推拿盐酸倍他司汀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程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4年8月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PCI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司汀治疗PCIV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眩晕症状,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后循环缺血状态,且安全性高。
许盈王诚蒋辉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丁苯酞甲磺酸倍他司汀脑血流速度

相关作者

刘红
作品数:36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倍他司汀 基因 进展性脑梗死 帕金森病 临床疗效
白秀清
作品数:12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倍他司汀 盐酸倍他司汀 喉气管支气管炎 双侧声带麻痹
许尧生
作品数:27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焦虑 鼻内镜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
刘云峰
作品数:24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吸入 倍他司汀 眩晕 通心络
王进忠
作品数:24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眩晕 颈性眩晕 平衡针 药枕 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