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2篇“ 信贷供给“的相关文章
数字金融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和风险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点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金融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和风险的相关研究。第一,数字金融的边界从银行体系外延伸至银行体系内,从强调技术本身到侧重于各类场景应用,相关测度也从单一的时间维度转向时间—银行双维度,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也突破常规。第二,已有研究从信息不对称、经营效率与利润、金融服务便捷性、银行竞争、公司治理和异质性影响等方面分析数字金融如何作用于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再次,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影响的结论不一,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研究主要从外部冲击和行业溢出等方面展开。第三,本文进一步提出可拓展的研究空间:考虑新技术、新业务形态,以丰富数字金融的内涵;采用多元数据和新方法测度数字金融;从数字金融与其他“四篇大文章”的协同发展、产生的新型风险、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等方面拓展研究视角;挖掘新的作用机制,探讨商业银行的“言行不一”问题;探讨数字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优化数据治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设计等。
方意王琦
关键词:数字金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银行风险
人工智能行业信贷供给的贷前风险评估的若干思考
2025年
随着资源的积累及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取得快速发展,推进自动驾驶、医疗诊断、金融科技等领域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同时,面临诸多挑战。文章梳理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构建了人工智能行业的信贷风险评估框架,涵盖基本情况、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多维度评估指标,提出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旨在通过模型构建,为商业银行提供科学的贷前风险评估工具。
涂仁标
关键词:信贷供给风险评估
金融科技应用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行为——基于银行信贷供给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被引量:16
2024年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约束下的银行存贷款收益模型,创新性地将银行风险承担区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地,基于2009—2022年11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对主动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供给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应用将刺激银行主动承担更多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银行信贷规模扩张、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均会强化金融科技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加剧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承担效应”,且该影响作用在中小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能够拓展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金融科技经济后果的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以及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郭娜张骏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贷规模信贷结构
金融科技赋能能否缓解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基于信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实证检验
2024年
银企间信贷供求错配会阻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是小微企业信贷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金融科技赋能可为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提供新思路。本文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513份银行问卷和2075份企业问卷,分别构建信贷供给侧“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信贷供求错配”和信贷需求侧“金融科技赋能—信息披露—信贷供求错配”的中介模型,并检验信贷政策支持在双边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金融科技赋能均可缓解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信贷供给侧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信贷需求侧企业的信息披露分别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信贷政策支持通过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对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的负向影响而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应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并推进信贷政策落实,银行和企业应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自身数字化应用水平,以最大程度发挥金融科技赋能对小微企业信贷供求错配的缓释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文学舟汪晶晶俞园园
关键词:信息披露信贷政策支持
金融科技赋能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精准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双中介模型被引量:3
2024年
小微企业信贷供给近年来在量增价降方面有了突破,但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依然存在,可能在于银行信贷供给的精准性不足,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提高信贷精准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全国20个省市404份银行问卷,构建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精准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小微企业黏性和银行供给意愿双中介路径,考察银行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对精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能力中商业银行的小微客户管理水平以及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均能通过提升小微企业黏性,进而提高小微信贷供给的精准性;外部环境中政策支持通过银行供给意愿正向影响信贷供给精准性,但融资担保支持则对精准性作用不大。此外,小微客户管理水平和小微企业黏性对精准性的提高更为重要。基于此,应精细化小微信贷管理、系统化金融科技应用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以增强服务黏性和意愿,从而提升银行小微信贷供给的精准性。
文学舟周志慧范歆婷俞园园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融资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信贷供给:赋能还是挤出?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2015-2022年中国121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绿色信贷配置的影响及其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信贷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大部分银行尚未跨过拐点,仍处于抑制区间。具体而言,业务数字化与绿色信贷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而战略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的影响不明显。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初期对银行的促进作用有限,无法抵消大量资源投入成本,从而挤出了绿色信贷。异质性方面,数字化转型对绿色信贷的非线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小型、低市场势力和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商业银行群组。此外,数字化转型提高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率,使货币政策调控更为畅通。结论丰富了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为更好发挥银行在经济绿色转型中的支持作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黄远标李金磊
关键词:绿色信贷货币政策
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基于信贷供给的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此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规模、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对农村地区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农户创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但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其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2)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这一途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农村消费的建议,包括制定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理念,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数字推进机制等。
姜慧魏建国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中介效应信贷支持
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溢出效应抑或挤出效应?
2024年
在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的背景下,探究传统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数字金融的发展来稳定信贷供给、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200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整体上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进而显著地提升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经济溢出效应增加银行信贷供给,通过挤出效应降低银行信贷供给,具体包括夺取长尾客户、加剧市场竞争两条路径;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地方性、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对全国性、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谭卡吉匡广璐赵偞贝
关键词:数字金融信贷供给挤出效应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金融科技和信贷供给
葛健宇
金融科技与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供给水平: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
2024年
金融科技重塑了农村中小银行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模式。本文利用python测得农村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指数,选取2017-2021年174家农村中小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金融科技与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供给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农村中小银行的信贷供给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小银行受金融科技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主要通过促进流动性创造能力和信贷配置效率两种机制提高农村中小银行的信贷供给水平,国有控股的产权性质能够强化金融科技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供给水平的正向影响。
晁楠杨海芬
关键词:金融科技

相关作者

马九杰
作品数:217被引量:3,66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金融 农业 普惠金融 农户 劳动力转移
楚尔鸣
作品数:143被引量:868H指数:16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 政府支出 DSGE模型 企业
罗剑朝
作品数:365被引量:2,651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农村金融 实证分析 农业投资 抵押融资
田卫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信贷结构 信贷供给 经济增长 城镇居民消费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冯俊新
作品数:36被引量:8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金融危机 跨国比较 经济发展 信贷供给 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