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9篇“ 侵袭性胸腺瘤“的相关文章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侵袭腺瘤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侵袭腺瘤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计50例于本院行手术切除的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侵袭腺瘤组(n=28)和腺癌组(n=22),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35)和验证集(n=15)。采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患者增强CT图像中的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选择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及LASSO回归分析降维、筛选后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意义的临床特征与CT征象,将最优期相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特征与CT征象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应用独立的内部验证集验证上述模型。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CT征象中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在侵袭腺瘤组与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CT征象、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CT征象(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最优期相Rad-score建立联合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模型在训练集(AUC:0.916,95%CI:0.827~1.000)和验证集中(AUC:0.907,95%CI:0.811~1.000)诊断腺癌的AUC、准确、敏感好特异最高。结论基于CT征象(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最优期相Rad-score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在侵袭腺瘤腺癌的术前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李东荆利民郭子祺张岩马明辉李宏伟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
含铂双药化疗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侵袭腺瘤患者疗效的对比评价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对含铂双药化疗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侵袭腺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腺瘤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
魏丽苹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疗效
腹腔异位侵袭腺瘤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0 d”于2019年7月22日就诊我院。患者于2019年7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左上腹疼痛,入院后查体可扪及左上腹肿块,质硬,边界清楚,结合2019年7月19日我院门诊部上腹部增强CT示:左上腹部胃体前方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约9.9 cm×7.0 cm,与胃壁及邻近腹壁分界不清(见图1、2)。
曾丽彭杨邓艳马代远
关键词:软组织肿块侵袭性胸腺瘤腹腔异位门诊部
免疫治疗在侵袭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侵袭腺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最具侵袭且具有更大转移扩散趋势的亚型是腺癌。这些肿瘤因广泛的肿瘤扩散,手术切除往往达不到治愈目的,因此需要有效的非手术治疗。然而,尽管一些化疗方案已被证明有效,但除铂基化疗外的标准治疗方法尚不明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其他恶肿瘤中表现出积极的临床疗效,使之有可能成为难治TETs的治疗选择。腺肿瘤细胞上PD-L1的高表达和丰富的CD8+淋巴细胞,为靶向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腺上皮肿瘤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现有的文献中表明,PD-L1的高表达是反应免疫治疗的预测因子。然而,与其他癌症患者相比,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TET患者更倾向于发生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等不良事件。目前,ICIs在TET中的疗效及标准治疗方案还有待肯定,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确定ICIs的有效和安全。本文综述了TETs的生物学及其对免疫治疗耐受的潜在影响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实验结果,以了解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和益处。为了优化这些治疗难治TETs的药物,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评估免疫治疗药物的可用,并描述它们对免疫治疗靶点的基本作用机制。目的是总结免疫治疗在治疗TETs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识别TETs患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并应实施多中心合作和针对罕见肿瘤类型的适当临床试验,使免疫治疗成为晚期腺肿瘤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
魏丽苹李忠诚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免疫治疗疗效
右房转移侵袭腺瘤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2022年
患者女,20岁,因突发心悸2 h伴晕厥就诊。自述既往体健,此次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2 h,伴大汗、气短,晕厥1次,跌倒,持续约2 s后意识转清醒。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血压105/62mmHg(1mmHg=0.133kPa),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未闻及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右房增大,一团状低回声自上腔静脉延伸至右房内,在右房内大小约72 mm×70 mm(图1A、1B),无明显活动度,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并可见液无回声区,实部分回声致密,与右房游离壁可见间隙,与房间隔关系密切;三尖瓣瓣膜回声光滑,启闭正常。主动脉及肺动脉前方可见一大小约55 mm×28 mm团状低回声(图1C)。
徐肖静崔存英
关键词:心尖搏动
认识侵袭腺瘤的特异症状
2021年
侵袭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部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腺组织,是好发于纵隔的交界肿瘤,患者多为青少年,年龄多小于30岁,女居多,伴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是侵袭腺瘤临床首发的主要特征,患者常首次就诊于眼科门诊。腺CT的影像学特征及功能学检查有助确诊,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本文笔者将从临床案例切入,和大家分享该病的诊治体会。
李瑞瑞
关键词:眼睑下垂胸部肿瘤首次就诊胸腺组织交界性肿瘤
前纵隔弥漫大B淋巴瘤与侵袭腺瘤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误诊为侵袭腺瘤的原因并就此分析两者的鉴别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前纵隔淋巴瘤误诊为侵袭腺瘤的病例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侵袭腺瘤和前纵隔淋巴瘤均是前纵隔常见肿瘤,两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从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肿瘤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同邻近心脏大血管的关系、有无邻近结构侵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前纵隔淋巴瘤和侵袭腺瘤各自具备一定的影像特征,诊断时必须仔细并密切结合临床。
杨新蕊姜玲程玉卉朱建忠
关键词:淋巴瘤胸腺瘤前纵隔体层摄影术
侵袭与非侵袭腺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分型特点
2019年
目的分析侵袭与非侵袭腺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分型分期、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腺瘤患者25例,根据2015年WHO腺瘤诊断标准及Masaoka临床分期及对腺瘤进行侵袭和非侵袭分组,并对腺瘤的CT/MR表现与临床分型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共25例腺瘤患者,其中非侵袭13例,侵袭12例。侵袭腺瘤CT表现:肿瘤位置为基本中央型1例、左偏型6例、右偏型5例;肿瘤形态为浅分叶形4例、不规则形8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为狭窄6例、消失4例、模糊2例;肿瘤无钙化6例、钙化6例;肿瘤包膜完整3例、不完整9例。非侵袭腺瘤CT表现:肿瘤位置为基本中央型3例、左偏型3例、右偏型7例;肿瘤形态为类圆形8例,浅分叶形5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13例;肿瘤无钙化9例,边缘钙化4例;肿瘤包膜完整13例。6例侵袭腺瘤MR表现为等T1WI、长/稍长T2WI信号。结论侵袭与非侵袭腺瘤各自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且与临床分型、分期可能存在联系,根据其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准确鉴别其是否为侵袭
车清林
关键词:CT/MR
侵袭腺瘤CT表现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侵袭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21例侵袭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并对比非侵袭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21例侵袭腺瘤患者的灵敏度为95. 0%、特异度为91. 3%、阳预测值为90. 5%和阴预测值为95. 5%。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的腺瘤在形态、钙化、囊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CT诊断侵袭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以有效鉴别侵袭腺瘤与非侵袭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席建平马新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
CT诊断非侵袭腺瘤侵袭腺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CT诊断非侵袭腺瘤侵袭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腺瘤患者的临床基线及CT影像学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将其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Masaoka-Koga分期)对照,分析CT诊断非侵袭腺瘤侵袭腺瘤的临床价值。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0.00%、灵敏度为95.34%、特异度为76.47、阳预测值为91.11%、阴预测值为86.67%;侵袭腺瘤患者瘤体呈不规则分布、瘤体边缘毛糙/边界不清、瘤体囊变/坏死或钙化、纵膈脂肪层浑浊或消失、心包受浸、大血管受浸及不均匀强化病例占比皆较多于非侵袭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非侵袭腺瘤侵袭腺瘤具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介。
李磊
关键词:CT侵袭性胸腺瘤

相关作者

钱民
作品数:107被引量:39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CT诊断 CT COMPUTED 病例资料 ECHOCARDIOGRAPHY
李功杰
作品数:132被引量:488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乳腺癌 烟雾病 乳腺肿瘤
贾佳
作品数:37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桥面 桥梁 胸腺瘤 桥梁结构设计 承载板
欧陕兴
作品数:316被引量:5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CT诊断 CT 影像诊断 CTA X线计算机
李月敏
作品数:73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胸腺瘤 胸腺肿瘤 重症肌无力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