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82篇“ 作家作品“的相关文章
- 中国新时期女作家作品在北美地区译介研究的特征探析
- 2025年
-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坛形成了以张洁、王安忆、张辛欣、残雪、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为代表的新时期女作家群。新时期女作家写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开始,几十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探讨社会变革,批判男权制度和社会弊病,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新时期女作家对社会与自身勇敢的探索,呈现出优秀的思想特质与高超的艺术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北美地区研究者立足西方视角,运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译介与研究,形成了独有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些译介与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从新的视角理解这些作家作品,并加强中美间的文学文化交流。
- 于桢桢曹萌
- 关键词:文学理论与批评
-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教学研究
- 2025年
- 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外国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内文学作品的对比学习增强多元文化的认知,从而实现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多元文化的感知能力,既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教学价值与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
- 宋涵
-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视角教学策略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 2025年
- 本文探讨了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实施“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通过创设多样化任务情境、运用“联系-比较”方法、探究作家文化抉择等策略,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 谢燕
- 关键词:文化抉择
- 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小说评点教学——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为例
- 2025年
- 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例,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评点方法,引导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和批注,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 嵇翔
- 关键词:小说评点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学习目标及其教学方向——以《阿Q正传》与《边城》的比较为例
- 2025年
-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主要体现之一,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各自侧重点不同,互为补充,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其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是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核心对象展开探究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多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掌握阅读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涵养审美鉴赏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1])。“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
- 林娜
- 关键词:审美鉴赏能力《阿Q正传》现当代作家教学方向《边城》
- 1920—1937年新文学小说选本中的女作家作品研究
- 2025年
-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在此期间编选的小说选本从侧面见证了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实绩,也是女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1920—1937年间收录现代女作家小说的选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女作家作品入选频次进行统计,在选本这一视角下分析冰心、庐隐、丁玲和凌叔华等女作家作品经典化过程,对研究现代女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有一定的意义。
- 张莉萍
- 关键词:新文学小说选本女作家
- 由“已知”探“未知”:借延续性元素深化作家作品认知——以鲁迅作品中“我”的元素为例
- 2025年
- 从学生的已知体系切入,联系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聚焦相关文本所采用的延续性元素,可以明确同一作家在系列作品中相同的创作指向与发展的创作理念。以鲁迅《故乡》与《祝福》两篇小说的教学为例,教师明确“我”的叙事视角是学生找到的延续性元素,以此为切入点聚焦认知视域和阅读能力上的未知盲点,探究延续性元素在沿用中的深层变动及缘由,以期帮助学生实现对鲁迅系列作品的渐深认知。
- 陈银玲
- 关键词:叙事视角小说教学
- 《讲话》前延安女性作家作品中的风景与延安形象建构
- 2025年
- “风景”书写是《讲话》前延安女性作家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蕴涵着女性作家对延安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支持以及对女性前途与命运的思索。这些“有意味的风景”以柔性的方式参与了延安形象的建构,使延安“革命圣地”与“民主天堂”的形象具象化,成为特定时期人们认识和了解延安自然和社会面相的重要窗口。
- 马海娟郭欣艳
- 词透万物,中原抵达世界——“豫籍茅奖作家作品研讨会”发言选录
- 2024年
- 豫籍茅盾文学奖作家立足河南,面向世界,生动阐释了地方中国与世界的互视关系,为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豫籍茅奖作家作品研讨会”从不同角度探讨豫籍作家作品,关注地方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单薄现象,关注当下写作中的“地方性”重返、与理论对话、词与物的关系问题,既勘探河南当代文学的地域性与多义性,也反映出当代文学创作及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视角。
- 邵丽周大新李洱
-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
- 消失的“她”——新一代女作家作品中的性别意识
- 2024年
- 在《“她”字的文化史》一书中,历史学家黄兴涛曾经深入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她”字的成形过程,及其背后深刻的历史与政治含义。作为一种性别观念的载体,“她”字的出现最早来源于英文翻译时“she”的对应词的缺失,在经历了诸多争议,尤其是与当时颇为盛行的“伊”字的竞争之后,与“他”同音的“她”字最终胜出。在书中,黄兴涛道:“从‘现代性’的历史内涵角度来看,‘她’字的产生和社会化认同的实现,与男女平等、女性自主的价值原则,以及大众至上的民主想象所参与起到的作用,也不无关联。”
- 行超
- 关键词:对应词性别观念性别意识历史内涵英文翻译
相关作者
- 杨扬

- 作品数:138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文学 文学 长篇小说 作家 作家作品
- 丁帆

- 作品数:204被引量:1,2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乡土小说 文学史 乡土文学 风景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吴义勤

- 作品数:145被引量:76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长篇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小说
- 杨剑龙

- 作品数:424被引量:6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基督教文化 小说 都市文化
- 王卫平

- 作品数:117被引量:320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知识分子 老舍 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知识分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