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18篇“ 体外分离培养“的相关文章
- 一种免疫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设备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设备及方法,涉及细胞培养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恒温箱以及设置于恒温箱外侧壁上的温度控制器,恒温箱上安装有侧壁玻璃,恒温箱上侧具有观察口,且观察口上罩设有箱顶盒,箱顶盒上侧设有高透玻璃,恒...
- 黄燕郑旭东王慧琴张磊钟丽平
- 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及自我更新能力的鉴定
- 2025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成功在体外分离培养乳鼠触液神经元,尚无研究报道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方法,且触液神经元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否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尚无研究。目的:建立一种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鉴定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与乳鼠触液神经元在体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方法:从成年3月龄小鼠颈髓分离含有触液神经元的原代细胞贴壁培养并利用融合多模态成像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得到高纯度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悬浮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及SOX2情况,观察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成球与传代能力;将同等数量(5×10^(3))的第3代成年小鼠及乳鼠触液神经元在同等条件下分为2组,分别接种在含有完全培养基的超低黏附培养板中,在体积分数5%CO_(2),37℃恒温箱悬浮培养,通过体外成球、CCK8实验、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成年小鼠及乳鼠触液神经元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在成年小鼠体内分离出高纯度触液神经元,在体外表达Nestin及SOX2,能形成神经球并连续传代。②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体外自我更新能力较乳鼠相比明显减弱,细胞培养到第4天时乳鼠触液神经元已经形成直径约为150μm的神经球,而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所形成的神经球直径仅为40μm(P<0.0001)。③CCK8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增殖活性在培养后各时间点显著弱于乳鼠(P<0.0001)。④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Nestin及SOX2的mRNA(P<0.0001)和蛋白表达量(P<0.01)较乳鼠显著下降。⑤上述结果证实,成年小鼠触液神经元的体外自我更新能力显著弱于乳鼠。
- 上官泽宇陈婵娟李琦哲谭伟颜海健王春庆豆晓伟李青
- 关键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
- 一种适用于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改良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改良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改良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组成。基础培养基适用于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生...
- 唐小川唐非台伍钊涛
- 脂肪组织保存条件对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抗生素、脂肪组织保存时间及温度和培养基对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影响。方法将吸脂术采集的腹部浅层皮下脂肪组织于2~8℃、室温(22℃)、37℃保存0、1、2、3、5、7 d后,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贴壁法纯化,胰酶消化传代;传至第5代ADMSC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并分别在成脂、成骨诱导液中诱导分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结果不加庆大霉素比加庆大霉素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早3 d传代。保存0、1、2、3、5 d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初次传代时间分别为接种后5、6、6、7、9 d,而保存7 d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无法正常扩增。2~8℃、室温、37℃保存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 6 d传代时细胞收获量分别为(7.7~8.4)×10^(4)、(6.9~7.4)×10^(4)、(4.8~5.2)×10^(4)/cm^(2)。含核苷比不含核苷培养基早2 d传代。成脂诱导后,诱导细胞分别表现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特性,对照细胞均为阴性。结论抗生素、长时间、高温度保存抑制ADMSC增殖,而核苷可促进其增殖。
- 梁坤荣王慧顾恩妍吴振奇石峰靳丽艳张蕊于婷婷王艳超薛冰华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保存温度抗生素培养基
- 一种免疫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设备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设备及方法,涉及细胞培养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恒温箱以及设置于恒温箱外侧壁上的温度控制器,恒温箱上安装有侧壁玻璃,恒温箱上侧具有观察口,且观察口上罩设有箱顶盒,箱顶盒上侧设有高透玻璃,恒...
- 黄燕郑旭东王慧琴张磊钟丽平
- 山羊乳中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 2024年
- 为了探索获得乳腺上皮细胞(MECs)的新途径,试验采用乳汁分离法分离培养山羊乳腺上皮细胞(GMECs),并以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GEFs)为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性基因;Western-blot检测乳腺分泌的特异性蛋白;此外,对GMECs和GEFs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及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从山羊奶中分离出来的细胞表现出MECs的结构特征;与GEFs对照相比,GMECs中乳腺上皮特异性基因CDH1、LTF、CSN2、CSN3、EpCAM、KRT18、ELF3和ELF5的相对表达量在第8代(GMEC8)极显著增加(P<0.01),GMEC8可以表达CDH1、EpCAM、CSN2和LTF等蛋白;共获得4481个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975个,下调基因2506个;上皮的形态发生和上皮发育为显著富集的GO条目;乳腺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如WNT、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明显富集。说明从山羊奶中可以分离出GMECs。
- 刘思漪张丹丹朱少倩胡雅楠黄奔
- 关键词: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转录组测序
- 一种成年鸡卵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年鸡卵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干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鸡卵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年鸡卵巢的皮质部分破碎成组织团块,用包含双抗的PBS缓冲液漂洗,静置后得到下层的...
- 朱桂玉孟璐马玉晓张允王续钊姜运良李显耀王恒
- 一种人单核前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核前体细胞的培养方法,通过加入CHIR99021和SCF等分子从人和其他动物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一群单核前体细胞。在该体系中,单核前体细胞可以大量扩增,纯度很高,并在合适的分化培养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分化成巨...
- 周敏王帝汤睿
- 差异过筛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差异过筛法培养纯度高、活性好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细胞筛网过滤、收集网下滤过物、Ⅱ型胶原酶消化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培养24 h后血管段周围爬出短梭形的细胞;48 h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72 h后细胞铺满瓶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质呈现棕红色,vWF表达为阳性。结论:差异过筛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BMECs。
- 刘海琴张帆李柏霖唐元瑜
-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单筛过滤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鉴定
- 2023年
- 目的 采用单筛过滤法获取脑微血管以培养纯度高、活性好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单层细胞筛网过滤、收集网上截留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24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48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细胞融合,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贴壁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现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结论 单筛过滤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张帆李柏霖刘海琴唐元瑜
-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关作者
- 代解杰

- 作品数:329被引量:5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树鼩 恒河猴 动物模型 猕猴 实验动物
- 陆彩霞

- 作品数:116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树鼩 猕猴 永生化 体外分离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仝品芬

- 作品数:120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树鼩 恒河猴 体外分离培养 永生化 组织学观察
- 孙晓梅

- 作品数:225被引量:32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树鼩 恒河猴 动物模型 猕猴 中缅树鼩
- 王文广

- 作品数:98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树鼩 中缅树鼩 永生化 体外分离培养 呼肠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