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16篇“ 住房制度“的相关文章
- 城市基本住房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
- 2025年
- 住房问题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社会经济转型与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失衡与政府财政压力加剧,亟待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型城市基本住房制度。基于“底线公平”视角,对城市基本住房制度多元主体的利益变化及福利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在城市社会住房及其用地资源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分配的均等化程度与社会福利水平变化方向一致,建议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住房补贴、完善住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完善城市基本住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 卢珂刘晓彤
- 关键词:基本住房住房保障福利效应
- 我国住房制度的历史变迁
- 2025年
- 在住房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都立足于“国家中心主义”视角,强调住房制度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构了独特的住房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本着“先治坡,后治窝”的原则,建立了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尽管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职工的基本居住需求,但制度自身的自耗性使其最终走向衰竭,住房短缺和等级分化日益加重。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与“市场”不再对立,商品化改革迅速解决了住房总体短缺问题,但也通过将再分配体系中的已有居住资格财产化,使得原有制度下隐性的住房分化显性化和扩大化,导致我国住房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两多一并”的住房制度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福利治理导向的住房制度新模式,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以促进多元力量有效整合,创新递送机制以优化福利资源配置,优化政策工具以便利福利递送实践。
- 蔺小英刘海涛
- 关键词:住房制度政府住房保障
- 我国住房制度演进历程:成效、问题及改革被引量:3
- 2024年
- 本文回顾了我国住房制度从福利分房到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历程。在此基础上,对改革的成效、深化改革的建议作了阐述。回顾历史表明,在坚持市场化和“房住不炒”的总体原则下,无论是“九八”房改提出的基于不同收入人群的分类供给思路,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都是住房供应体系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实现方式都是围绕这一住房制度,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综合配套,系统推进。
- 纪敏夏磊
- 关键词:住房制度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供应体系
- 在住房制度加速建设的背景下新就业大学生住房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 2024年
-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相对有限的购买力和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加剧了住房矛盾。破解租房难是道“综合题”,需要多管齐下、合力求解。研究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对于社会留住人才、提高城市竞争力、建设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乌鲁木齐市新就业大学生的调查访问,总结出新就业大学生面临的住房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 杨梦萱黄静周芳卢彧荷马继荣
- 关键词:住房问题住房制度
-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住房制度框架展望——基于制度变迁视角被引量:7
- 2024年
- 本文从农村住房的居住属性、财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出发,建立面向农村住房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农村住房制度。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已成为构建农村住房制度的“集体行动目标”,农村住房制度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要制度供给之一,应具备安居宜居、包容使用和跨域调配三大基本特征。宅基地制度在解决农村住房问题中重“地”轻“房”、重保障轻财产、重数量轻区位,导致农村住房出现居住属性保障不足、财产属性愈加受限、资源属性难以活化的困境。据此,本文展望了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住房制度框架:一是建立可持续的宅基地供给制度和激励内生发展的农房保障制度以增强居住属性,二是建立适度开放的农房流转制度和包容有序的农房使用制度以显化财产属性,三是建立凭证化的宅基地实现制度和跨村有偿的宅基地调配制度以激活资源属性。
- 王玉庭董渤李哲敏李国祥
- 关键词:共同富裕宅基地制度
-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影响
- 2024年
- 提高代际流动、促进机会公平对实现中国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CFPS数据,利用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在省份间的强度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截面双重差分法探究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住房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这种影响对子女年龄较小的家庭和子女为女性的家庭更大.机制检验表明,住房制度改革对低学历家庭的环境改善和教育支出增加影响更为显著,使得低学历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年限增长更多,从而促进了教育代际流动.本文提供了一个市场化改革助益公平性的例子,其背后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之前实行的按职业和阶层分配住房的方式,住房市场化分配有着更好的公平性含义.
- 周华东黄家文刘家楠
- 关键词:住房制度改革教育公平
- 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住房制度构建被引量:2
- 2024年
- 我国现行住房制度与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差距显著,症结在于普通商品房结构性过剩,重售轻租、重商品轻保障和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系统构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住房制度,需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以普通商品房合理调控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保障性住房合理建设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改善性住房合理供给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房地产税改革将从效率、公平和治理三个维度完善合理住房制度构建。在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关系的前提下,流通和保有环节的差异化课税对促进合理住房制度内部循环意义重大,并在远期推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 吴宇哲任宇航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住房制度结构性过剩土地财政房地产税
- 国外人才住房制度经验分析及政策启示
- 2024年
- 在房价高企与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住房成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然而,我国尚缺乏面向人才住房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具体标准。基于此,本文从保障群体、支持手段、供给主体、房源侧重这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人才住房制度发展的关键特征,并围绕核心要义把握、需求层次划分、多样策略组合、多元主体参与、配套保障机制这五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建立完善我国人才住房制度、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经验。
- 郭咏欣夏方舟
- 南京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调查研究——建立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住房制度体系被引量:1
- 2024年
- 青年群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解决好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改善青年人居住条件,对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立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住房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新时代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本文利用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南京都市圈青年人的住房现状、租购选择、房地产市场预期及未来购房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青年人住房市场存在购房偏好强烈、租房市场供给结构失衡、住房金融支持手段少、住房保障水平较低以及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此应当积极引导住房梯度消费,加快推进租购同权,建立规范化住房租赁市场,优化住房保障政策,拓宽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 吴义东查远远张伦
-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
- 雄安新区住房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 2023年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推动住房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雄安新区特色、可学可鉴可推广的住房保障新路,是党中央赋予雄安新区的重要使命。“四个不同”引领住房制度创新方向为什么雄安的住房工作一定要创新呢?归纳起来有“四个不同”,决定了必须改革创新。一是城市的战略任务不同。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可疏解到雄安新区等地。这决定了雄安在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上不同于一般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稀缺。二是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雄安新区从白纸一张起步,后发优势明显,没有历史包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三是住房供应和保障对象不同。雄安住房主要保障北京疏解单位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服务的人才、为了追求理想到雄安就业创业的青年人。这三类人员在住房方面的主要矛盾不同,诉求也不同。四是承担的历史责任不同。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引擎,中央对雄安新区要求很高,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所以,住房工作也要引领新方向。
- 无
-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高点定位
相关作者
- 包宗华

- 作品数:335被引量:3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 研究主题:房价 房地产业 宏观调控 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
- 刘志峰

- 作品数:217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 研究主题:房地产业 住房制度改革 住宅产业现代化 住宅产业化 房地产
- 陈杰

- 作品数:798被引量:3,762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住房保障 数值模拟 风力发电 房地产 扩压器
- 倪鹏飞

- 作品数:300被引量:3,470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竞争力 城市 竞争力 城市群 住房
- 尹中立

- 作品数:348被引量:47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股市 股票市场 楼市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