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4篇“ 低剂量扫描技术“的相关文章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本病症检出率寻找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测(X线检测)、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实施结果。结果:比较三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高于X线检测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不同剂量下的图片质量情况,低剂量组的图片优良率与常规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情况,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科学有效,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检测方法可以保障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并且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满意,但是可以减少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情况,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 何晓炜游斌
-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排螺旋CT扫描低剂量扫描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疑似肋骨骨折患者50例,利用CT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下扫描各1次,对比两组诊断参数[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pol)和有效剂量(ED)、胸锁乳突肌(ROI1)、左心室(ROI2)、右肺中叶血管稀少区(ROI3)]、诊断结果(I度、Ⅱ度、Ⅲ度)、诊断效能(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常规剂量扫描平均管电流(195.84±69.38)mAs、CTpol(13.87±5.16)mGy、ED(8.16±3.24)mSv高于低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客观图像噪声(ROI1、ROI2、ROI3)低于低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度、Ⅲ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为100.00%,在Ⅰ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常规剂量扫描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和灵敏度高于低剂量扫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一致。结论: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临床需求。
- 汪茂文刘霞
-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
-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例,以电脑抽号法作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自适应性前瞻心电门控序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 叶珍崔小巍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技术
- 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诊断胸部创伤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18例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对比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与肋骨三维重建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为5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较差,软组织伪影较多,噪声较多,影响诊断;管电流7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一般,有部分软组织伪影,噪声少量,不影响诊断。管电流50 mA时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70 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9,P<0.05);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经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检测显示:肋骨骨折112例,肋软骨骨折7例,检测到388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其中355处(占91.49%)肋骨骨折和33处(占8.51%)肋软骨骨折。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76例(占64.41%)合并肺挫伤和撕裂伤,41例(占35.75%)合并胸腔积液,10例(占8.47%)合并胸椎骨折,6例(占5.08%)合并脾挫伤和裂伤,5例(占4.24%)合并纵隔和皮下气肿,肋骨骨折最直接的影像征象为可见透亮低密度影。胸部CT扫描一般能较好显示断端错位,如只有一侧肋骨断裂,另一侧完整,三维重建图像则显示一侧肋骨可见线样影;三维重建共检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395处,其中肋骨骨折363处(占91.90%),肋软骨骨折32处(占8.10%);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共检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410处,其中肋骨骨折375处(占91.46%),肋软骨骨折35处(占8.54%)。与术中检查到的418处肋骨损伤比较,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肋骨及软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2.82%(388/418),肋骨三维重
- 潘伟魏小东池保安方旭涛李翠
- 关键词: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胸部创伤
-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受试者62例,按扫描技术分为低剂量扫描(试验组)35例,常规剂量扫描(对照组)27例,分析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影像的增强CT值及影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诊断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中冠状动脉图像增强CT值、冠状动脉图像噪声均较优,且辐射剂量低,诊断可靠性理想,值得运用。
- 郑梅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技术血管造影冠心病图像质量
-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8月于菏泽市曹县中医医院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8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小球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方法,研究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冠状动脉图像噪声比、冠状动脉图像增强CT值及冠状动脉异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图像噪声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图像增强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异常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能够减轻对患者的辐射损伤,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 王欣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技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月,纳入我院90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选择低剂量扫描技术,并按照参数的差异性,划分为三个小组;其中A组参数120kV,362mAs,B组参数100kV,362mAs,C组参数80kV,362mAs。分别对三组参选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A组患者共计308段冠状动脉图像,其中156例为优,142例为良,8例中等,2例差。B组患者共计316段冠状动脉图像,其中162例为优,144例为良,7例中等,3例差。C组患者共计313段冠状动脉图像,其中160例为优,143例为良,9例中等,1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图像间优良率的差异性,P>0.05。分析三组CT均值、图像噪声,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对比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辐射剂量相关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选择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于提升图像质量帮助较大,而且低剂量扫描时的辐射量更低。
- 陈昶君刘文凯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冠状动脉成像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疑似肋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以每组40例分为两组分别分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接受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并以最终治疗为金标准评估两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组间在图像质量评分、肋骨检出符合率比较上未体现出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在保障图像质量及检查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
- 罗成辛富梅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肋骨骨折影像诊断
- 低剂量扫描技术对双源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以100kV,对照组50例...
- 肖腾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 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辐射剂量降低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病变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6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接受常规单能量CT扫描方案:管电压设定为120 KV,管电流180 mAs;B组接受双能量低剂量CT扫描方案:管电压设定为80/140 KV,管电流以180 mAs为基准的自动补偿扫描。两组扫描均采用滤波反向投影算法重建图像。评价两组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B组(双能量低剂量扫描)的背景噪声和软组织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01),而信噪比和主观质量评价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2.9%、32.8%和32.9%(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陆荣尹胜男
- 关键词:甲状腺病变
相关作者
- 朱斌

- 作品数:453被引量:1,65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CT 疗效预测 实时定量PCR
- 李学文

- 作品数:58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脉 卡维地洛 64排螺旋CT 64排VCT XT
- 沈健

- 作品数:80被引量:3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层螺旋CT 三叉神经痛 X线计算机
- 周永生

- 作品数:68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增强扫描 X线诊断
- 张晓军

- 作品数:24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 儿童 多层螺旋CT诊断 胸部CT扫描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