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篇“ 位序规模“的相关文章
- 陕西旅游经济位序规模差异化特征研究
- 2023年
- 在收集2001—2020年陕西10个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其位序规模差异化特征.研究表明:①陕西旅游经济呈不平衡发展状态,绝对差异呈扩大化,但整体向均衡化演进.②陕西旅游经济首位分布明显,首位度经历了“波浪状”变化过程,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集中—分散”的交替变化历程.③位序规模分析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增长也存在差异性.在地域差异上陕西旅游经济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在时序差异上,2001—2010年规模差异较小,2012—2020年规模差异显著.④齐夫参数q值的变化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首位型—集中型—首位型”的演变历程;理想K值与实际K值差值的变化态势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现实收益大于理想收益.根据陕西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的变化将其发展态势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形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非疫情状态下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 包富华毛佳琦申丽君
- 关键词:旅游经济位序规模差异化
-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特征——基于1936年《中华民国邮政舆图》的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以往的中国历史时期城市体系的研究,受限于系统城市人口数据的缺失,无法进行定量化的城市体系位序规模分析。本文通过数字化1936年《中华民国邮政舆图》,在其13240个邮政网点和40余万km邮路的基础之上,分析得到了邮政网点和邮路核密度空间分布,利用泰森多边形和分区统计等GIS工具给近代中国城市的邮政能力T赋值。以T值作为城市规模的代用指标,进行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分析。结论显示:(1)基于T值的近代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符合齐普夫法则;(2) 1936年存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和成都—巴县5个邮政聚集区;(3) 1936年邮政网点和邮路空间分布存在"胡焕庸线"两侧的巨大空间分野,其西北半壁网点占比略少于人口占比,但高等级网点和邮路里程占比远高于人口占比;(4)本文将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研究的样本量从以往的200左右(城市人口)提高到2360(T值),第一次发现了1936年中国城市位序规模曲线独特的"中段凹陷"而导致的曲线整体"三段式"分布,迥异于同时期的美国和当下之中国,近代约50个左右城市的开埠通商是造成"头部"城市在城市规模上与中等规模城市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5)邮政能力T值可视为近代中国城市规模的一个优秀代用指标。
- 王哲郑法川
- 关键词:城市体系城市人口
- 福建省国内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探讨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描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0—2018年国内与入境旅游规模及其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区市国内旅游绝对差异大,相对差异稳定,规模分布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幅逐渐扩大,集中指数总体较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入境旅游绝对差异大,首位分布明显,分散均衡程度低,位序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集中指数总体偏高,呈下降趋势。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设施、对外开放度、地理区位及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建国内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分布的主要因素。
- 杨秀成宋立中王倩
- 关键词:旅游规模差异位序规模
- 新疆星级酒店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
- 2020年
- 通过计算新疆14个地州市2009-2018年的星级酒店数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等,分析了其位序规模差异,研究发现:新疆星级酒店整体发展不平衡,绝对差异逐年下降,相对差异逐渐减小,趋于平缓。首位度分布表现在从集中分布向扩散分布发展的明显趋势。各地州市星级酒店规模与当地常住人口呈现不显著相关,与各地州市交通可达性、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旅游资源禀赋呈显著相关。
- 徐宁刘旭玲高自敞邓兰
- 关键词:星级酒店位序规模
- 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及耦合类型被引量:19
- 2020年
-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以2001—2015年中国47个主要港口城市为研究样本,探讨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层级结构,以航运物流为基础功能划分其多功能发展的耦合类型。研究表明:①2001—2015年,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制造业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的无标度区出现双分形结构,层级分割特征显现,其余功能则为单分形;从长期演化看,仅航运物流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由集中化向均衡化发展,商贸功能、制造业功能(无标度区一)、现代服务功能和人口集散功能则处于集中化态势。②沿海港口城市体系层级结构由金字塔结构逐步向纺锤状结构过渡,普遍形成了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区域性副中心、区域性节点与地方性节点5个层级。③从多功能耦合类型看,港口城市传统功能普遍超前而高端服务功能滞后,城市类功能提升速度较慢且趋于平缓,表明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多功能发展仍处于低水平,产业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④从不同层级港口城市来看,区域性枢纽城市、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各功能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区域性节点和地方性节点城市则仍处在工业和商贸等传统功能增长阶段。
- 郭建科吴陆陆李博秦娅风
- 关键词:层级结构
- 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分析甘肃省入境旅游的位序规模差异。研究发现甘肃省入境旅游总体发展存在差异,并有扩大的趋势。首位度分布特征明显,日本长期居于入甘客源国首位。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变化可分为平稳发展型、上升型、下降型3类。最后提出维持平稳发展型国家的旅游规模,开发优质旅游产品;加大宣传文化旅游,打造敦煌文化旅游形象;提升核心旅游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简化入境旅游手续,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
- 张芳芳刘旭玲高自敞
- 关键词:入境旅游
-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体系研究被引量:20
- 2019年
- 通过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去反映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入境过夜游客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均衡性,并采用"位序-规模法则"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位序规模体系去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机制。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入境旅游的绝对差异很大,入境过夜游客的绝对差异近两年有所回落,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增大之势;相对差异也大,呈现高位震荡上升的趋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等反映的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发展失衡严重、极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可以归纳为"极强型、强型、一般型、弱型、极弱型"五个集合。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呈现首位型分布,首位城市在吸引入境过夜游客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入境旅游收入方面质量较高,并且这种质量有不断提升的趋势,末位城市吸引入境过夜游客发展相对缓慢,入境旅游收入质量较低。
- 吴开军
- 关键词:入境旅游
- 2001-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演化特征被引量:35
- 2018年
- 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迅速扩大,并在不同目的地间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通过构建2001-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与目的地入境游客规模数据库,验证中国出境旅游流服从位序规模理论的假设,并将目的地吸纳中国游客规模与目的地接待游客总量的关系划分为5种耦合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关系符合幂函数规律,并且向高位序目的地聚集程度不断增强;从2001年到2015年,绝对领先与绝对落后型的目的地占比均超过45%,亚太地区接待中国游客普遍处于领先地位,而欧美和中东地区接待中国游客大多处于落后地位;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大的目的地,绝对落后型数量大于绝对领先型,而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小的目的地,绝对领先型数量大于绝对落后型。本研究为分析出境旅游流量流向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进而为国家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政策制定与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等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 蒋依依温晓金刘焱序
- 关键词:中国出境旅游位序规模
- 中国内地出境旅游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内地出境17个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数据,基于位序规模理论分析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的规模差异和位序规模分布。研究发现:(1)中国内地出境旅游规模增长迅速,但总体发展不平衡,并处于不断扩散的状态。(2)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首位分布明显,中国香港以绝对优势领先;各目的地之间的规模差异逐渐降低。(3)罗特卡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内地出境旅游呈位序规模分布并具有单分形性质,其规模和位序分布的空间耦合性较好;齐夫参数q值的变化表明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的均衡度不断降低,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4)对比理想K值与实际K值可见,中国内地出境旅游在2008—2011年间出现了适度超前发展的现象,但未来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根据中国内地出境旅游各目的地客流量的规模和位序的变化态势可将其分为平稳型、波动型、上升型和衰退型4种形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国际交通、地缘关系和汇率5个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 包富华
- 关键词:出境旅游位序规模
-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中美两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对比被引量:21
- 2018年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规模限制,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以人口为指标的城市规模分布服从齐普夫法则。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其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一般可用来衡量城市的经济活动、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发展水平等。本文以同源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代表城市规模,在国家尺度和省州尺度研究中美两国城市规模位序分布,并比较其异同。研究表明,在国家尺度,2013-2016年间,中美两国城市规模均变得集聚,而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比美国更为分散,齐普夫指数相差约0.1。在省州尺度,不同省州的城市规模分布存在差异,中国和美国分别有44%和84%的省份或州的齐普夫指数大于1,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散型省份占一半以上,而美国的集中型的州则占有8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更为分散。中美两国高位序城市实际值远低于拟合值,理论上仍然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高位序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使得城市规模体系更趋完善与成熟。
- 许伟攀李郇陈浩辉
相关作者
- 包富华

- 作品数:51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FDI 旅游 旅游信息 差异化研究 位序规模
- 戈冬梅

- 作品数:19被引量:2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毕节学院
- 研究主题:位序规模 入境旅游 旅游规模差异 长三角 旅游业
- 徐慧超

- 作品数:7被引量:54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长三角 位序规模 城市流强度 城市经济联系 中原经济区
- 张捷

- 作品数:437被引量:7,963H指数:5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旅游流 旅游 游客 旅游地 旅游者
- 钟海燕

- 作品数:44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经济 藏区 空间结构 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