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6篇“ 伯基特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伯基特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 2025年
- 目的:分析伯基特淋巴瘤(BL)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51例BL患者,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4年8月,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根据患着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43)和死亡组(n=8),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B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图,经Log-rank检验生存率。结果:本组51例患者化疗后CR 34例、PR 12例、SD 3例、PD 2例;ORR率为90.20%,DCR率为96.08%。随访至2024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均未失访,复发6例,死亡8例,3年OS率、EFS率分别为84.31%、81.40%。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颌面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LDH>1000U/L、单纯化疗、骨髓肿瘤细胞比例>25%、器官受累部位>4个、St.Jude分期Ⅲ+Ⅳ期、早期化疗不敏感、中期评估可见肿瘤病灶均与BL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显示:合并颌面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LDH>1000U/L、骨髓肿瘤细胞比例>25%是影响B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颌面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LDH>1000U/L、骨髓肿瘤细胞比例>25%是影响B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需根据情况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王晓荣白燕妮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预后不良
- 儿童腹部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表现及CT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及CT表现特征,以期增强儿童腹部BL影像学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儿童医院经手术或(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18例B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临床特点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1)18例儿童腹部散发性BL病例,发病年龄中位数6.2岁,男性占94.4%(17/18),临床表现以腹部包块和腹痛为主,儿童腹部散发性BL并发肠套叠发生率较高,占50.0%(9/18);(2)儿童腹部散发性BL病灶部位以胃肠道回盲部及小肠为主,占比61.1%(11/18);CT平扫病灶表现主要为等低密度软组织包块或肠壁增厚,CT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8例,中度强化8例,明显强化2例;部分病例可见肠管扩张、病灶跳跃分布特点,肠系膜周围BL病灶可见“三明治征”;其中仅1例继发性肝、胰及肾浸润。结论儿童腹部散发性BL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男性患儿、腹部包块/腹痛或反复发生肠套叠的患儿应及时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
- 李钱程王伟张龚巍李成龙辛涛代秀红李世宪吴宝玉程祖盛
- 关键词: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胸水中发现儿童腹部伯基特淋巴瘤1例并文献学习
- 2025年
- 目的探讨1例儿童腹部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完善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提高对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了解。方法收集2023年7月8日首次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1例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完善胸水流式、胸水免疫组化、融合基因、骨髓流式、脑脊液MDR检测等相关检查。结果患儿确诊为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Ⅲ期)。患儿胸水涂片可见一群体偏大或中等大小,呈类圆形;胞浆量较丰富伴有空泡,胞质嗜碱性强;胞核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可见双核及多核,部分可见1~3个核仁。胸水免疫分型提示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64.44%,表达CD19,CD10,CD81,sIgM,CD20,Kappa,FMC7,部分表达CD71,CD22,弱表达Cd79B,Cd38,提示为胞体偏大的单克隆淋巴细胞,胸水免疫组化结果为CD20+,PA×5+,CD10+,MYC阳性率约80%,BCL6+阳性率约90%+,MUM1+阳性率约70%,Ki67阳性率>90%,CD3-,CD5-,TDT-,BCL2-,提示为5-10+侵袭性B淋巴瘤。胸水基因检测到有TP53和ID3的突变。结论该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在临床中较为典型,利用该患儿的胸水样品即可完成疾病诊断。该病例的诊断过程有助于完善伯基特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提高对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认识。
- 高学芳杨治理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儿童胸水
- 利妥昔单抗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散发性成人伯基特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高强度化疗治疗散发性成人伯基特淋巴瘤(B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30例初诊BL患者的临床和生存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运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3(24~66)岁,男女比例为3∶2。80.0%患者伴结外侵犯、53.3%伴骨髓侵犯、10.0%伴中枢神经系统侵犯,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占86.7%。伯基特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BL-IPI)评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和高危(≥2分)者分别占比20.0%、43.3%和36.7%。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高强度化疗作为初始诱导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和76.7%。中位随访时间为49(6~153)个月,5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均为(76.7±7.7)%。4例局限期患者均获得持续的完全缓解(CCR)。10例对诱导治疗敏感的高危、进展期患者序贯一线auto-HSCT巩固治疗,除1例伴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患者发生早期疾病进展而死亡,其余9例均获得CCR。BL-IPI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3.3±15.2)%、100.0%和(45.5±15.0)%(P=0.0069),OS率分别为(83.3±15.2)%、100.0%和(45.5±15.0)%(P=0.0075)。诱导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但均可对症处理。单因素分析显示,结外侵犯部位≥2个(HR=4.90,95%CI 1.02~23.45,P=0.0329)、BL-IPI评分≥2分(HR=12.62,95%CI 2.59~61.62,P=0.0021)和诱导治疗未达首次完全缓解(CR1)(HR=31.86,95%CI 4.19~242.20,P<0.0001)与更短的PFS期相关。结论成人BL具有高度侵袭性,强烈免疫化疗方案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局限期患者疗效佳,BL-IPI高危患者预后欠佳。诱导治疗敏感的高危、进展期患者序贯一线auto-HSCT巩固治疗可能进一步改善疗效。BL-IPI评分≥2分、结外侵犯部位≥2个和诱导治疗未达CR1是
- 董长明邹鹤松张文刘薇王轶刘慧敏谢婷李恒王齐黄文阳易树华安刚邱录贵邹德慧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预后因素
- 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通过STAT3/GPX4信号通路诱导伯基特淋巴瘤细胞铁死亡
- 2025年
- 目的:探索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诱导伯基特淋巴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伯基特淋巴瘤Raji和CA46细胞用FA-2-b-β单独处理,分为对照组、低浓度(2.7 g/L和2.1 g/L)组、中浓度(3.6 g/L和2.8 g/L)组和高浓度(4.5 g/L和3.5 g/L)组;FA-2-b-β与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联合处理,分为对照组、低浓度(2.7 g/L和2.1 g/L)组、中浓度(3.6 g/L和2.8 g/L)组、高浓度(4.5 g/L和3.5 g/L)组和高浓度FA-2-b-β+Fer-1组;高浓度FA-2-b-β联合Fer-1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抑制剂Stattic处理,分为对照组、FA-2-b-β组、FA-2-b-β+Stattic组和FA-2-b-β+Fer-1组。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计算FA-2-b-β对Raji和CA4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周期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F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测定铁死亡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FA-2-b-β作用于Raji和CA46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增加,G0/G1期延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Fe2+、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下降(P<0.05);STAT3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STAT3蛋白水平降低,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SG2)和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protein 1,T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联合STAT3抑制剂Stattic处理进一步加重上述变化,而铁死亡抑制剂Fer-1则逆转上述指标。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可诱导伯基特淋巴瘤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TAT3/GPX4信号通路有关。
- 韦佳韦佳李蓉席祖军孙延庆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
- 前列腺伯基特淋巴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继发性前列腺伯基特淋巴瘤患者,3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伴尿频/尿急人院。全腹CT平扫检查示前列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累及膀胱、直肠,并发双肾孟、输尿管轻度梗阻积水。行前列腺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符合伯基特淋巴瘤。PET-CT检查示全身多处病灶和淋巴结肿大,诊断为继发性前列腺淋巴瘤。确诊后予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长春地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患者治疗6个月,泌尿系症状缓解,排尿通畅。随访9个月,患者出现颅内转移,生命体征平稳。前列腺淋巴瘤罕见,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要与前列腺炎、低分化前列腺癌等鉴别。
- 沈美灵刘庆猛王照明何小祥
- 关键词:前列腺伯基特淋巴瘤原发性继发性
- 1例艾滋病相关伯基特淋巴瘤诊治
- 2024年
-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1])。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是七个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related lymphoma,ARL)中B细胞恶性突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恶性程度极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部位器官。
- 周奇文闵海燕马萍王丹青姬建华林森钱川王希陶鹏飞蒋泽娇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免疫缺陷相关性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1例
- 2024年
-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由Denis Burkitt于1958年首次提出。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但可治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表现为结外淋巴瘤,可呈现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1]。根据流行病学的不同,BL可分为地方性、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3个变异型,免疫缺陷相关性BL最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2]。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以白血病为临床表现的HIV相关性BL(HIV-BL)病例报道如下。
- 李芳牛牧文白洁刘红玲殷雨梅李雯雯李芹朴文花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免疫缺陷结外淋巴瘤病例报道急性白血病变异型
- Dehydroleucodine(DhL)抑制人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目的: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成人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临床上分为地方型、散发型和免疫相关型BL,我国主要为散发型BL,多药化疗仍是当前治疗BL的一线方案。然而,高强...
- 申蕊
- 关键词:倍半萜内酯伯基特淋巴瘤凋亡
- 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例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例成人散发型腹部伯基特淋巴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男性,87岁,因腹痛不适,近一天疼痛加剧就诊,超声示左肾周围肿物,CT示左侧腹膜后团块状软组织肿块,横结肠左侧段肠壁增厚,增强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穿刺取病理,结合光镜及免疫组化,考虑伯基特淋巴瘤。结论成人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属于少见、罕见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充分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
- 林杨皓朱文淼何伟荣刘维健连永伟
- 关键词:成人散发型伯基特淋巴瘤影像学
相关作者
- 杨文萍

- 作品数:153被引量:4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
- 黄慧

- 作品数:152被引量:344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特发性矮小
- 张永红

- 作品数:193被引量:5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淋巴瘤 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文献复习
- 徐红艳

- 作品数:67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伯基特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 段彦龙

- 作品数:108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淋巴瘤 戈谢病 预后 伯基特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