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9篇“ 伦理审视“的相关文章
- 体育饭圈化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在社交媒体和体育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体育饭圈化现象逐渐成为公众瞩目的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沉浸式研究等方法,立足于伦理学视角,系统分析体育饭圈化现象及其背后的伦理冲突,包括个人隐私与公众权利的矛盾、消费主义对体育精神的侵蚀、行为规范与核心价值观的背离、以及法律与道德协同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个人需要、资本深入、技术异化、责任缺失和治理缺位是导致体育饭圈化失范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推进体育伦理发展、加强商业伦理建设、强化技术伦理构建、规范新闻伦理准则及形成多方治理体系治理策略,以期营造一个健康、理性的体育文化环境,促进运动员和粉丝之间的和谐相处。
- 贾玉贞刘星龚正伟
- 关键词:体育伦理学体育价值观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人工智能寄予教学未来转型的期待,为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提供了可能。然而,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主体性伦理隐忧,如过度依赖“思维机器”导致的认知能力退化、一味适应机器引发的反主体性危机与数字控制、沉湎于虚拟现实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淡漠等。面对隐忧,我们应该审视人、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警惕教学的技术增强对人的主体性的伤害。教学中的脆弱、不确定与风险蕴含着生命成长的美丽可能,接受风险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承认,更意味着选择“非力量”技术,守护“弱性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过程中应当被谨慎而合理地应用,以确保其增强而非替代传统教学过程,促进师生、生生间的社会融合和情感联结,同时教师应对智能技术使用作出教育性判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批判性思维,确保教与学过程的教育性、安全性与公正性。
- 胡金木张珺
-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伦理
- 智能时代人技关系嬗变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随着智能技术与人及人类社会结合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进入了一个以“智能”为主题的生存时代。工业化进程中人与技术日益紧张的对立关系逐渐演变为人与技术融合发展的赛博格关系,并隐现出一种面向不确定性未来人对技术有限的控制关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与智能技术在存在论层面的赛博格化,消解了“有机”与“无机”、“虚拟”与“现实”、“人类”与“非人”之间的界限,引致了主体危机、生存危机以及人本主义伦理的治理危机。面对困境,亟需站在“人—技术”的存在结构视角下,以霍尔模型中的系统思维为指引,积极反思主体危机,审视生存危机,综合运用已有的伦理智慧,构建面向未来的伦理霍尔模型以化解风险。
- 高振南孙守领
- 关键词:伦理危机
- 平台经济从业者弱势地位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在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构成了庞大且多元化的劳动力基础,成为劳动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然而,受限于资金约束、技术能力及个人发展潜力的不足,这些从业者在劳动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面对平台企业在伦理责任层面的缺失,以及从业者自身在职业发展能力上的局限,仅凭其个人力量难以有效改善这一弱势处境。对此,需要全面加强对从业者的社会保障,严格规范平台企业的道德行为建设,并同步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以期帮助他们摆脱弱势地位,实现更加公正、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 程嘉妮
- 关键词:弱势地位伦理关怀道德建设
- NBIC会聚技术时代的动物增强伦理审视
- 2025年
- “动物增强伦理”随着“人类世”到来以及适用于动物机体增强的NBIC会聚技术迅猛发展,逐渐成为生命技术伦理领域的热点。然而,人类中心主义、超人类主义与动物福利主义在动物增强的伦理辩护上陷入了非此即彼的困境,即人类利益与动物福利之间二选一的分歧,忽视了基于人-动物互利共生关系的协调路径。博文克与克莱默提出的“补救性动物增强”伦理辩护框架试图弥合不同伦理立场的缺陷,但仍受制于对人类中心主义家长制的被动妥协。在“批判性生物伦理学”视野下,运用“观念指导-决策审议-阈值判定-冲突权衡-方案实施”五维分析框架,为消解人与增强型动物共生伦理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 俞鼎
- 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研究应用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明确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若干原则。在康复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康复医学服务对象多为病、伤、残、老等群体的特殊性,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从知情同意、隐私和数据安全、患者身心康复、合规监管、特定群体保护、促进公平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应用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与挑战,并根据《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等的原则,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多方协同和跨学科的合作、完善和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全社会的伦理宣教、健全问责机制、加大投入倾斜、促进公平等措施,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研究应用能够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 孟丽君李义庭孙莹炜孙莹炜吴世彩
- 关键词:人工智能康复医学医学伦理伦理治理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用伦理的视角审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即遵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明确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伦理价值,领悟推进自我革命的伦理意蕴,把握推进自我革命的伦理维度。通过伦理的审视,洞悉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道德密码,萃取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实践智慧,为锻造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永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力量之源、道德保证和价值支撑。
- 张翠莲
- 关键词:自我革命伦理价值伦理意蕴伦理维度
- 人工智能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影像诊断中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下降、语言和视空间障碍等,至今仍无法治愈和逆转。在临床中阿尔茨海默病通常面临确诊不及时的可能,给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造成了困难,因此提高诊断效率,帮助患者尽早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同时伴随着诸多伦理问题。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影像诊断研究及应用中带来的数据安全、可解释性、算法歧视以及偶然发现的披露等伦理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一定伦理指引,保护研究参与者/患者的权益,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 闫佳佳寇楠楠
- 关键词:人工智能阿尔茨海默病可解释性伦理审视
- 儿童开放未来权利的伦理审视
- 2025年
- 为保证儿童群体重要但目前尚不能行使的权利,维护其自主权利和健康权益,学界引入了儿童开放未来权利的概念,即当复杂的自主权被赋予明显不具备行使能力的儿童时,应该保留这些权利直到儿童成年。理论上讲,主权自主和自我利益是个体权利的基础,但是由于儿童自主能力的有限性,当其无法了解自己的利益和未来权利以及不能很好把握未来权利实现的基础时,我们不应该完全限制父母权威。自主应与医疗效用评估相结合,重视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引入利益辅助框架并多维度地进行最佳利益评估,毕竟拥有开放未来权利的儿童应更重视成为能做出自我决定的人的可能,而不是当前的更多选择。
- 刘星
- 关键词:儿童权利基因检测伦理审视
- 风险、成因与化解:语境主义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操纵、算法偏见与伦理审视
- 2025年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得数据操纵和算法偏见的伦理风险成为其重要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操纵的风险包含生成虚假内容、偏好内容和被恶意使用,算法偏见主要表现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单一语言偏见。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语境主义以人类、自由、道德为中心,强调道德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紧密相连,从技术语境中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文化语境中对操纵和偏见的道德理解以及实践语境中利益相关者的自由边界进行伦理审视,结合数据算法的技术语境、社会价值的文化语境和利益相关的实践语境分析其原因。基于此,通过构建包容性的数据环境、嵌入伦理道德的算法设计和完善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操纵和算法偏见的伦理风险,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苗芳艳
- 关键词:伦理审视语境主义数据操纵
相关作者
- 郑根成

- 作品数:56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传媒伦理 道德 传媒娱乐化 伦理 伦理反思
- 郭建国

- 作品数:6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行为 伦理审视 网络伦理 电子商务 道德评价
- 杨学龙

- 作品数:49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
- 研究主题:地方高校 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学生党员 教育
- 徐向东

- 作品数:31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境况 欲望 道德责任 道德 亚里士多德
- 贾雪丽

-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伦理审视 伦理 代际和谐 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