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4篇“ 伦理基础“的相关文章
财政政治学视界论丛 经世济民的伦理基础 近30年日本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本书回顾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考察了近30年日本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梳理了日本自由至上主义、平等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和现状,重点介绍和探讨了日本自由至上主义代...
曹希作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基础及其优化路径
2025年
伦理基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和持续动能,而政治伦理基础在其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政治观念与政治制度供给是政治伦理基础的基本构成,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合法性支撑,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公平正义、尊重公民权利、保障民主自由的政治观念及政治制度安排,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的政治伦理基础,其价值追求以共同善和实现共同善为鹄的。从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实践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伦理基础建设担负着激发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使命。优良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完善的政治制度安排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伦理基础的重要路径:一是铸牢人民至上与法治文明政治价值观念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之善;二是完善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安排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手段之善。
肖祥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政治伦理基础
2025年
共同富裕作为一种蕴含伦理价值的良善生活理想,是现代国家共同追求的政治目标。然而,现代国家财富总量的急速增长并未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理想,反倒不断加大社会贫富分化。为此,平等分配的正义理论试图予以矫正,却因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基础而招致诸多批评。作为修正方式,现代国家以个人平等权利为核心,预设政治共同体成员彼此间的互不亏欠,却导致与经济平等关联的共同富裕缺乏充足可靠的道德理由与政治基础,以至于国家无意且无力担负共同富裕的伦理使命。作为出路,现代国家建构一个“我们”的政治共同体,预设公民之间平等的政治伦理关系,即成员间相互亏欠,彼此担责。现代国家基于“我们”的政治伦理关系,既可以为共同富裕的理想奠定统一基础,又使之变得可欲及可能。
魏德伟郭台辉
关键词:共同富裕政治伦理
“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传统中国“家国一体”的伦理基础
2025年
理解传统中国的家国关系,存在多种方式与角度。在区分“天子”与“王”之理论意义的框架下探讨家国伦理的“一体性”,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之间的关系,应由“天之元子”与“民之父母”两方面的譬喻共同组成。由“天之元子”引申出的“兄弟一体”使得天子与天下人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平等可能,天子之正当性来源于更高的天,天子需自惕并限制自身权力;而由“民之父母”引申出的“父子一体”则强调王者对民众的教养责任,旨在为人们提供文明有序的生活方式。这两种“一体”的成立,说明天子与王分别承担的政教意义与“兄长”“父母”类似,但其不同于血缘关系的自然生成和不可改易,而是具有明确的可变性与可选择性,展现出对在位者的规训与约束。
常达
关键词:天子民之父母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夯实共同富裕伦理基础的启示
2024年
马克思伦理思想揭示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表现的意识形态,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本原则,自由、人类共同体和自我实现是道德实现的基础。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伦理思想形成了从抽象的自然人到现实的社会人、从道德批判到道德建构、从价值理性到科学理性、从个体主义到制度主义的发展逻辑,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导向和思维方法,有助于跳出西方自由主义和共同主义的伦理纷争以及避免我国历史上平均主义伦理的非理性。夯实共同富裕的伦理基础,应明确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坚定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营造积极健康的财富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的动态伦理;以法治护航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分配制度和诚信制度。
袁芳
关键词:马克思伦理思想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基础及其建构理路
2024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之理”,体现了主体伦理要求、利益伦理要求、社会发展伦理要求、生态伦理要求和道义伦理要求,从而展开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路径。“复杂现代性”之下,实现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耦合与互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自信以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实现民族国家价值认同与共同体价值认同的融合、因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与保持独立自主发展相协调,不仅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伦理基础的必要性,而且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塑形。夯实伦理基础,旨在确证中国式现代化“手段之善”与“目的之善”相融契的价值正当性,其实践理路在于建构和优化根本性政治伦理基础、全局性经济伦理基础、精神性文化伦理基础、秩序性社会伦理基础基础性生态伦理基础,从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义上的优越性。
肖祥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伦理要求伦理基础
家庭劳动分工的伦理基础探析
2024年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伦理实体,对培养主体完善的人格进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家庭劳动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家庭劳动分工的伦理基础进行探析,为其手段和目的上的正当性进行辩护,有助于新时代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家庭劳动分工的伦理基础既需要体现其手段之善,即劳动分工的正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又需要体现其目的之善,促进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个体更好地加入社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促进家庭的和谐构建,使家庭更好地实现其应有之功能,从而有利于社会整体和个体自身的发展。
焦竹新
关键词:伦理基础正义人格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项目的伦理基础与制度保障被引量:3
2024年
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项目包括家庭照护类和上门护理类,以孝道文化和尊老敬老文化为伦理基础。各地试点政策均对居家护理项目进行了规定。但家庭照护类项目中参保人家属在确定非正式护理人员和维系家庭照护质量中承受着伦理压力,上门护理类项目中上门护理员在维系护理质量和上门护理市场中承受着伦理压力。制度解决相关伦理问题,应允许参保老年人自由选择现金或服务支付,推进家政行业建设,对家庭照护质量维系提供支持,并建立统一的居家上门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建立针对养老服务机构上门护理的惩罚和退出制度。
王黎黎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制度伦理
忠孝难两全?——从忠孝关系看中国传统政治的伦理基础
2024年
中国传统政治的构造由伦理关系生发而来。本于人性的伦理引导、规范着具体的政治实践,构成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深层基础。父子关系是亲属伦理的核心,君臣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核心,两种伦理的安排关系到传统政治秩序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依据儒家对自然人性的理解,孝是仁最本源的体现,忠是孝的必然要求,但忠又有其独立的情感基础,忠与孝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产生张力。儒家礼制通过对亲亲与尊尊、爱与敬等内在情感的安置,化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但历史上如果君或臣执着于从权力出发处理政治关系,则会使政治运作堕落为脱离自然人性的利益博弈,给人心风俗带来极大伤害,进而导致政治秩序的变质乃至崩溃。
李松涛
关键词:忠孝君臣父子政治秩序伦理
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伦理基础
2024年
现代社会的运行需要恰当的职业道德规范,而职业道德规范离不开社会伦理基础的支撑,因此厘清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伦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价值多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的转变,对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注重平衡充分发展、确定与开放并存、和谐与秩序并重等薪新的要求。新时代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立足于以上社会伦理基础,从夯实物质基础、重视精神追求,追求对话开放、增强自律自觉,拓展全球视、关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新时代的重要转向。
李云
关键词:职业道德伦理基础

相关作者

何建华
作品数:150被引量:51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正义 中国共产党 分配正义 公平正义 伦理基础
李本松
作品数:109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荣辱观 社会有机体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田文利
作品数:62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研究主题:权利 伦理 法律 道德 权力
林钟高
作品数:282被引量:3,072H指数:27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内部控制 会计准则 企业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彭定光
作品数:101被引量:528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清代 道德生活 道德 政府 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