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7篇“ 优势病种“的相关文章
中医优势病种DRG付费:政策、难点及对策
2025年
目的:分析各地中医优势病种DRG付费政策,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实证参考。方法:通过政策梳理和案例研究,分析中医DRG付费政策的实施成效及难点,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各地中医DRG付费政策差异较大,存在中医优势病种概念不明、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不足、治疗质量考核规则不统一、病种遴选机制有待完善、医保-医院协同有待加强等难点。结论:加强部门协同,鼓励医院深度参与中医DRG付费;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基层倾斜力度;精准界定中医优势病种,完善质量考核规则。
李希邓世虎彭美华吴靖文周望苏余丽君
关键词:中医优势病种
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效果,为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泸州市10个按疗效价值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从资源消耗、费用结构等方面分析中医治疗组(干预组)与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在改革前后的差异。结果:改革后试点病种采用中医治疗的比例从66.09%提高至71.74%,中医治疗组次均费用、自付费用远低于手术治疗组;除4个指标外,其余指标的DID交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试点病种的医保结算均处于盈余状态,有8个病种的医保结余空间均为正。结论: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能够提高中医治疗比例、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盈余水平、节省医保基金支出;建议逐步扩大试点病种和试点医疗机构范围,完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加强监管与评估,动态调整试点病种支付标准,实现医患保多方共赢。
于伟李佳宁钟璐黄伟叶子轶李昀梦曾雪琴
关键词: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关键问题及对策
2025年
目的:梳理目前中医医疗机构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对部分开展按中医优势病种付费的地市改革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当前中医按病种付费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各地开展的中医优势病种数量偏少、中医诊断和操作编码不完善、对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固定等,影响中医优势病种的开展。结论:中医优势病种付费需要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科学合理地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完善政策、细化管理措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郝新梅郭慧君王亚楠刘晶
关键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付费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银屑病
2025年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高患病率、复发率及诸多共病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随着现代医学不断革新,银屑病的诊治除经典治疗外,生物制剂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使攻克银屑病成为可能。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耐药性、复发率及免疫漂移等现象不容忽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经历了数千年实践,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较低,但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因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十五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银屑病)青年沙龙”邀请中医、西医和交叉学科的共29位专家学者就“中西医诊疗银屑病的优势、难点、临床转化”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会专家讨论认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优势存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在以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案中,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分清基本矛盾和当下的主要矛盾,能够清晰地掌握银屑病发展的动态过程。接着利用辨证论治体系对当下的主要矛盾进行中医药干预,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中医药方案。秉承“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观点,中医学通过辨明证型,可早期防治银屑病共病。其二是在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协同增效,还能减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此次会议为银屑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势提供参考,开拓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刘柳孙晓颖莫美周亚琼李斌张霄潇李欣
关键词:银屑病优势病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特应性皮炎被引量:1
2025年
特应性皮炎(AD)是临床常见的瘙痒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上市,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疾病的全程管理等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得以明显提升,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更多有效的方法来满足这些临床需求。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皮肤科、西医皮肤科、交叉学科、产业等20余名专家,围绕AD治疗中的难点和中医优势进行了探讨。中医药治疗AD不但可以改善皮疹、缓解瘙痒,而且可以解决存在的诸多兼证;丰富的中医外治疗法可针对不同的特殊人群、不同的皮疹特点发挥其优势作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契合于特应性进程的预防、治疗、防止复发的慢病管理模式;此外,中医药疗法可减少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且安全性较好。AD的共病应倡导中西医并重、多学科联合治疗,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中西医之间的相互交流明确了中医药干预AD过程中的定位和优势,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指导。
刘俊峰莫秀梅莫美李红毅李红毅张霄潇林颖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优势病种中医药疗法
中医消化领域优势病种循证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2025年
针对中医消化领域文献大数据向循证证据转化效率低下的难题,研究并建立了有效的证据转化指导技术体系。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和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搭建了中医消化领域优势病种循证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中医消化领域循证文献的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和挖掘利用。该平台协助相关研究人员完成了Meta分析、数据挖掘和消化疾病临床证据图等研究,提高了证据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满足循证研究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祖雅琪唐旭东于琦田野王一萌姜威李国祥李敬华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循证医学
中医优势病种评价实践及思考
2024年
中医优势病种评价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西医协同诊疗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其相关概念及评价方法仍不明确。文章就前期肝胆病优势病种评价工作基础,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内涵、优势定位、优势作用、评估要素、优势证据内容及评价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进一步规范中医优势病种评价流程。
牛倩倩李秀惠童光东
关键词:中医优势病种
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RG/DIP付费规范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各地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RG/DIP付费的实践情况,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方法:收集梳理21个DRG/DIP地区中医病种付费改革相关政策,并对中医优势病种遴选、支付标准、监管考核、病种特征等进行规范分析。结果:各地优先将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在支付标准设定上给予倾斜,以合理体现中医药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等。从病种特征来看,共纳入647个中医病种,集中度较高的为“锁骨骨折”等骨科类病种。结论:中医优势病种病种付费对中医药发展有积极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各地支付标准确定有所差异,建议对中西医病种对应关系及支付标准进一步明确规范。
武泽鑫张立强应亚珍
关键词: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支付标准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耳眩晕被引量:5
2024年
中医“耳眩晕”主要包括西医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是耳鼻喉科研究的重点疾病。由于本类疾病症状复杂、检查缺乏特异性、不易治愈等现状,西医常会面临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欠佳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各位中、西医耳科专家对耳眩晕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耳眩晕属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基于会议讨论,将耳眩晕的中西医发展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诊治进行总结,详细阐释了中医药对耳眩晕的认识、辨证治疗方案、不同发病阶段的治疗特点,以期提高耳眩晕的长期治疗效果。
宫颖迪闫占峰冯炜刘大新王嘉玺刘建华张予龚树生王国鹏徐春英马鑫李博郭淑贞张名霞刘锦峰郭继华曹正逵张霄潇辛忠海
关键词:耳眩晕中医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
综合医院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方案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综合医院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方案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从而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管理与干预,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中医优势病种方案具体方法进行管理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干预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医院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护理模式符合当前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要求,实施干预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干预质量及生活质量优良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包秀芬陈丹郭金晶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相关作者

张霄潇
作品数:66被引量:98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华中医药学会
研究主题:优势病种 中医药 中医药临床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治疗
郭义
作品数:977被引量:5,289H指数:3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腧穴 经络 穴位
熊俊
作品数:417被引量:2,786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热敏灸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针灸治疗 灸法
闫占峰
作品数:70被引量:389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优势病种 鼻内 针刺 中医药治疗
陈日新
作品数:365被引量:3,622H指数:34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热敏灸 腧穴 热敏灸治疗 艾灸 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