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优势木“的相关文章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优势木径向生长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坡向差异
2025年
【目的】探究六盘山半干旱区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优势木径向生长对气象和土壤因子的响应差异,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生长预测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生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坡向(西北坡—北坡—东北坡—东南坡)设置11块样地,测定优势木单株平均胸高断面积年增长量(BAI),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BAI在气候平缓期(1995—2004年)、迅速增温期(2005—2015年)和降水迅速增多期(2016—2020年)的坡向差异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迅速增温期,干旱胁迫限制使得大龄(23~26年)优势木BAI在西北半阴坡和北坡阴坡快速减小(平均速率为–57.2 cm^(2)·a^(-1),P<0.01);小龄(9~14年)优势木BAI受迅速增温影响较小,在东北半阴坡和东南半阳坡增大(平均速率为125.43 cm^(2)·a^(-1),P<0.01)。2)气候平缓期,温度在坡向间影响差异较大,与西北阴坡呈负相关,与其他坡向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有所差异;迅速增温期,BAI在东北半阴坡和东南半阳坡与降水正相关,在西北半阴坡和北坡阴坡与温度负相关,此时土壤厚度与各坡向BAI相关性较高;降水迅速增多期,各坡向BAI多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显著正相关,半阴坡BAI还与降水显著正相关,阴坡和东南半阳坡BAI还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3)在气候平缓期,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55和–0.221;在迅速增温期,土壤因子对BAI生长的影响更大,其中土壤厚度与BAI呈显著正相关,总影响系数为0.533;在降水迅速增多期,BAI仅受SPEI显著正向影响,总影响系数为0.29。【结论】华北落叶松BAI在气候平缓期坡向间径向生长差异较小,且不同坡向受温度影响较大;在迅速增温期坡向间径向生长差异较大,此时不同坡向更受土壤厚度的影响;在降水迅速增多期后,坡向间径向生长差
王巍樾万艳芳王冬梅于澎涛王彦辉白雨诗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环境因子
马尾松平均优势木的高径比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025年
为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平均优势木在不同年龄、胸径、树高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抚育和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参考,以我国南方地区多个国有林场内设置的80个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获取每个样地的马尾松平均优势木高径比数据,采用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林高径比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尾松平均优势木的高径比与林年龄、胸径呈显著负相关,与林树高的相关性较弱;马尾松优势木和平均的高径比在第10年(或胸径12cm)以后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马尾松林高径比受立地质量、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与林分郁闭度则无显著关联.因此,林业生产经营中应综合考虑林分级状况、林地质量以及林分密度的特征,制定马尾松生长抚育经营策略,以精准提升马尾松干材质量和生长速率.
全平罗鹏飞
关键词:马尾松高径比林木分级林地质量林分密度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平均胸径模型研究
2024年
混合效应模型逐渐被应用于林业领域,其不仅能描述数据整体的变化规律,还能反映数据之间的变化,使估计结果时更为准确。通过胸径来推算树高在一定程度上为林业调查提供了便利,以会理市123块样地为研究对象,构建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平均胸径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平均胸径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平均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极显著。(2)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无论在单个树种之间还是在整体上均表现最好(3)混合效应模型不仅可以反映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在平均胸径上的整体变化趋势,还能体现不同树种对其产生的影响,A IC、BI C的表现更优,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谢仕奎
关键词:优势木平均胸径混合效应模型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优势木生长与空间结构的关联性
2024年
【目的】优势木的生长与其周围的相邻密切相关,探究不同林龄林分中相邻构成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目标林生长的影响,可以为调整空间结构进而激发林分生长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7 a、37 a和46 a 3种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设置面积为90 m×60 m、120 m×120 m和120 m×120 m的大样地,以优势木和其最近4株邻近构建空间结构单元,计算每株优势木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分析不同林龄中优势木在不同空间结构间的生长差异。【结果】优势木胸径和树高年均增长量均有显著的林龄差异,年均增长量随林龄增大而降低。在27 a林分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密集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0.50、大小比数为0、混交度为0.75和密集度为1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0、大小比数为0、混交度为0.75和密集度为0.75时最大。在37 a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非常密集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0.50、大小比数为0、混交度为0.5和密集度为0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0、大小比数为0、混交度为0.25和密集度为1时最大。在46 a的结构单元中,处于随机分布、优势、零度混交和稀疏状态的优势木占比最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分别在角尺度为0.50、大小比数为0和密集度为0时最大,优势木平均树高分别在角尺度为0、大小比数为0和密集度为0时最大。【结论】水平分布格局、树种多样性、自身个体大小和树冠竞争影响优势木生长特征。在演替过程中,优势木朝着减小聚集程度和竞争压力的方向上发展,适当提升优势木的混交程度和保证优势木个体的生长优势利于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在质量选择阶段,宜进一步选择生长好的
倪靖峰吕世琪王占印周超凡刘宪钊
关键词:发育阶段优势木
基于平均优势木胸径的湖南杉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将立地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建初始立地类型;通过R语言拟合杉人工林平均优势木胸径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从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应用K-means聚类将参数值相近的立地类型聚类成立地类型组,并将聚类后形成的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中,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导算,得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1)对杉平均优势木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海拔。2)4个候选基础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均较低(R2=0.6415~0.6420),选取单分子式(Mitscherlich)(R2=0.6420)作为构建立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模型。3)考虑立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不同立地因子及其组合作随机效应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拟,确定系数R2从0.6415~0.6420提高到0.6642~0.8258,拟合精度的高低与主导立地因子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其中含立地类型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0.8258)。4)以确定系数≥0.95为聚类精度标准将立地类型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含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模型在便于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建模的精度(R2=0.8409)。【结论】立地因子对杉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将立地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混合模型中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适合于多种立地类型下的立地质量评价。
汤维黄朗杨浩游文彪朱光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择伐是促进林下灌生长与更新的有效手段,分析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多样性影响效果与范围,构建影响范围预估模型,对制定科学合理的马占相思林择伐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海南省南崖林场76株马占相思优势木为研究对象,开展优势木择伐试验(监测年限为2014—2021年)。通过设置不同样圆大小(0.6倍冠幅、0.8倍冠幅、1.0倍冠幅、1.2倍冠幅、1.4倍冠幅)的优势木影响半径,比较与确定马占相思优势木的最大影响范围,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对林下灌多样性的影响,构建马占相思优势木的影响范围预估模型。【结果】马占相思优势木影响灌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1.0倍实测冠幅和1.2倍实测冠幅;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能显著提高林下灌多样性(P<0.05),通常灌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在择伐后的5年内显著增加(P<0.05),5年以后的增幅不明显(P>0.05);影响灌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范围预估模型均以理查德式为最优,其决定系数均为0.702,相对均方根误差均为14.341%。【结论】从单影响范围的角度分析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多样性的影响,优势木择伐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年限内可以显著改善林下灌多样性,且最大影响范围与马占相思优势木的胸径大小密切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马占相思林的密度控制以及林分改造提供有效指导。
杨佳彭文成廖立国王如段左俊
关键词:冠幅物种多样性择伐马占相思
辽宁凤凰山优势木霉对杨树叶枯病的生防及促生能力研究
曹文康
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和稳定性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结构变化,在原始老龄林(恢复100 a及以上)、皆伐后恢复40 a和25 a的次生林3个恢复阶段,设置45个20m×20m样地,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优势木本植物的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恢复25 a、40 a的次生林植物群落在总体上呈现不显著正关联,恢复100 a的原始老龄林植物群落呈现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结果表明25 a、40 a植物群落均为不显著,100a植物群落中只有2个种对联结性显著,种间联结较为松散。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种对间相关性不显著,呈现独立分布的格局。M-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不同恢复阶段种间联结性较弱,各物种呈现独立分布的状态,群落中的物种更迭较为频繁,说明植物群落仍处于演替进程中,正朝着稳定阶段发展。
陈锦世郭秋菊姚兰朱江刘西尧向钦赵奂敦艾训儒
关键词:植物群落种间联结群落稳定性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优势木树高差分生长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掌握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树高生长规律,本文采用5种理论方程及以理论方程为原型推导出的差分方程构建的生长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值的生物学含义和模型的绝对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误差(AMR)、相对误差(RAR)和残差平方和(RSS)等统计指标选出4个备选模型,通过残差分析最终确定该区域最适宜的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及差分方程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差分方程拟合精度优于理论方程。差分模型(模型7)的R^(2)高于理论模型(模型1)6.95%,RMSE、AMR、RAR、RSS低于理论模型39.72%、58.78%、57.64%、81.50%;基于Richards方程自由参数b推导出的差分模型7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苏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优树高生长模型。
白高娃王志波李银祥陈晓锋潘振海魏高升鲁娅娜冯海叶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优势木树高差分方程
含海拔哑变量的杉优势木高-树龄曲线模型研究
2023年
人工纯林立地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立地指数法,即利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和树龄的关系来评价立地质量。本文以湖南青羊湖、高泽源、江华等45个国有林场的518个杉纯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388个标准地数据,对林分平均优势木高与树龄的关系进行理查德、单分子式和舒马切尔3种常用的非线性基础模型方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优为理查德方程(参数a、b、c分别为23.67023、0.05856、1.59679),其决定系数为0.79489。以最优模型为基础,考虑到不同海拔对优势木高生长过程的影响,将海拔划分等级变量F(以100 m为一个等级,共分为12个等级),纳入含海拔哑变量(F)的优势木高-树龄生长曲线,并以绝对残差均值ARM、决定系数DC、模型精度3个模型精度检验指标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模拟结果表明:加入以海拔等级为哑变量的3个模型精度较高,其中,将哑变量(F)加在参数b上的模型精度最高(绝对残差均值1.20630、决定系数0.8444、模型精度97.77%),并利用130个标准地数据进行再验证,证明该模型可行性强,可为区域性杉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建模依据。
易烜黄朗朱晋梅朱光玉王琢玙黄靓
关键词:杉木纯林

相关作者

王良衍
作品数:3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补植 优势木 灌丛 金钱松 小叶青冈
阎恩荣
作品数:84被引量:1,029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浙江天童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木本植物 物种组成
朱光玉
作品数:63被引量:34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杉木 栎类 天然林 冠幅
马跃
作品数:45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顶果木 优树选择 望天树 优树 嫁接
杨庆松
作品数:46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天童 浙江天童 林窗 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