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6篇“ 以线造型“的相关文章
美术中“线造型”的经典作品分析
2024年
线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可唤起人们对事物美好形态的联想。线条具有诸多作用,它的形状和方向可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长短和粗细可创造出不同的效果,连接方式和间隔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空间感。此外,线条还能表现出运动和动态的感觉。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早已将对线条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工笔画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中的线条仍充满生机。
高萌
关键词:中国工笔画中国绘画史以线造型空间感连接方式线条
潘玉良肖像画线造型的“突破”与“重塑”
本文研究潘玉良肖像画中的线造型为切入点,主要探讨她自身在早期肖像画中线与型的“突破”与“重塑”,潘玉良的一生都在追求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早期的线与型带有西方写实风格倾向,强调结构转折和科学的造型观,后受印象派、野兽派等...
朱雪琳
关键词:线造型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造型技法研究
史刘丽
中国画“线造型”的弱化现象被引量:1
2023年
在中国绘画中,用线由“描”入“写”意味着创作者实现了从关注形象到关注绘画语言本身的转变,造型表现力日趋成熟。从线条运用形式的角度来看,中锋向侧锋、卧锋的转变及没骨法的发展,其实体现出的是“线造型”的弱化过程。
邹孟染陈桃梅
关键词:中国画笔法没骨法
基于中国画线性语言的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线造型”研究——何朝宗瓷塑观音的线性语言分析为例
2023年
传统陶瓷人物雕塑传承中国画的线性语言,形成了“线造型”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的线性语言为参照,分析其丰富内涵。明代何朝宗的瓷塑观音为样本,从线性语言建构造型的意象性、线的书法意味主导造型形式之美、弧线审美阐释瓷塑的情感魅力三个方面对传统陶瓷人物雕塑的“线造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何朝宗瓷塑之“线造型”对当代陶瓷人物雕塑发展的启示。
李玲玲
关键词:线性语言以线造型
线造型 传神写心——马振声谈《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的设计
2023年
马振声先生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可能许多邮迷对马先生的名字不太熟悉,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原名誉院长。2023年春,从未设计过邮票的马振声受邀设计《中国古代文学家(五)》邮票,在画界早已名声大噪的他,一转身在方寸天地“崭露头角”。
危春勇
关键词:书画院名誉院长邮票以线造型馆员
线造型在山水画中的应用研究——《林泉清音》系列创作为例
中国画线条为基础,画家通过寥寥几笔就能表现象应焉的画面效果,线条的艺术魅力足体现。线是画面中塑造外形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抒发作者内心对于外界感受与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山水画中的线条通过一些工具,比如:毛笔、宣纸等,...
宋琳琳
关键词:山水画以线造型
当代人物画线造型的思考与实践
2021年
《石涛画语录》有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生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石涛的"一画",深刻阐释着中国艺术对"线"的哲理认知。与西方艺术的团块造型意识不同,中国画家擅长将客观物象化作为流畅的线条,这些线条所传递的情感、精神、气质,构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境界。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体系中较早成熟的画种之一。人物画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得到明确.
杨林
关键词:以线造型人物画绘画体系客观物象审美境界
线造型,情趣共生--儿童“线造型”写生培养策略
2021年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大量线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也充分感受到富于变化的线条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儿童“线造型”写生是生活为素材,线条的形式美感为目的,在写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的理解表现画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宗媛
关键词:循序渐进
线造型、气韵生动——解读忻东旺作品中的线被引量:1
2021年
忻东旺是中国"新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者之一,他的作品传达出的对普通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使其成为有思想高度的画家。该文从忻东旺作品中独具特色的线着手,解读线的运用对他精神写实绘画风格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程世昊
关键词:线条白描

相关作者

程格格
作品数:21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画 以线造型 工笔人物画 颜料 艺术
李玲玲
作品数:118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陶瓷 陶瓷釉料 釉料 陶瓷艺术 钾长石
丁中一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意象造型 以线造型 惯性思维 美展 中国美术
谢惠惠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以线造型 白描艺术 李公麟 无声 绘画题材
杜大恺
作品数:35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画 画展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以线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