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86篇“ 介入栓塞“的相关文章
一种介入栓塞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栓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入栓塞输送装置,包括血管鞘体和稳定装置,血管鞘体的内壁插设有导管体,稳定装置设置在血管鞘体的表面上,稳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血管鞘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
胥贺
一种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测试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脉动泵、器官动脉模块、基本血管模块、支撑结构;脉动泵用于对模拟心脏脉动供血;所述器官动脉模块包括肾动脉模块、肝动脉模块以及脾动脉模块,...
任东城郭士杰李嘉晟周波
介入栓塞治疗用材料和器材研究进展
2025年
经导管动脉栓塞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主要通过选择性血管内阻塞治疗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临床应用的栓塞剂种类繁多,包括固体栓塞剂、液体栓塞剂和栓塞器材。固体栓塞剂,尤其是微球类栓塞剂,因其粒径具有一致性和可控性,能够有效实现对肿瘤血管的精准栓塞。这类栓塞剂不仅能阻断血流,还能携带药物,使得药物在栓塞的同时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结合有不透射线成分(如碘、钡和钽等)的栓塞微球,可实现固有可追踪性,能实时监测栓塞剂在体内进程,并向医师提供及时反馈。该文作为第一部分,综述了固体栓塞剂(重点关注栓塞微球)的研究成果,旨在推动这一科研领域的发展。
吕学鹏朱海东熊非滕皋军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放射学栓塞剂
介入栓塞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探究介入栓塞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近两年院内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介入栓塞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各60例。结果 介入栓塞治疗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凝血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有效控制出血,还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魏娜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子宫切除术难治性产后出血
盆骨骨折大出血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急救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栓塞对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7月本院急诊救治的6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血管介入栓塞31例)和B组(保守治疗31例),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止血时间、输血量、输液量、住院时间、治疗后24 h创伤严重程度量表(ISS)、血流动力学(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及血乳酸盐)及健康指数量表(EQ-5D)。结果A组止血时间短于B组,输血量、输液量低于B组(P<0.05);治疗后4 h,A组中心静脉压、收缩压高于B组,心率及血乳酸盐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低于B组(P<0.05),2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6个月EQ-5D评分较低(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在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输血量、输液量,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李辉瑶郑增派
关键词:骨盆骨折大出血血管介入栓塞血流动力学创伤严重程度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
2025年
分析介入栓塞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2年4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各组50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先行化疗栓塞后再堵动静脉瘘口,另一组为先堵动静脉瘘口后再行化疗栓塞。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卡氏评分相差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90.35±0.57)分与卡氏评分(75.46±4.21)均优于对照组(82.87±0.32)(67.11±3.58),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12%),P<0.05。观察组肝功能和AFP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栓塞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效果显著,且先堵动静脉瘘口在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高,能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潘奎徐旭王磊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瘘介入栓塞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延期组在发病72 h后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二聚体(D-D)]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栓塞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MDA、D-D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延期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延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
张奇郭彦俊汪宁孙军
关键词:血管栓塞术早期介入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皮因子
活血醒脑汤用于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醒脑汤治疗。结果:观察组预后不良、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VICA-Vm、MCAVm、Lindegaard指数、ET-1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及NO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用于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可以改善皮功能和脑动脉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
王丽芳
关键词:脑动脉瘤
研究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2025年
分析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32例结核性大咯血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应用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对比内容明显更优(P<0.05)。结论 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能够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张古月
关键词:疗效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颅内破裂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血管内介入栓塞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患者预后仍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位置、破裂状态等,并对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同时,本文还评述了颅内动脉瘤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如新型栓塞材料、影像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系统梳理影响患者预后的多维因素,本综述为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构建精准预后预测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更精准的预后预测模型,并加强多学科协作,优化诊疗流程,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陈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孙晓川
作品数:473被引量:1,973H指数:2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载脂蛋白E 创伤性脑损伤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赵卫
作品数:546被引量:2,449H指数:2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子宫肌瘤 栓塞治疗
范新东
作品数:213被引量:87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动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静脉畸形 栓塞 栓塞治疗
韩新巍
作品数:806被引量:2,762H指数:2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BUDD-CHIARI综合征 栓塞 内支架
向述天
作品数:205被引量:431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覆膜支架 GRAVES病 覆膜支架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