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41篇“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章
- 一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估系统
- 本发明涉及生态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估系统,包括服务器、无人机、数据采集模块、巡检模块评估模块、评价模块和交互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对人工林区域的生长状态数据、以及人工林种植区域的遥感多光谱影像数...
- 杨家强谭一波 韦昌鹏 湛年勇 韦富卿 陈云峰 李付伸 王劲松 张统 蒋行健 韦慧 王吕 申文辉
- 一种人工林生态系统GEP评估和固碳增汇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林生态系统GEP评估和固碳增汇系统,包括:存储服务器、分布式服务器或处理器集;数据库;人工林基本信息识别软件;生态系统信息获取软件;长期监测系统,所述长期监测系统被配置为能够采集指定人工林区域的人工林...
- 韦昌鹏赵梅芳谭一波韦兰英申文辉唐春红李付伸
- 两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 2024年
-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经营管理和较大尺度森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以两种密度[D1(1156株/公顷)和D2(820株/公顷)]21年生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两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在各层次(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中的分配。结果表明,灌木层、凋落物层和根系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D1林分高于D2林分,草本层相反;生态系统各层次平均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根系。生态系统碳储量整体表现为D1林分显著高于D2林分,D1林分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比D2林分高出11.42%;D1和D2林分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之和占比均较高,分别为93.45%和94.37%,表明乔木层和土壤层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D1和D2林分各层次碳储量分别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根系>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灌木层>根系>草本层。总年净生产力和总年净固碳量均表现为D1林分较高,说明D1林分对于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积极作用。一定密度范围内,采用D1密度经营马尾松人工林可有效提高植被固碳能力和潜力。
- 李玉凤郭飞莫燕华秦佳双马姜明
- 关键词:生态系统碳储量马尾松人工林
-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可为马尾松林固碳增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近自然经营10余年后不同林分发展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对照林分和近自然经营林分(以下简称“经营林分”)中植被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近自然经营能够改变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碳储量的占比,但是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依然呈现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配规律。②马尾松人工林在不同林分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碳储量均为经营林分显著大于对照林分,表明近自然经营后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碳储量。③植被层碳储量在中龄林阶段经营林分显著大于对照林分;枯落物层碳储量在3个林分发展阶段对照林分和经营林分无显著差异;土壤层碳储量在近熟林阶段经营林分显著大于对照林分。综上,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效果,后续还可以通过补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白栎(Quercus fabri)和麻栎(Q.acutissima)等乡土阔叶树种来提高物种多样性,促进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林分生长和碳累积。本研究对马尾松林及其他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 邹丰虎柴宗政
- 关键词:近自然经营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 北京城市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 2024年
-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测系统,获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统计和模拟方法,分析人工林碳、水通量在季节尺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研究期2012—2014年降水少,均发生季节性土壤干旱情况,年降水量低于过去60年均值,且逐年降低,2014年降水总量仅271 mm。WUE年均值为2.2~2.9 g·kg^(-1),2012年最小(2.2 g·kg^(-1))、2013年最大(2.9 g·kg^(-1))。生长季WUE主要受植被指数(NDVI)、净辐射(Rn)、气温(Ta)、土壤水分含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在季节尺度,调控WUE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不同,春季NDVI的影响最大(P<0.05),可解释春季WUE变异的48%;夏季Rn和Ta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夏季WUE变异的52%和57%;秋季SWC和VPD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秋季WUE变异的44%和54%。在生长季,WUE和Ta呈线性负相关(P<0.01),WUE与VPD和R_n呈非线性负相关(对数曲线关系),WUE与SWC呈线性正相关(P<0.01);然而在极端干旱月份,如2014年5、6和8月,WUE与SWC呈负相关(P<0.01),WUE降至最低。2012和2013年7月均出现连续无雨的干旱期,WUE达最低值3.7 g·kg^(-1)。相较而言,在生长季的连续降水期,随着SWC增加,WUE达最大值10.3 g·kg^(-1)。【结论】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是相互耦合的,季节性干旱和炎热降低碳吸收量和水分损失量,导致WUE降低。生长季的干旱期,在Ta较高的环境下,随着SWC降低,WUE降至最低。在生长季不同气温条件影响下,人工林可利用的土壤有效水与干旱
- 谢静张峰周泽圆于海群韩艺杨春欣蒋薇刘进祖刘博恩刘鹤
- 关键词:干旱人工林
- 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3
- 2024年
- 为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林龄生态系统碳汇机制以及固碳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基于样地调查,选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大致相似、不同林龄(6、19、32、58 a)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收获法和建立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的方法估测生物量,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含量,以此估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凋落物层和根系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草本层则相反,各层次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为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根系;其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过熟林显著提高了144.14%,其中,乔木层、凋落物层、根系和土壤层碳储量的变化规律与生态系统一致,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则相反;植被层碳储量贡献率提高,而土壤层碳储量贡献率下降,凋落物层无明显变化;年净固碳量以幼龄林和中龄林较高,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固碳能力较强,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水平。近自然恢复可进一步提升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碳固持能力,提高植被层生物量和土壤碳含量、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优化森林结构、维持较高生产力和降低人为干扰等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
- 李玉凤莫燕华秦佳双马姜明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 黑木相思、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特征研究
- 人工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功能性组分之一,其作为有效的“碳封存者”被视为缓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预期上升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不断增加,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在全球碳...
- 张素雅
- 关键词:黑木相思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
- 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修枝是培育优质人工林无节材的主要营林措施。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众多学者开展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林修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修枝对人工林生长、林下植被发育、土壤肥力、木材材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人工林修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人工林修枝的理论基础研究、制订不同树种人工林的修枝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定位研究、研发适应山地作业的修枝机器人等建议,为人工林修枝及无节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 江宇吴雅琳许迪吴鹏飞李明李明
- 关键词:人工林修枝侧枝生态系统
-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
- 2024年
- 以辽东山区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0块不同立地条件样地,调查分析红松生长、林下灌草和土壤养分水分等特性,选取乔木层碳储量、土壤养分维持、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生产力和木材生产等生态功能,利用平均值法量化其多功能性,探讨不同功能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和驱动多功能性的主要因子,以期为红松人工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在0.38~0.78,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上升。不同功能间以权衡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0龄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产力和木材生产三者之间权衡度为0、10、34龄和43龄土壤养分维持功能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度最高。红松活枝下高、优势木高、坡度、坡位、土壤C∶N、C∶K和N∶K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多功能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实现红松人工林的森林多功能性,在造林时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小坡度、阴坡和低坡位,营林过程中应避免高强度修枝,注重林下生物多样性保育,加强修枝剩余物和凋落物管理,必要时进行林地施肥,促进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间的协调发展,推动红松人工林持续健康经营。
- 杨圆圆刘金义战金伟卜鹏图肖尧肖尧冯健
-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平均值法
- 贵州乌蒙山区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 在如今“双碳”目标大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我国森林碳汇能力,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相关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华山松(Pinus armandii)是我国特有的乡土针叶树种,是乌蒙山区贵州范围内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生...
- 李君一
- 关键词:华山松人工林碳储量
相关作者
- 田大伦

- 作品数:294被引量:4,742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人工林 杉木 杉木林
- 康文星

- 作品数:168被引量:2,237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杉木林
- 马祥庆

- 作品数:410被引量:3,838H指数:34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根系 植物 人工林
- 蓝佩玲

- 作品数:135被引量:1,10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桉树 小白菜 沙田柚 砖红壤 雷州半岛
- 廖观荣

- 作品数:48被引量:5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桉树 桉树人工林 雷州半岛 砖红壤 化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