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37篇“ 互文性“的相关文章
互文被引量:26
2015年
对文本的传统看法,倾向于文本有比较固定的单一语义。与解构相关联的当代文本理论认为:所有文本都是互文的;所有文本都有其他文本的痕迹。这种变化对文本解读、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文学史研究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文本是互文的观点,既新又旧,可追溯到"文本"是混纺编织的词源和古代神话。本文由text的词源和古代神话的源头开始,进而探讨形成当代互文理论的各种逻辑,识辨其中问题。最先提出互文的克里斯蒂娃,综合了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话语和主体间理论。巴特稍后阐述的互文理论影响很大,但是他对文本空间的看法和克里斯蒂娃有重要差别,在互文和主体间的关系、文本的历史意义、作者意识、文学文本等问题上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文章还讨论了互文理论的其他发展,包括布鲁姆的文学史观、女主义、后殖民的重写等。任何文本都是网状编织的看法,不仅指向语言系统,还指向主体之间的对话、意识和立场之间的交锋、新旧语义的组合和转变。
童明
关键词:互文性克里斯蒂娃
互文
本书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将“互文”这一术语还原到其原初语境中,揭示其理论发展的流变过程和未来方向,并力图阐明互文中的诸多合理因子,以及对现代当代东西方文论、文化的深远影响。
王瑾著
关键词:哲学理论文艺理论
互文被引量:275
2003年
陈永国
关键词:互文性文学批评方法历史主义文化形式布鲁姆文本策略
波普艺术的互文研究
2025年
波普艺术家在创作中善于对现有艺术作品、文化符号或消费产品进行再解读与再创作,这与文本理论中的互文密切相关,属于对现有文本的二度创作。文章以互文为理论基础,结合波普艺术经典作品,研究其复写重构与挪用式的表现手法,探讨艺术创作中的独创问题。将波普艺术作品置于互文网络中解读,是一种从互文视角重新审视和评判波普艺术作品价值的方式。
刘依欣
关键词:互文性当代艺术波普艺术
舞剧《阿诗玛》之互文研究
2025年
彝族舞剧《阿诗玛》深刻捕捉并再现了彝族撒尼人的社会生活风貌,其创作过程摒弃了原长叙事诗《阿诗玛》中繁复的情节脉络,转而以“情感”为核心线索,深入探索并用少数民间舞蹈语汇刻画了剧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变迁。本文探讨舞剧《阿诗玛》中多元文本的交织互文,结合中国民族舞剧的历史演进轨迹与当代特色,将其置于时间的长河(历时视角)与当代艺术生态(共时状态)中审视,旨在揭示民族舞剧如何在中国民族舞剧领域探索自我身份的界定,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
颜蕾
关键词:互文性彝族
外国媒体涉疆报道的互文分析
2025年
新闻传播领域的互文策略是促进媒体建设与提升公信力保障的重要方式,研究不同媒体内容之间的互文关系可有效判断出媒体之间的融合程度。本文主要探究西方主流媒体与世界其他媒体涉疆报道中的互文特征。基于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在文本维度探究转述动词的选取及互文内容所体现的情感特征;在话语实践维度,选取五大洲中涉疆报道量最高的五个国家,探讨他们对新疆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受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的影响状况;在社会实践维度,剖析涉疆报道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偏见。研究发现:西方主流媒体对世界其他媒体在涉疆报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外国媒体的涉疆报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朱泽林沁缪雅婷
关键词:外国媒体互文性
互文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2025年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言简意赅地阐述着令人深思、豁然开朗且能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互文视角下探索文言文的表层意,品鉴文言文的文艺表达,感知文言文的深层内涵,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何裕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互文性视角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互文解读
2025年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对独特、教育意义显著的课文,在解读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形成直接感知,还可以通过互文解读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建构的机会,对主旨与细节有更深的理解与把握,扩大塑造自身精神的空间。以互文视角进行解读,主要目标应锁定在课文的人文上,重点之一是塑造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要让“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不仅得到历史史实的支撑,同时应得到当下政府的保护。
王婷
关键词:互文性
《坡芽歌书》图画叙事的互文阐释
2025年
《坡芽歌书》堪称富宁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图画叙事尤其值得关注。因图画本身的意指并不唯一,要破解图画叙事密码需借助前文本资源与民族文化厚度,对81幅图符进行整体互文阐释。从大文本叙事的角度来讲,《坡芽歌书》是一部记录了壮乡人民生存繁衍的大书,是壮族儿女习唱情歌、识记生产生活常识、传习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宝贵遗产。《坡芽歌书》通过图画叙事铺排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叙事空间,呈现了即时与共时并置的叙事时间,形成本民族关于族群认同的叙事话语。
刘晓华
关键词:互文性解读叙事话语
中英媒体关于中国体育新闻话语的互文解读
2025年
基于互文理论视角,本研究通过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对166篇中英主流媒体涉华体育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不同文化语境下新闻话语的互文构建机制。研究发现,中英媒体均通过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实现话语重构,但呈现显著差异化的互文特征。中国媒体侧重官方信源的权威转述,强调集体成就的客观陈述;英国媒体则通过过渡引语嵌套社论话语,在报道中植入意识形态批判框架,形成“事实陈述–价值判断”的双层互文结构。研究建议构建多声部互文话语体系,在保持制度话语严谨的同时,应加强运动员个体叙事、跨文化互文映射及新媒体话语转译能力,以此解构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提升中国体育形象传播的叙事效度与国际话语权。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66 Chinese and English mainstream media sports reports related to China through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of intertextual construction in news discourse with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Chinese and British media utilize direct and indirect quotations to achieve discourse reconstruction, yet they exhibit distinctly different intertextual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edia emphasize authoritative paraphrasing from official sources and stress objective statements of collective achievements. In contrast, British media nest opinion editorial discourse within transitional quotations, embedding an ideological critical framework in their reports to form a dual-layer intertextual structure of “factual statement-value judgment.” The study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vocal intertextual discourse system: while maintaining the rigor of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individual athlete narratives, cross-cultural intertextual mappings, and new media discourse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 By doing so, the study suggests
王俊玮
关键词:互文性新闻话语

相关作者

武建国
作品数:57被引量:43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互文性 批评性话语分析 翻译 国家形象建构 语境重构
黄小平
作品数:55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
研究主题:互文性 互文性研究 文学语言 哈尼族 旅游文学
陈定家
作品数:182被引量:39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网络文学 艺术生产 文学 网络 互文性
李伟民
作品数:226被引量:552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研究 莎剧 改编
王凌
作品数:25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互文性 古代小说 互文 《三国志演义》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