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篇“ 云南稻核心种质“的相关文章
- 云南稻核心种质籼稻SSR标记鉴定被引量:4
- 2020年
- 水稻核心种质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231份表型性状鉴定为籼稻的核心种质、典型籼稻滇屯502和典型粳稻合系35为试验材料,利用能鉴定籼粳稻的1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籼粳鉴定,并与利用表型鉴定籼粳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SR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大致分为2个大类群、4个亚群,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5~1.00之间,所鉴定品种基本为籼稻品种,鉴定结果和表型性状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 卢玲梅
- 关键词:籼稻核心种质SSR标记聚类分析
-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G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回交后代GABA含量高于籼稻回交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回交世代GABA含量差异较大,籼稻的规律是(mg/(100 g)),BC2F4(9.50)>BC3F3(7.73)>轮回亲本(3.72)>BC4F2(3.3);粳稻的规律是,轮回亲本(12.28)>BC2F4(8.77)>BC3F3(6.11)>BC4F2(5.37).可见,在水稻GABA高含量育种方面,对早世代材料选择更易获得高GABA材料.
- 靳祥张明喜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核心种质回交
-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本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后代黄酮含量高于粳稻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世代的黄酮含量(mg/100g)情况籼稻后代是轮回亲本(236.26)>BC2F4(224.69)>BC4F2(222.36)>BC3F3(210.19),但差异不显著;粳稻后代是BC4F2(244.42)>BC2F4(239.58)>轮回亲本(227.21)>F6(220.03)>BC3F3(190.91),其中BC3F3代极显著低于BC2F4,BC4F2代.筛选出的粳稻后代(白镰刀谷/合系353)是供试材料中含量最高的,达到1267.62±54.79mg/100g.
- 靳祥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杨涛
- 关键词:黄酮核心种质回交
- 云南稻核心种质糙米功能成分栽培型差异及其地带性特征被引量:28
- 2010年
- 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五个稻作区16个州市的905份云南地方稻初级核心种质功能成分栽培型间差异及地带性特征,结果表明:糙米抗性淀粉(%)为0.75±0.29,籼稻(0.78±0.35)显著高于粳稻(0.74±0.24),粘稻(0.78±0.31)极显著高于糯稻(0.67±0.22),晚稻(0.77±0.35)极显著高于早中稻(0.75±0.26),红米(0.81±0.30)和紫米(0.70±0.30)极显著高于白米(0.69±0.27);稻作区依次为Ⅰ(0.83)>Ⅱ(0.79)>Ⅲ(0.76)>Ⅴ(0.55)>Ⅳ(0.50),即滇中南部(Ⅰ,Ⅱ,Ⅲ)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北部稻作区(Ⅴ,Ⅳ);滇西北的丽江和滇东北的昭通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除迪庆州外的13个州市。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mg.(100 g)-1]为7.43±2.53,水稻(7.59±2.56)极显著高于陆稻(7.09±2.45),糯稻(8.55±2.88)极显著高于粘稻(7.10±2.32),晚稻(7.88±2.64)极显著高于早中稻(7.23±2.45),白米(8.38±2.66)极显著高于红米(6.63±2.14)和紫米(7.34±2.18);稻作区依次为Ⅱ(7.69)>Ⅰ(7.40)>Ⅳ(7.39)>Ⅲ(7.33)>Ⅴ(6.64),即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滇南的思茅、滇中的玉溪和保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至少与5个州市差异显著。云南稻糙米总黄酮含量[mg.(100 g)-1]为306.98±192.75,陆稻(341.74±185.11)极显著高于水稻(290.41±193.72),粘稻(315.54±197.64)显著高于糯稻(171.68±11.76),早中稻(318.25±197.93)极显著高于晚稻(282.12±178.11),红米(379.22±197.70)和紫米(365.61±195.44)极显著高于白米(216.96±142.11),光壳稻(332.68±196.22)显著高于白壳稻(300.48±191.14);稻作区依次为Ⅲ(327.13)>Ⅱ(324.23)>Ⅳ(273.11)>Ⅴ(270.16)>Ⅰ(258.26),即滇南(Ⅱ,Ⅲ)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滇中;思茅糙米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8个州市而保山总黄酮含量则显著低于7个州市。这些既揭示了糙米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在水陆、沾糯、早中晚、米色间差异极显著(p<0.
- 曾亚文杜娟杨树明普晓英王雨辰杨涛孙正海辛培尧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栽培类型云南稻核心种质
-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
- 2009年
-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3F5和BC4F4(172份)为材料,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供体亲本及其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及其后代的谷粒长和谷粒宽遗传力较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2)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3个谷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供体亲本及其后代进行粒形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谷粒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稻谷粒形、供体亲本与其后代的遗传差异和特点.3)籼粳间、稻谷粒形间的3个谷粒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现出显著的粒形多样性.遗传改良可使粒形多样性明显降低,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阔卵形大于椭圆形和中长形.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靳祥尹志涛杨仕强
- 关键词:核心种质回交
- 云南稻核心种质及其杂种后代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 2009年
-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等9个性状是解释云南地方稻种和杂种后代多样性的重要依据.
- 杨树明罗曦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邰丽梅雷国方
-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主成分分析
- ICP-AES检测云南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带性特征被引量:11
- 2009年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云南省5个稻作区16个州市的789份地方水稻糙米中的八种矿质元素,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和多元素同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1%~110.2%,RSD为0.7%~4.4%。结果表明:糙米元素含量(mg.kg-1)依次为P(3834.83±486.49)>K(2567.72±336.74)>Mg(2567.72±336.74)>Ca(153.67±55.90)>Zn(33.35±13.65)>Fe(32.08±25.51)>Cu(14.22±11.85)>Mn(13.58±3.22);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及有色金属富集的滇西北糙米P含量高,早寒武纪动物群及磷矿富集的滇中糙米Ca,Mg,Fe和Zn含量高,作物多样性突出的滇西南糙米Cu和Mn含量高;糙米高磷钾、中钙镁锰和低铁锌分布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及矿产资源富集区。首次提出云南糙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带性特征与生物多样性中心、矿产资源富集区、生命起源及其山脉、河流有关;进一步推断地球矿质元素分布不均匀性及其山脉、河流的相互作用是生命起源的关键。文章研究为解决人类Fe,Zn和Ca等矿质营养不良和生命起源问题以及功能稻米育种生产提供参考。
- 曾亚文汪禄祥普晓英杜娟杨树明刘家富邰丽梅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核心种质
- 不同生态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差异被引量:4
- 2009年
- 以50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和新平27℃(正常)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生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在3种生态环境下,云南稻核心种质11个耐冷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总趋势呈现籼稻(Indica)不同环境间这3个特征值差异较粳稻(Japonica)明显;弱耐冷系统群差异较强耐冷系统群明显。(2)不同环境间11个耐冷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为正常环境高于冷害环境,粳稻(Japonica)高于籼稻(Indica),强耐冷材料高于弱耐冷材料。这种差异主要由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主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7个耐冷性状差异所致。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邰丽梅杨涛
- 关键词:SATIVA核心种质耐冷性状表型多样性
-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表型性状遗传变异
- 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掌握育种材料遗传背景信息,可为发掘优异种质,选育优良性状新品种提供依据。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代表了5285份云南地方稻种约90%的遗传多样性。以云南稻核心种质为供体,以籼稻滇屯502为...
- 罗曦
- 关键词:核心种质形态性状
- 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被引量:2
- 2008年
- 揭示云南稻核心种质资源特性、遗传变异特点,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导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541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1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1个形态性状广义遗传力在65%-96%之间,穗颈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大,且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同一性状的遗传差异灿粳间不明显,而稻作区间则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 和遗传潜力大小。对穗颈长、实粒数和结实率系统选育时,滇中一季灿稻粳稻区,滇南单双季灿稻区和山部边缘水陆稻区3个稻作区的材料选择效果较好。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杜威邰丽梅杨涛罗曦王雨辰
- 关键词:核心种质形态性状
相关作者
- 曾亚文

- 作品数:295被引量:1,485H指数:2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水稻 近等基因系 耐冷性
- 普晓英

- 作品数:198被引量:83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近等基因系 抗性淀粉 云南稻核心种质
- 杜娟

- 作品数:199被引量:8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抗性淀粉 云南稻核心种质 Γ-氨基丁酸
- 杨树明

- 作品数:215被引量:92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云南稻核心种质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 杨涛

- 作品数:153被引量:63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麦 抗性淀粉 Γ-氨基丁酸 大麦籽粒 总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