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0篇“ 二次手术“的相关文章
基于RCA方法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情况,探讨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及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138例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相关数据,对发生率、科室分布、二次手术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2023年全院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0.17%,符合国家标准;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构成比排名前5位为术后出血34.78%、首次手术后未取得理想效果19.57%、术后感染14.49%、首次手术意外穿刺伤3.62%、术后吻合口瘘2.9%、术后深静脉血栓2.9%。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肝胆胰脾外科、骨科及心内科为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排名前5的科室。结论 高龄手术患者与高难度的手术是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出血与首次手术后未取得理想效果是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主要发生原因,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长,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医院开展全流程监管措施可有效管控非计划二次手术
周俊宏苏鹏苏杰陈妤姗肖海萍陈忠岩
关键词:手术分级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进行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中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效果探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对照组的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工作,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实施制订的预防措施(作为观察组),比较管理结果。结果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效果方面,观察组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出血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质量方面,观察组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术后管理情况、手术团队沟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非计划二次手术管理中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发现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会受到术前、术中、术后等多方面影响。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加强工作人员管理、重视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强化围术期管理工作等措施,可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出血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让患者尽早出院。
何承融翟秀丽张荣萍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二次手术后继发性甲减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二次手术后发生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二次甲状腺手术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继发性甲减分为甲减组(43例)和非甲减组(77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继发性甲减的影响因素。运用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1000次重复采样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减组与非甲减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手术类型、淋巴结清扫情况、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女性、双侧病变、恶性肿瘤、甲状腺全切除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是继发性甲减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显示,模型预测继发性甲减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77.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Bootstrap验证表明,该模型的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均方误差为0.037。结论通过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类型等情况来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二次手术后继发性甲减风险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赵莉马居里苏衍进袁秀丽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甲状腺功能
口腔专科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口腔专科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6—2021年所有二次手术患者信息,对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病种、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舌恶性肿瘤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相关性因素。结果2016—2021年共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468例(1.17%),与第一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20 d。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病种为颌面部恶性肿瘤、颌面部良性肿瘤、颌面部感染,导致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皮瓣血管危象、手术后血肿出血,占比为90.17%(422/468)。非计划二次手术组男性319例,女性149例,男女之比为2.14∶1,年龄53.00(36.00,62.00)岁,住院时间14.00(12.00,18.00)d,总费用为68694.91(51773.01,89850.04)元;对照组男性19932例,女性19495例,年龄31.00(18.00,53.00)岁,住院时间7.00(4.00,10.00)d,总费用为12338.96(8869.90,28650.17)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式以有皮瓣为主,占比为76.07%。2016—2021年三四级手术中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为3.62%(397/10966),高于一二级手术的0.25%(71/28929)。年龄、饮酒史、高血压、皮瓣手术是影响舌恶性肿瘤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口腔颌面外科专业非计划二次手术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和手术分级管理,以提升医疗质量。
王晓颖宋颖王晓霞
关键词: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管理
输尿管软镜一次性手术与预置输尿管支架后计划性二次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一次性手术与预置输尿管支架后计划性二次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拟于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行狄激光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45)。两组均接受狄激光碎石术,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一次性手术,观察组采用预置输尿管支架后计划性二次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清石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清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物质情况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置输尿管支架后计划性二次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优于输尿管软镜一次性手术,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但住院费用较高。
孙广海曹春晖乐克平刘春林
儿童颅缝早闭二次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颅缝早闭手术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于2016年3月至2023年8月采取手术治疗的儿童颅缝早闭患儿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二次手术分成一次手术组及二次手术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颅缝早闭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对可能导致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儿童颅缝早闭133例,其中119例接受一次手术(为一次手术组),14例接受二次手术(为二次受试组)。单因素分析提示,二次手术组患儿中单纯行颅缝切开术人数占比明显高于一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比11.8%,χ^(2)=11.047,P=0.001);二次手术组第一次手术时年龄[7.50(3.75,10.00)个月]小于一次手术组[11(6,2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P=0.017);二次手术组第一次手术时体重[6.75(6.00,8.25)kg]低于一次手术组[9(7,11)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5,P=0.001);二次手术组第一次手术时间[120(73.75,185.00)min]少于一次手术组[190(135,2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4,P=0.013);二次手术组患儿第一次手术出血量[100(50,200)mL]少于一次手术组[200(100,3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4,P=0.018)。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行颅缝切开术可能是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OR=4.406,95%CI 1.038-18.708,P=0.044)。结论手术是治疗颅缝早闭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可能是患儿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单纯行颅缝切开术可能需要接受二次手术,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予适当考虑。
许新科林浩铭林炜郑娅启李军亮李方成
关键词:颅缝早闭外科手术再手术儿童
创伤性颅脑损伤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警模型。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TBI患者102例,按照有无二次手术分为二次手术组(21例)和非二次手术组(8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TBI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入院时间、术前GCS评分、术前瞳孔、中线移位、环池模糊、术前缺氧、脑室外引流、合并其他创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着力部位、着力部位与血肿的相对位置、远隔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开颅前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着力部位(枕部)、着力部位与血肿的相对位置(对侧)、远隔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的时间≥4 h是TBI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警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2.652,P=0.618)。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TBI二次手术的AUC为0.8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0%、76.5%,准确性为83.3%。结论着力部位(枕部)、着力部位与血肿的相对位置(对侧)、远隔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的时间≥4 h是TBI二次手术的预警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TBI二次手术预警模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鹿海龙朱玉辐贺雪凤蔡廷江王栋朱圣玲张恩刚王策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二次手术预警
标准化手术配合流程在心脏非计划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并探讨标准化手术配合流程在心脏非计划二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科手术团队,制订心脏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标准化手术配合流程,简要如下:(1)手术通知:心脏手术室发放值备班表至临床科室及手术总部,两个渠道通知备...
余丽群赵晓玉王金金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护理管理
某三甲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现况——从患者、手术、术者信息三个维度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某三甲公立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情况,从患者、手术、术者三个角度分析非计划二次手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整理该院近三年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数据,从患者、手术、术者三个维度分析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状况。结果: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术者三方面都呈现向一定特征集中的趋势,如高龄患者、住院日较长的患者、低年资主刀医生、高难度手术、心胸外科等高风险科室。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住院日大部分超过22天,患者转归治愈率仅50%。结论:医院应重视对非计划二次手术较多的患者、手术、术者群体的监管,高风险科室要逐例讨论非计划二次手术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利用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加强对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监管,实现科学化、动态化、闭环化的全流程监管。
王召青邢亚男葛斌张思冬宁明哲周路阳
关键词:信息化监管
腹腔镜二次手术与ERCP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比照观察
2024年
观察腹腔镜二次手术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不同术式应用下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近2年收治的胆总管再发结石患者抽取80例,随机分A、B组,予以腹腔镜二次手术、ERCP手术,并对两组临床指标和疗效比较。结果 B组疗效、肝功能及手术指标与A组对比(P>0.05);B组不良反应率高于A组(P<0.05)。结论 两组不同术式用于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均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疗效和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面指标无明显差异,其中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将此术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凯
关键词:ERCP胆总管二次手术

相关作者

李文欣
作品数:141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可降解 生物活性材料 多孔结构 棒材 盐层
陈慧鹏
作品数:182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可降解 生物活性材料 锯切 多孔结构 棒材
刘海强
作品数:144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可降解 生物活性材料 多孔结构 棒材 盐层
龚友平
作品数:299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可降解 生物活性材料 锯切 多孔结构 逆向工程
郑新瑞
作品数:14被引量:135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二次手术 行政干预 重返 手术质量 脑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