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乳酸菌数“的相关文章
- 发酵乳乳酸菌数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 2023年
-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乳乳酸菌数进行快速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67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实测值,并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以校正集根均方误差(RMSEC)、预测集根均方误差(RMSEP)、校正集交互验证的根均方误差(RMSECV)及其相关系数Rc、Rp、Rcv为评价指标建立最优的乳酸菌数定量模型。利用模型对10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28、0.172、0.179和0.9466、0.9364、0.8932。嗜热链球菌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27、0.180、0.176和0.9478、0.9241、0.8982。乳酸菌总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11、0.194、0.154和0.9533、0.9100、0.9097。经外部验证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嗜热链球菌数、乳酸菌总数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最大绝对差值分别为0.35、0.40、0.33,满足不超过0.45的要求。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快速检测。
- 黄宝莹佘之蕴黄玲玲周臣清张娟赵玲
- 关键词:发酵乳乳酸菌数近红外光谱技术
-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酸奶乳酸菌数快速检测
- 2023年
- 以市售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搭建的激光诱导荧光(LIF)采集系统,获取不同乳酸菌数酸奶样品的荧光光谱,探讨酸奶中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峰强度随乳酸菌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结合光散射校正算法建立了酸奶中乳酸菌数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乳酸菌数酸奶样品均在435、485和520 nm附近出现了荧光特征峰,且均随乳酸菌数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利用4种光散射校正方法对酸奶原始荧光光谱进行了校正,其中,OPLEC+SR光散射校正算法能够有效消除与波长相关的基线漂移的影响,所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结果最优,其校正集、验证集相关系数R_(c)、R_(p)分别为0.9654和0.9533,均方根误差C_(RMSE)、P_(RMSE)分别为0.1525 logCFU/mL和0.2362 logCFU/mL.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利用未参与建模的8个酸奶样品对最优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线性拟合后的相关系数R可达到0.9510,拟合残差模为0.8606,说明所建预测模型可以实现酸奶中乳酸菌数的实时监测.
- 马劭瑾李永玉彭彦昆王绮
-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数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无损检测
- 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含以下步骤:(1)采集发酵乳作为定标集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定标集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得乳酸菌数实测值,并转换成对数值,建立基础数据库;同步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录...
- 黄宝莹佘之蕴沈宏林范安妮张娟林耀文刘海卿苏妙仪周臣清
- 文献传递
- 基于RT-PCR与平板计数法对比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被引量:5
- 2020年
- 为快速、准确检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植物乳杆菌F16为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同时以植物乳杆菌CICC:6238为标准菌株进行标准品的制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定量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并与传统计数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扩增效率为90%~100%,符合RT-PCR的检测要求;乳酸菌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定量结果与平板计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在各取样点,因存在死亡细胞的DNA,故荧光定量所得结果高于平板计数1lg(CFU/g)左右。利用平板计数和荧光定量数值得出两者间的线性方程y=0.8116x+0.4254。任取1批发酵香肠做验证试验,根据线性方程所得活菌数与平板计数值之间的相似度达94%以上,说明可用线性方程预测乳酸菌活菌数。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技术为定量监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动态变化提供一条快捷途径。
- 杨明阳田建军赵丽华张开屏景智波李权威靳烨
- 关键词:乳酸菌数RT-PCR线性回归方程
- 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含以下步骤:(1)采集发酵乳作为定标集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定标集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得乳酸菌数实测值,并转换成对数值,建立基础数据库;同步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录...
- 黄宝莹佘之蕴沈宏林范安妮张娟林耀文刘海卿苏妙仪周臣清
- 发酵乳中乳酸菌数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被引量:8
- 2018年
- 运用平板计数法对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乳酸菌数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重复检测、递增稀释、加样体积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发酵乳中酸度检验规程和样品制备。此评定方法可对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检测结果不确定度作出估计,用于发酵乳制品的质量控制和监管。
- 黄宝莹佘之蕴沈宏林周臣清王文敏
- 关键词:发酵乳乳酸菌数不确定度
- 冻干调制发酵驴乳粉理化指标和乳酸菌数测定被引量:1
- 2018年
- 测定了新疆某驴乳加工企业生产的冻干调制发酵驴乳粉化学成分、复原乳酸度和乳酸菌数,对制定发酵驴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讨论,并对具体项目指标要求提出了建议。
- 何晓瑞陆东林张志强徐敏王丽邱雪朱敏
- 关键词:乳酸菌数
- 一种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该方法将发酵乳标准品用UHT乳稀释5‑20倍,然后加入刃天青反应,用RGB颜色信息采集仪器记录发酵乳标准品终点R值与起始R值的R差值,并建立R差值X与乳酸菌菌...
- 富鑫储小军华家才来燕
- 文献传递
- 不同食盐浓度下白菜泡菜的乳酸菌数及理化指标变化被引量:19
- 2015年
- 以大白菜为主要原料制作泡菜,研究30—50g/L低食盐浓度下自然发酵泡菜的乳酸菌数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前期呈上升趋势,发酵第10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泡菜的总糖和总氨基氮含量均略微上升后迅速下降,并于发酵第9天后趋于平衡;同时,乳酸菌的产酸作用使pH下降,第9天后保持稳定。发酵过程中,3种盐浓度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为先增加达到峰值后再降低;发酵9~12d后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平缓,最后趋于稳定,且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3种盐浓度下的泡菜相比,40g/L盐的泡菜在发酵后期泡菜卤pH适中,泡菜成味适度,酸甜可口,咀嚼性最好,感官评定得分最高。
- 于新颖刘文丽殷杰金成武车长远贡汉生
- 关键词:乳酸菌数感官评定
- 一种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该方法将发酵乳标准品用UHT乳稀释5-20倍,然后加入刃天青反应,用RGB颜色信息采集仪器记录发酵乳标准品终点R值与起始R值的R差值,并建立R差值X与乳酸菌菌...
- 富鑫储小军华家才来燕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陈倩倩

- 作品数:120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芽胞杆菌 微生物发酵床 养猪 发酵床 乳酸菌
- 曹宜

- 作品数:81被引量:364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乳酸菌 生防菌 青枯雷尔氏菌 植物蛋白 饮品
- 刘芸

- 作品数:81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乳酸菌 植物蛋白 发酵 干酪乳杆菌 饮品
- 刘丹莹

- 作品数:43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乳酸菌 植物蛋白 饮品 芽胞杆菌 干酪乳杆菌
- 朱育菁

- 作品数:611被引量:1,627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青枯雷尔氏菌 芽胞杆菌 尖孢镰刀菌 生防菌 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