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0篇“ 乳房整形“的相关文章
一种乳房整形用定位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房整形用定位设备,包括乳头定位环,所述乳头定位环设有若干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沿所述乳头定位环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若干乳晕定位环,各所述乳晕定位环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乳头定位...
张童童穆大力
双环法乳房整形术治疗乳房下垂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双环法乳房整形术治疗乳房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乳房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双环法乳房整形术的30例纳入观察组,将接受垂直双蒂法的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并评估其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乳房形态(乳房对称性、乳房基底宽度、乳房下皱襞中点-乳头距、胸骨-乳头距、锁骨-乳头距、乳房突度)和乳头乳晕感觉功能(乳晕直径、乳头乳晕感觉);评估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及满意度[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C-PRO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乳房形态和乳头乳晕感觉功能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的乳房乳头满意度、对手术结局满意度以及患者获取信息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法乳房整形术对于乳房下垂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瘢痕隐蔽,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刘振楠李建江洋何柏慧
关键词:乳房下垂乳房形态
一种乳房整形定位辅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房整形定位辅具,涉及乳房整形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调节卡块,调节卡块两侧滑动连接有调节带,调节带上部开设有若干插孔,通过将固定销插入调节带内不同位置的插孔可对调节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人员乳房间距,调...
陈雯周梦徐佳伟唐牧王庆川刘智文陈婷婷
乳房整形设计尺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房整形设计尺,包括设有刻度的主尺和位于所述主尺两侧的两个翼尺,所述主尺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中心孔,所述主尺的两侧设有滑槽;两个所述翼尺单独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翼尺可在所述主尺的侧部转动,且转动...
管绍飞
乳房整形美容进展
2024年
近年来,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隆乳方面对假体的安全性,特别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BIA-ALCL)的关注得到理性审视;经腋窝切口双平面内窥镜隆乳成为中国特色,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手术量显著增加;三平面技术成为讨论的焦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技术进一步发展,移植技术与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局部少量的自体脂肪注射可以安全开展;自体脂肪和假体联合应用得以逐步推广。乳房缩小术近年来数量明显上升。在各种手术方法中,内上蒂垂直瘢痕巨乳缩小术已经成为更多术者及患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乳房再造方面,随着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的开展,以及国内脱细胞真皮的临床应用,应用乳房假体一期即刻乳房再造开始成为乳房再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同时由于假体乳房再造难以解决对称性问题,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选项,乳腺外科与整形外科需要就此开展切实有效且更加深入的合作。而男性乳房发育手术进一步微创化,结合自体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技术,不仅以去除腺体为目标,同时兼顾术后胸壁外形的自然无凹陷。
张勇亓发芝
关键词:隆乳术乳房再造术巨乳缩小术
一种医用乳房整形用定位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乳房整形用定位设备,涉及乳房整形技术领域,包括:能够进行松紧调节的连接带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带两端上的两个定位组件,两个定位组件之间连接有乳距调节机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外环以及与第一定位外环相围合形...
郑以孜 王瓯晨
乳房整形术前定位线划定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乳房整形术前定位线划定辅助装置,包括横向直尺、竖向直尺及划定位线用双绳体;横向直尺上端面沿横向设有测量刻度线A;竖向直尺上端面沿竖向设有测量刻度线B;竖向直尺下底面与横向直尺上端面中部相贴合,竖向直尺相对横...
李天石
乳房整形美容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三类乳房整形美容手术后早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特征,为优化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2例行隆乳术、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的患者资料,于术后1 d、2 d、3 d分别记录疼痛水平(数字疼痛评分、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用药情况,分析疼痛的临床特征。结果术后1~3 d的疼痛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隆乳术后的患者疼痛水平最高,持续处于中等疼痛水平,疼痛部位以腋下(68.60%)、乳房上方(49%)居多;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后患者的疼痛部位以乳房下缘(33.30%)、乳晕(33.30%)和乳房外侧(26.70%)为主,部分位置的双侧乳房疼痛发生率不一致。多数患者不伴有其他症状。58.33%的患者在术后1 d使用1种药物镇痛,37.5%的患者在术后2 d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镇痛,76.39%的患者在术后3 d无需使用药物。结论隆乳术后患者的早期疼痛值得重点关注,疼痛发生位置主要与切口、引流留置、假体植入、血肿发生有关。在评估疼痛时应关注双侧乳房疼痛的区域特征,识别疼痛原因,尽早发现并预防血肿。镇痛药物的选择应避免同机制药物的叠加使用,实施多模式镇痛,联合非药物干预措施,共同管理疼痛及药物不良反应。
屠轶华杨琳陆吟文陆亭宇胡佳骅
关键词:隆乳术乳房缩小成形术乳房悬吊术疼痛
“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一例及文献回顾
2024年
2024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收治1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采用“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左乳房外下象限肿块伴疼痛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房疼痛,1年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当地医院多次行抗炎药物及中药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查体:左乳房表面皮肤红肿,范围约12.0 cm×8.0 cm,触及7.0 cm×5.0 cm肿块,质硬、活动度较差,触痛明显,伴有多处皮肤破溃。
周立民徐贵颖薛兵建梁娜王卿炜相博齐殿春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
乳腺癌乳房整形腔镜手术的探索与新思维
2024年
乳房整形腔镜手术与乳腺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不明显、美容学效果好、病人术后满意度高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1-4])。乳腺本身是一个实质器官,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实际操作起来面临着诸多困难,更是难以推广^([5])。本文探讨目前乳腺癌乳房整形腔镜手术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我们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的探索与其中体现的新思维。
张晴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整形腔镜手术创新思维

相关作者

乔群
作品数:239被引量:1,498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乳房 乳房再造 扩张皮瓣
钟少文
作品数:60被引量:370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西医结合 林毅教授
邹天宁
作品数:122被引量:504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 预后
李比
作品数:119被引量:4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乳房重建 乳房下垂 乳房再造 整形外科 假体
罗盛康
作品数:164被引量:52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隆乳术 假体 乳房成形术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乳房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