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篇“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文章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对乙肝病毒激活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对乙肝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其中,10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预防组),123例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未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激活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的变化。结果:228例B-NHL患者中,有86.8%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7.89%曾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出现病毒激活。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激活率为5.71%,显著低于未预防组的12.90%(P<0.05)。抗病毒治疗2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显著改善(P<0.05)。结论:B-NH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存在乙肝病毒激活的风险,而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预防性应用抗病毒治疗方法可降低乙肝病毒激活风险,且乙肝病毒激活后抗病毒干预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王梦洁胡建达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乙肝病毒再激活抗病毒治疗
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临床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危险因素,观察乙肝病毒激活对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搜集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性别、年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乙肝病毒DNA量(HBV-DNA)与乙肝病毒激活的关系,并探讨乙肝病毒激活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29例接受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的患者中有26例(20.2%)表现为乙肝病毒激活,统计学分析后发现除HBV-DNA外,其余临床性状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DNA<1 000是TACE联合靶免治疗患者乙肝病毒激活的保护因素(P<0.05)。ΔAST、ΔALB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T、ΔTBIL、ΔPT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靶免治疗可以引起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激活,且术前HBV-DNA高载量的患者更易出现乙肝病毒激活乙肝病毒激活的患者AST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术前HBV-DNA高载量是引起患者治疗后出现乙肝病毒激活的高危因素。
彭紫谦金德鑫石璧
关键词:肝癌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靶向免疫治疗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乙肝病毒激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现有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治愈该疾病,但新药的涌现使患者预后显著改善,其中达雷妥尤单抗的应用使MM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得到了提升。但该药可抑制MM患者的细胞免疫,尤其是抗感染免疫,关于其应用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激活国外仅有少数报道,国内尚无报道[2-3]。现报道1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发生HBV激活,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期通过该病例使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达雷妥尤单抗使用过程中如何监测和治疗HBV激活
郭慧霞王立茹邢嘉屿刘扬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激活致Rh血型阴性患者肝功能衰竭1例被引量:2
2023年
糖皮质激素是神经和免疫系统介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自身免疫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高剂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高血糖、继发性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然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的案例少见。我们报道一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Rh阴性血型患者因膜性肾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后出现纳差、腹胀以及黄疸等肝功能衰退的表现。考虑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史,我们怀疑糖皮质激素激活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住院期间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这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激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b system, DPMAS)模式拟行人工肝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缓解血源紧张问题。
尼亚孜艾力·萨伊提全斌李倩
关键词: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功能衰竭皮质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致乙肝病毒激活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呈世界性流行的传染性疾病,部分亚洲地区为中高流行区。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患者中使用的增加,使得它们在乙肝感染患者中的运用亦变得常见。近期相关研究报道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
雷定佳
关键词:乙肝病毒再激活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激活及恩替卡韦预防性应用的临床研究
2022年
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BV)激活及恩替卡韦预防性应用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乳腺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恩替卡韦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应用TAC化疗方案患者设为A1组(26例),应用AC-T化疗方案患者设为A2组(34例);对照组化疗治疗期间依据HBV-DNA升高情况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前一周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比较患者病毒激活、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b)、HBV-DNA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HBV激活发生率为11.67%,较对照组26.67%低(P<0.05);其中A2组病毒激活发生率为2.94%,较A1组23.08%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HBs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67%、6.67%、11.67%,较对照组40.00%、20.00%、26.67%低,HBsAb、HBeAb阳性检出率为63.33%、61.67%,较对照组45.00%、41.67%高(P<0.05);治疗后A2组ALT、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6%、2.94%,较A1组34.62%、23.08%低,HBsAb、HBe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47%、73.53%,较A1组46.15%、46.15%高(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V激活发生率,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且AC-T化疗方式,与TAC方法相比,可进一步降低HBV激活发生率,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
杨扬王璐孙涛苏毅张宏娟
关键词:乳腺癌HBV再激活恩替卡韦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抑制治疗相关的乙肝病毒激活1例被引量:1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2020年4月出现吞咽困难,未予重视,后自行缓解。2021年1月次出现吞咽困难,外院查胃镜(2021年2月2日)提示食管-贲门-胃底癌。病理(2021年2月2日)提示食管、胃底低分癌,部分为腺癌。CT(2021年2月5日)提示符合贲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造影(2021年2月6日)提示贲门胃底恶性肿瘤,食管下段憩室。
季栋梁顾思扬陈志明
关键词:乙肝病毒再激活急性肝衰竭
柔肝养血汤防治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激活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柔肝养血汤防治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BV)激活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6例,均为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中药组同时服用柔肝养血汤,非中药组不服用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激活情况以及免疫与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胆红素(34.66±8.97)μmol/L、谷丙转氨酶(52.72±14.82)U/L、谷草转氨酶(39.74±18.44)U/L低于非中药组(43.82±12.47)μmol/L、(75.62±16.25)U/L、(65.62±23.71)U/L,血清白蛋白(42.18±10.92)g/L高于非中药组(31.82±8.97 g/L)(P<0.05),肝功能异常患者比例(20.93%)低于非中药组(48.84%)(P<0.05);治疗后中药组HBV-DNA激活比例(6.98%)低于非中药组(25.58%)(P<0.05);治疗后中药组CD_(3)^(+)(67.82±2.53)、CD_(4)^(+)(36.61±3.77)、CD_(4)^(+)/CD_(8)^(+)(1.52±0.30)高于非中药组(60.54±2.48)、(32.27±3.18)、(1.23±0.25),CD_(8)^(+)(23.16±1.36)低于非中药组(29.33±1.44)(P<0.05);治疗后中药组IL-6(19.73±9.89)ng/L、IL-8(7.84±4.26)ng/L、TNF-α(24.74±9.26)ng/L低于非中药组(27.36±8.58)ng/L、(13.72±5.53)ng/L、(34.27±10.45)ng/L(P<0.05);治疗后中药组SOD(7.13±2.07)U/mL高于非中药组(6.24±1.84)U/mL,MDA(4.58±1.64)μmol/L低于非中药组(7.15±2.49)μmol/L(P<0.05);中药组正常化疗患者比例(93.02%)高于非中药组(72.09%),延期及终止化疗患者比例(6.98%)低于非中药组(27.91%)(P<0.05)。结论柔肝养血汤能够有效防止妇科肿瘤化疗后HBV激活,改善肝功能.
杨兰兰胡晓灵马胜利
关键词:妇科肿瘤乙肝肝功能
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周青李丹田玉球欧阳静谭英征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乙肝病毒再激活恩替卡韦
魏倩、郭津生:乙肝病毒激活的防治
2021年
人物档案郭津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器官纤维化学组副主任委员、美国肝病学会会士、亚太肝病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J Biol Chem,Semin Liv Dis,Curr Pharm Des,Life Sci,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一百余篇,并参加"实用内科学","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肝脏病学"等近二十余部肝病相关专著的撰写。
陈词
关键词:肝脏病学循证医学器官纤维化人物档案

相关作者

李伟
作品数:9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研究主题:乙肝病毒再激活 化疗后 核苷类似物 恩替卡韦治疗 恩替卡韦
郭敏
作品数:21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乙肝病毒再激活 化疗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帕金森病 丁苯酞
魏晓宇
作品数:24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研究主题:乙肝病毒再激活 化疗后 新型冠状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扩增
丁静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研究主题:乙肝病毒再激活 化疗后 流行病学 CBL教学法 见习教学
贺冠强
作品数:33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后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再激活 淋巴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