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78篇“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相关文章
关于建立稳定性冠心病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思考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视角出发,针对领域内瓶颈问题,为优化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古代典籍文献、现代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CNKI、WanFang Data、SinoMed(CBM)、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取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结局指标,构建初始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方法逐层筛选指标寻求共识性结论。结果:共纳入古籍书目30本、现代文献研究190篇,指标合并整理后初始条目池共包含主客观疗效指标90个,结合2轮德尔菲问卷专家调研共识性意见,课题组参照临床疗效评量研究范式,综合架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标准”构建稳定性冠心病体印象疗效评价量。结论:建议在实施运动负荷试验有一定困难或以改善症状、生存质量为主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可采用本量反映疾病核心症状的动态性变化,同时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实际情况辅助选择对应的客观疗效指标。
许嘉芯代欣玥赵阳于滨洋高蕊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疗效评价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SZ)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Z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包括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常规药物+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病情程度。其中,疗效与安全性分别参考临床疗效评量(CGI)中的疗效指数(EI),而病情程度则参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BPRS)。结果治疗前,BPRS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95.00%vs.77.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20.00%vs.55.0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SZ患者,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钟龙孙英司雪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病情程度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安全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用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SOS)评估患者未治疗期(DUP),以DUP中位数24周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短DUP组(n=24,DUP中位数≤24周)和长DUP组(n=36,DUP中位数>24周)。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PANSS)评分、临床疗效评量(CGI)评分。结果短DUP组入院时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L)水平低于长DU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CK、CK-MB、LDH-L水平低于入院时,且短DUP组的CK、CK-MB、LDH-L水平低于长DU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UP组入院时PANSS评分、CGI量中病情严重程度项(SI)评分低于长DU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PANSS评分、CGI量中S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短DUP组的PANSS评分及CGI量中SI评分、疗效评(GI)评分、疗效指数(EI)评分低于长DU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UP与PANSS评分、CGI评分、CK、CK-MB、LDH-L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延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应重视早期治疗以提高其疗效,抑制或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精神症状。
焦峰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代谢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于三角肌部位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口服奥氮平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PANSS)评分、临床疗效评量(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PANSS评分、CGI评分分别为(37.25±3.78)分、(2.51±0.36)分,观察组分别为(37.28±4.35)分、(2.63±0.43)分,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9.010、11.817,观察组:t=36.257、13.503,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量分别为(68.27±4.35)kg、(62.18±3.56)k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105,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91±0.27)mmol/L、(8.94±0.78)%,观察组分别为(5.39±0.34)mmol/L、(7.65±0.6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7.854、8.437,均P<0.05);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为(4.27±0.42)mmol/L、(3.27±0.43)mmol/L、(1.87±0.28)mmol/L,观察组分别为(3.54±0.48)mmol/L、(2.56±0.54)mmol/L、(1.35±0.36)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5、6.745、7.47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为(84.35±12.41)μg/L,观察组为(59.87±9.53)μ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259,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其对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催乳素影响小。
徐桥孙颖张卫华孙蓉
关键词: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奥氮平
感觉统合治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7
2020年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治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在知情、同意接受研究者分组的原则下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组(n=40)和感觉统合治疗组(n=40),药物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抑郁药物左洛复,感觉统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治疗,连续治疗12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症状自评量(SCL-90)、焦虑自评量(SAS)、失眠严重度指数(ISI)、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C-SSRS)、里克特自我伤害量临床疗效评量病情严重程度(CGI-S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SCL-90评分、SAS评分、ISI、C-SSRS自杀意念积极者数量、里克特自我伤害量评分以及CGI-S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且感觉统合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SCL-90评分、SAS评分,C-SSRS自杀意念积极者数量以及CGI-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统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AMD评分、SCL-90评分、SAS评分、ISI、C-SSRS自杀意念积极者数量、里克特自我伤害量评分以及CGI-SI评分,且该方法安全性极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全莉娟赵悦应德霞
关键词:感觉统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利培酮在治疗老年精神障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老年精神障碍治疗的患者79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采用临床疗效评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果进行评价,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对患者各疾病因子评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79例患者,其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各疾病因子评分情况与治疗前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利培酮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改善了患者各疾病因子的评分情况,其效果理想且显著,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关振龙
关键词:利培酮老年精神障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阿立派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PANSS)评分、临床疗效评量(CGI)评分及药物副反应量(TESS)评分,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TESS评分为(1.32±0.53)分,与对照组的(1.41±0.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G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CG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6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齐拉西酮与阿立派唑进行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均显著,并且现出较为显著的依从性以及安全性。
黄江韦伟香李文峰田应云张培浩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阿立哌唑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卒中后抑郁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米氮平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HADM)和临床疗效评量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结果接受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两组病人HAD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组在第4周、第6周HADM评分分别为8.20分±1.35分、6.36分±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4分±2.83分、10.87分±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7.5%;治疗组嗜睡、便秘、口干、多汗、食欲下降病人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乏力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胡锦全李贞艳刘勇刘永丽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米氮平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汉密顿抑郁量临床疗效评量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与汉密顿抑郁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研究组各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8.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评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0.4,对照组为34.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且与帕罗西汀相当,安全性高。
庞润慧何莉萍马元业魏长礼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帕罗西汀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均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疗法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汉密顿焦虑量临床疗效评量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汉密顿焦虑量临床疗效评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内观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王敏
关键词:焦虑抑郁共病焦虑抑郁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相关作者

朱敏捷
作品数:31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信度 中文 ADAS-COG 信效度分析
王涛
作品数:254被引量:5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遗忘 信度
陈超
作品数:44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疗效分析 置钉 容积CT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李霞
作品数:207被引量:91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痴呆 老年人 难治性抑郁症
肖世富
作品数:319被引量:1,95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抑郁症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