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篇“ 中风中经络“的相关文章
- 《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用穴规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8年3月出版的《石学敏针灸验案特辑》中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的病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网络关联规则及聚类谱系树状分析。结果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内关、三阴交(均为6.28%),归经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14.65%),腧穴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上肢部(32.37%),腧穴特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28.54%);对使用频次前17位的腧穴进行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设置参数后,得组合64个;石学敏院士临床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腧穴配伍以内关-三阴交-人中-委中-极泉-尺泽-风池-完骨为最常用且效果显著的主穴配伍。结论石学敏院士治疗中风中经络期偏瘫选取的腧穴所属经脉以阳经为主,部位多为经气经过并留止的四肢部和经气相互交贯的头颈部,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各腧穴之间的配伍体现了疏经调脏、调节阴阳的作用。
- 何达余嘉伟黄钰蘅张琦王志远童伯瑛游世晶
- 关键词:中经络偏瘫选穴规律
- 通阳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经验被引量:6
- 2023年
- 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阳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经验,赖教授指出通阳不在温,在于元气通,元气通关键在于元阴元阳的充盛。针刺急性期用通阳针法,通阳针法关键在于祛除内、外风邪以及调节脑脉痹阻所致的神机受损,恢复及后遗症期合引气归元针法,或通督养神针法。续命汤系列方是中风通阳方,急性期制柔肝续命汤,恢复及后遗症期制斡旋阴阳续命汤、培元固本续命汤。
- 易正珩赖新生
- 关键词:通阳法中经络
- 化痰通络方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的疗效,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课题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化痰通络方+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
- 邵金徽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 中医急症常规辨证治疗中风中经络的效果
- 2023年
- 研究治疗中风中经络患者过程中使用中医急症常规辨证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中选择80例中风患者,采用中医急症常规辨证治疗。结果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总有效率是96.00%(24/25);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的总有效率是87.50%(14/16);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总有效率是89.47%(17/19),阴虚风动证的总有效率是100.00%,气血血瘀证的总有效率是100.00%,分别是12例、8例。结论 治疗中风中经络过程中使用中医急症常规辨证治疗方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对患者的机体康复进行有效促进。
- 孙冉冉刘超王晓鹏
- 关键词:中风经络
- 化痰通络方对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 目的:采用随机非盲对照的方法观察化痰通络方对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患者血清中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风痰阻络证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为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 李玲
-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脑肠肽脑梗死
- 黄连温胆汤治疗中风中经络(痰热壅盛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黄连温胆汤对中风中经络(痰热壅盛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中风中经络(痰热壅盛型)患者120例,2019年7月~2020年7月入组,经抽签法分组。60例归至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血塞通注射液,观察组60例,与黄连温胆汤合用,比较治疗效果、睡眠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和生活质量总分(220.44±16.40)分高于对照组的80.00%和(200.40±16.18)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用药治疗前睡眠质量(PSQI)、神经功能(NIHSS)、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对比一致,无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后PSQI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可提高中风中经络(痰热壅盛型)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作用明显,利于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 杨红生
-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中风中经络神经功能
-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气虚证与锥体束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探索
-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卒中后气虚证与非气虚证锥体束损伤的特征,运用锥体束-病灶载荷(CST-LesionLoad)方法研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锥体束的受损程度,并通过自动纤维束量化观察脑白质锥体束微观结构改变,结合中...
- 位文佩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气虚证锥体束
-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2021年
-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在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口舌歪斜、面色晄白)积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恶心、便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偏身麻木积分、气短乏力积分、口舌歪斜积分、面色晄白积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陈正培
-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刺
- 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 2021年
- 目的:观察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结论:行气通脉醒脑法可缓解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及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
- 陈珂丞马进
- 关键词:中风中经络脑卒中气虚血瘀证
- 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与炎性反应特点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及炎性反应特点并分析二者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脑病科发病72 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类型、搜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共搜集到566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其中中经络者532例,中脏腑者34例;结果显示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内风证与非内风证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为内风证型和血清CRP之间存在弱的相关性(P<0.001)。内风证患者TNF-α高于非内风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风证IL-8略高于非内风证,内风证IL-2、IL-2R、IL-6略低于非内风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经络患者内风证患者CRP异常的比例低于非内风证患者,内风证患者TNF-α高于非内风证,是否为内风证型和血清CRP之间存在弱的相关性。
- 庄丽华庄丽华詹松华龚志刚
-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证候要素炎性反应
相关作者
- 韩振蕴

- 作品数:111被引量:7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血管性痴呆 腔隙性脑梗死 MARCKS
- 谌剑飞

- 作品数:132被引量:90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中风 免疫细胞因子 中风
- 陶弘武

- 作品数:81被引量:3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 溃结 蛋白表达 肠易激综合征
- 张艳玲

- 作品数:36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补中益气汤 冠心病 针刺疗法 反相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定
- 王玉来

- 作品数:165被引量:1,1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肝气郁结证 偏头痛 地龙汤 中风 偏头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