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550篇“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相关文章
肾病综合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5年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其病因多样、病程较长,治疗具有一定难度。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阐述了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思路。随后,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重点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调节免疫、抗炎、保护肾脏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
张林芬蒋春波陶知李钰严昕宸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理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失调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4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中国育龄女性中平均发病率为8%~13%[1],该患者可能存在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持续性闭经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HA)等临床特征[2],常伴有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PCOS病因机制复杂且具有临床异质性[3]。
王晶王晶葛含婷王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机制无排卵肠道菌群失调
尿毒症脑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尿毒症脑病(UE)是由严重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广泛可逆性的代谢性神经症状的综合征,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文章分别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方面综述UE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邓新明黄辉芳尹秀英
关键词:痴呆尿毒症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4年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病原体,与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湿热证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证型之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部疾病中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伴有脾胃湿热证的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通常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方法,有助于改善胃部湿热症状。西医治疗则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为主,如青霉素类、呋喃妥布霉素等。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伴有脾胃湿热证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陈令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足治疗的难点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足归因于周围动脉疾病或影响糖尿病足的感觉神经病的任何疾病,它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也易受感染,这可能导致跛足,甚至截肢。糖尿病足部的治疗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长期性。它可能包括矫正器、外科手术、抗菌药物和局部包扎。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多种多样,优势明显,可分为内治和外治。这些治疗方法包括外足浴、熏蒸和水渍、中药内服、辨证治疗、辨证治疗、经验处方、自制处方、中成药内用、按摩、针灸、膏粉等,对糖尿病足部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一些研究表明,现代医学结合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足的预后。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的难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朴蕾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4年
带状疱疹(HZ)是一种沿单侧神经区域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疼痛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HZ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而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多年,且神经元损伤无法自行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急性期HZ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抗病毒、营养神经、调节免疫等治疗方法,中医多采用中成药、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在PHN预防中具有独特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因此,深入研究PHN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预防PHN的现状,可以为PHN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刘育卓佳李忻红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西医结合
矮身材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展望
2024年
身材高矮受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多因素影响,涵盖孕产期至青春期的各个阶段。本文基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系统综述了临床矮身材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及中西医诊疗干预策略,强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营养调配、运动锻炼和睡眠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干预,科学应对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身材高矮问题。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儿童身高增长速度,还能全面调理儿童体质偏颇,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本文旨在为未来矮身材及偏矮身材的临床应对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俞建王纳
关键词:矮身材中西医结合儿童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4年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T2DM与NAFLD存在相互因果关系。NAFLD不仅增加T2DM患者心血管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T2DM也会增加NAFLD相关进展期肝病的风险。而NAFLD通常无症状且病程较长,可能导致肝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当前对于合并型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认识仍有待加强,而有效的西药治疗方法仍然不足。同时,中医药在应对合并型T2DM和NAFLD方面展示出独具特色和优势。因此,结合目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本篇综述将为T2DM合并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肖灵钰蔡穗珍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在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神经病变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基于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对照组接受规范性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感觉异常、疼痛、自主神经功能、反射、肌力等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感觉异常、疼痛、自主神经功能、反射、肌力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过程、医疗服务、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在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效果,该方案有助于降低神经病变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升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具有显著打的应用效果。
余俊燕
关键词:亚健康中西医结合
让中医药焕发现代活力--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褚剑锋
2024年
从事中医药研究,对褚剑锋来说似乎是一种必然选择。他出生于中医世家,“针药并用,治病救人”是几代人的传承。家族扶危济困的行医传说、古老神秘的中医典籍、装盛妙药的宝葫芦瓶牢牢长在他的记忆中,也潜移默化为他的求学和职业选择圈定了方向。褚剑锋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传承和发展恩师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学术思想,他开展高血压、冠心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已上市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在做创新中药研发的同时,他也在找寻人工智能与中医诊疗结合的多种可能性。虽是研究中医药的学者,但褚剑锋并未囿于学科所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历史和全局的关照也常常呈现于他的言谈中。
李莉吴应清吕腾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典籍中医诊疗中医世家中医药

相关作者

刘龙涛
作品数:239被引量:92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颈动脉粥样硬化 瘀毒 斑块稳定性
陈治水
作品数:223被引量:4,894H指数:2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1医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健脾灵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危北海
作品数:283被引量:5,656H指数:3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
陈士奎
作品数:21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事业 院士 西医学习中医
陈可冀
作品数:544被引量:7,937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瘀证 芎芍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