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8篇“ 中期疗效“的相关文章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THA的髋臼假体置入准确性与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因髋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THA的1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HA组(50例)和mTHA组(50例),分别行机器人辅助THA和传统TH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持续时间;依据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估髋臼杯置入角度是否在安全区内;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术后关节遗忘评分(FJS)。结果:最终rTHA组纳入48例患者、mTHA组纳入47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获得48~53个月的随访,平均(50.4±1.7)个月。rTHA组患者髋臼杯置入角度在Lewinnek安全区、Callanan安全区内的比例均较mTHA组患者高(P均<0.001)。与mTHA组患者相比,rTHA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01),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更短(P<0.001),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持续时间更长(P<0.001)。术后3周、6周,rTHA组患者HHS均较mTHA组患者高(P均<0.05)。术后3个月,rTHA组患者FJS较mTHA组患者高(P<0.05)。末次随访时,rTHA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mTHA组患者低(P<0.05),而HHS、FJS均较mTHA组患者高(P均<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的髋臼杯置入准确性、可重复性更高,且中期疗效更佳。
孙银松王德华周鹭胡林林贺尧厉轲黄伟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
OrthoPilot导航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OrthoPilot导航辅助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下OWHTO病例,并以性别、年龄为条件,匹配同一时间段相同例数的传统器械下OWHTO病例作为对照,最终纳入导航组38例42膝和传统组40例42膝。导航组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OWHTO,传统组行传统器械下OWHTO。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肢力线位置、目标与实际矫正角度、目标与实际撑开高度,并计算下肢力线位置偏倚值、矫正角度偏倚值和撑开高度偏倚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汇聚角(JLCA)。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Lysholm评分。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随访42~76个月,平均(60.78±9.54)个月。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下肢力线位置、术后矫正角度、术后撑开高度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患者力线位置偏倚值>3%的例数、矫正角度偏倚值、撑开高度偏倚值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导航组患者mTFA、MPTA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大于术前,Lysholm评分、HSS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大于术后3 d,Lysholm评分和HSS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HSS均高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患者术中合页�
王熠军郑恺张连方朱锋张韦成徐耀增周军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术计算机导航骨关节炎
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及中期疗效的影响
2025年
探究关节镜手术在早期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中期疗效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包含6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策略,而观察组则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根据临床评估结果,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33%,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评估各项治疗指标的前后改善情况时,我们观察到观察组在主动伸直度、膝关节主动屈曲度以及WAMAC评分的提升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0)。结论 对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并提升治疗的中期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高凯飞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临床症状中期疗效
踝上截骨术治疗骨折继发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SMO)治疗踝周骨折后继发的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采用SMO治疗的29例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4例,女15例;年龄39.0(25.0,49.0)岁;陈旧性骨折类型:胫腓骨下段骨折4例,踝关节骨折19例,pilon骨折6例;16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保守治疗。骨折至本次手术间隔时间10.0(2.0,19.5)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胫骨远端关节面正位(TAS)角、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TLS)角、距骨倾斜(TT)角以及改良Takakura分期的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7.0(14.0,23.5)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84.2±9.6)分]、FFI[7.0(3.0,10.9)分]、疼痛VAS评分[2.0(1.0,3.0)分]、TAS角[90.84°(86.70°,92.50°)]均较术前[(68.0±16.7)分、20.9(6.1,29.1)分、5.0(2.0,8.0)分、78.63°(74.30°,85.0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TT角、TLS角、踝关节炎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不愈合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6例踝关节炎在影像学上有进展。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23例,比较满意4例,一般2例,总体满意度为93.1%(27/29)。结论SMO在踝周骨折后继发的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早中期疗效,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比较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
王学文李恒龚晓峰赖良鹏杜辉武勇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关节炎
Pulsar-18支架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中期疗效
202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的SIDSMA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影像学特征等基本信息,记录随访期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支架通畅率和血管重塑情况。结果:该研究纳入了45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为45~72岁,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为48.89%(22/45)。手术成功率100%。45名病人共置入63枚支架,支架直径5~7 mm。围手术期无支架急性血栓等并发症。穿刺点血肿发生概率0%。支架置入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通畅率均为100%;血管完全重塑率分别为64.4%、82.2%、82.2%和86.7%。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因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血便,病因,经内镜止血后痊愈。其他患者在2年内无腹痛复发、无新发动脉瘤、无假腔增大。结论:Pulsar-18支架置入术是治疗SIDSMA的1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提供高血管完全重塑率,并在中期随访内有良好的通畅率。
朱涛张琳曾玺张伟张新千李凤贺
关键词:腔内治疗通畅率
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
2025年
探讨基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治疗手段,研究评价其早中期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广宗县医院收治的60名膝骨性关节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来实施分组作业,分为: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段)、观察组(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手段),每组各自30例。结果 组间早中期的膝关节功能评估,术前组间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值、OKS评分值均显示低于对照组,其HSS评分值、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统计因子数据、术中出血量统计因子数据、切口长度及第一次下床时间统计因子数据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组间并发症的统计结果表明,具有更好的数据平衡性(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外伤性关节炎病患,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在早期、中期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帮助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减轻痛苦,使骨关节指数下降,活动度增加,同时还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速度更快,而且并发症少,价值彰显。
陈英威
关键词: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的近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Kasai手术治疗后未发生胆管炎的Ⅲ型B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胆汁引流情况分为早期胆汁引流良好组(early bile drainage-good, EBD-G组, n=25)和早期胆汁引流不良组(early bile drainage-poor, EBD-P组, n=45), 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前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程度及术后自体肝生存(native liver survival, NLS)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儿70例, 男31例、女39例, 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NLS率分别为68.6%、51.4%、48.3%、48.3%。EBD-G组和EBD-P组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NLS率分别为100%、95.8%、95.8%、95.8%和51.1%、26.7%、22.2%、22.2%;EBD-G组的NLS率较EBD-P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D-P组手术日龄[(69.60±14.82)d比(61.84±14.96)d]、体重[(4.95±0.69)kg比(4.57±0.66)kg]和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246.27±101.04)U/L比(178.20±64.45)U/L]水平大于或高于EBD-G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D-G组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水平高于EBD-P组[654.00(391.00, 803.00)U/L比340.00(160.00, 460.00)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胆汁引流是Kasai手术后未发生胆管炎患儿NLS的重要影响因素, 手术日龄、体重、术前AST和GGT水平与术后早期胆汁引流相关。
李斯锦曾纪晓徐晓钢兰梦龙陶波圆梁子建刘斐
关键词:胆道闭锁胆管炎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中期疗效
2025年
目的 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ulti-segmental 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MLDD)伴严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1例MLDD伴严重OP的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术式的差异,将病人分为CAPS组(48例)和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53例)。评估指标包括病人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密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螺钉内固定状况、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1例病人均成功实施了腰椎后路手术,随访12~18个月。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APS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CAPS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腰椎X线影像显示,CAPS组骨水泥未见明显渗漏现象。在随访期间,CAPS组病人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等情况;对照组出现10例螺钉松动,2例延迟愈合。两组病人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性MLDD的病人,CAPS技术能显著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并促进腰椎功能的迅速恢复。
张诗爽魏梦诚蔡磊黎清波寇博文周传坤周逸驰周俊龙刘俊燕刘伟军
关键词:骨水泥椎弓根螺钉
肩关节镜下改良版双排Mason-Allen缝合技术在中、重度肩袖撕裂中的中期疗效探讨
2025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改良版双排Mason-Allen缝合技术与传统双排缝合-桥技术在中、重度肩袖撕裂中的中期疗效对比分析,以期为肩袖损伤患者探索更优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重度肩袖损伤患者中接受肩关节镜技术缝合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改良版双排Mason-Allen缝合技术进行肩袖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传统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复。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缝合时间和锚钉使用数量的差异。结果所有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均无肩袖再撕裂产生,研究组缝合时间与使用锚钉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1.50±1.08)分、UCLA评分(31.00±0.87)分、Constant-Murley评分(87.00±1.88)分,对照组VAS评分(1.40±1.13)分、UCLA评分(31.00±0.91)分、Constant-Murley评分(86.73±1.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撕裂患者选择改良版双排Mason-Allen缝合技术与传统双排缝合-桥技术均获得预期治疗效果,但改良版双排Mason-Allen缝合技术使用的锚定数量更少,缝合时间短,对肩袖损伤患者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选择,可以作为肩袖损伤患者的更优治疗方案。
韩宝昆陶钧马帅吴成玉田甜陈一萌
关键词:肩袖损伤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接受TAVR同期或分期行PCI治疗的患者,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同期组13例;分期组34例,其中29例PCI和TAVR在同一住院期间进行,5例于两次住院期间完成,间隔时间为2~87 d,中位间隔5(3,8)d。与分期组相比,同期组患者合并心绞痛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两组死亡、脑卒中和新发心肌梗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围术期低心排量综合征、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新发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置入、中重度瓣周漏、急性肾损伤、血管并发症等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66个月,中位随访18.8(9.5,34.3)个月,两组中重度瓣周漏、死亡和再入院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TAVR同期行PCI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王志华胡俊龙邓涌陈星王含章周庆程兆云孔垂玉王东进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相关作者

孙俊英
作品数:287被引量:1,525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 关节成形术 髋臼骨折 全髋置换术
杨静
作品数:1,122被引量:6,744H指数:3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股骨头坏死
裴福兴
作品数:1,421被引量:7,969H指数:4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查国春
作品数:50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中期疗效 髋臼 股骨柄假体 髋臼骨折
任龙喜
作品数:280被引量:951H指数:1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疗效观察 PLDD 激光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