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91篇“ 中国社会结构“的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理论再认识——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021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初编、续编),试图立足本土积极寻求理论对话,运用比较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总结。该书基于深刻的学理反思,坚持证据原则、逻辑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一概念,尝试构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张光辉
关键词:中国社会结构国内学者中西比较立足本土明清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政治“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多是基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关系、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中微观问题。由房宁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组,则从政治学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结构区分、群体利益和社会意识,及其与政权、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该课题揭示,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民内部还广泛存在着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差别,“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兴社会群体的新利益诉求,以及新、老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一课题将当前的中国社会划分为“三老”“三新”六大主要群体,分别探究不同群体的结构性特点及其利益诉求。本期“社会结构变迁”栏目,刊发了房宁对该课题的问题意识、方法论及研究内容的总括性闸述,以及课题组成员对农民工、民营企业主和城市白领这三个新兴社会群体的研究报告。未来,本栏目将陆续推出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组对另外三个主要社会群体--党政干部、国有企事业职工和在乡农民的研究成果.
房宁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分层
中国社会结构与弱势群体地位提升路径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把握其形成的动力机制,是探寻弱势群体向上流动路径的基础。中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是弱势群体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向上流动困难。个体地位获得主导机制的变化和制度变革是中国社会结构形成的重要动力。家庭、学校教育是社会再生产的关键因素,而社会流动深受制度设置的影响。因此,实现弱势群体地位的提升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同时社会组织灵活多样的帮扶工作、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助于弱势人员地位的改变。
闫伯汉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再生产弱势群体
社会团结”视角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筹款诈骗关系研究
2022年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这一概念,强调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应呈现从“机械团结”社会到“有机团结”社会结构性过渡。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理表明刑法的规制角色仍停留在“机械团结”社会中“压制性制裁”的层次,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结构性错位特征。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困局:某些重要的要素资源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仍要处于“机械团结”社会运转的逻辑中,最终掣肘了中国向“有机团结”社会转型的整体进程。
王雨晨
关键词:非法集资刑事司法社会转型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下士绅精英的权威演化与基层治理逻辑被引量:1
2022年
回溯传统士绅精英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分流、异化到势微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今日乡村精英嵌入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传统中国的国家权威从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方面对民间社会进行整合,而地方体制通过对民间社会的直接管辖发挥着实际影响而确立权威,两种权威在整个社会的政治运行中处于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这其中,士绅阶层作为重要的变量承担着诸多治理责任,政权对地方民众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的公信力。晚清在内忧外患中采用了捐官、保举等权宜之计,这些举措迅速分化了士绅精英,最终导致其在20世纪初的国家政权建设运动下逐渐消亡。
张富利
关键词:信任关系
传统中国宗教的伦理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形塑——从韦伯与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述谈起被引量:1
2021年
韦伯关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的论述,实际上只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研究的序篇,他的研究不只是为了凸显基督教文明的特色,以证明"西欧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一论断,更是为了证明以宗教力量为基础的责任伦理对个人行为,进而对社会结构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构造性影响。在不违背韦伯理论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聚焦于他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述,对比杨庆堃从制度性宗教/弥漫性宗教对中国宗教的分析,来重新思考韦伯用正统/异端划分中国宗教的理据和意义所在,或可为探讨中国宗教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中国的政治组织结构提供了何种动力支持和形塑力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郑莉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2010-2020
本书与陆学艺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2010年出版)一书进行对话,忠实记录和分析2010-2020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最新变化,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社会结构变迁轨迹和机制,探寻“中国之治”的结构密码,建言“十四五”时期社...
龚维斌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传统小说观念的演进被引量:3
2021年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和传统小说观念一直处在发展变动之中,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对小说的定义,代表着汉唐以来以四部之学为知识结构、以宗经征圣为主导思想的士人小说观念;这一小说观念因士人对正统文化的垄断和对道统的竭力维护,表现得最为稳定,且一直占据学术思想的主流地位。以"说话"为基础而形成的通俗小说定义,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独立后的文化消费相关联,反映着市民的小说观念;在这种小说观念指导下创作的小说,往往"资于通俗,谐于里耳",采用日常白话来表达,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故长期被视为"闲书",不入四部之列。20世纪兴起的"新小说",是近代社会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后,对传统小说采取的"革命",具有批判和启蒙的双重意味;其小说观念代表着传统士人和市民在向现代国家公民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也可以说是成长中的公民的小说观念;它以"新民""写实""白话""情感""形象""审美"为基本内涵,以关注社会底层、建设"民众文学"为价值追求,不仅贯穿着整个近、现代,而且指向当下。
王齐洲
关键词:社会结构阶层小说观念市民小说新小说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治理——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被引量:5
2020年
意识观念和社会分层是决定社会有机体状况的关键变量。意识观念离散,社会分层失衡,将导致社会结构过度紧张,而犯罪急剧增长正是社会结构过度紧张的重要征表。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是合理调控社会有机体,缓解社会结构的过度紧张。新时代战略思想为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方案,也为科学防控犯罪的急剧增长提供了根本方略与具体措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推进社会的意识观念由离散走向整合,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则将缩小贫富差距,促成社会分层的菱形结构。由此,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社会有机体日益形成。
张小虎
关键词:犯罪防控社会分层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被引量:5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四大阶级”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再到“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历史性巨变,初步呈现出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雏形特征。透过社会结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社会结构变迁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社会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协调,中产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调整社会结构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生产力是优化社会结构之本。充分把握社会结构变迁规律,有助于更好推进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
陈鹏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变迁演变脉络全面小康

相关作者

孙立平
作品数:203被引量:2,260H指数:2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结构 社会 中产阶层 耐用消费品 经济危机
谢遐龄
作品数:71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国家宗教 儒学 儒家 宗教 哲学
周运清
作品数:88被引量:411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流域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 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
谢立中
作品数:112被引量:1,05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社会 多元话语分析 再审
李强
作品数:105被引量:4,471H指数:2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社会结构 社会 城镇化 中产阶层 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