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577篇“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百年探索、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 2025年
- 自近代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破浪前行。在历经无数挑战与考验后,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成功带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而且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林伟荦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建设
-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擘画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设想,指导我们党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 王涛
- 关键词: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
- 陈嘉庚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华侨华人始终与祖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频共振。陈嘉庚以自身所处时代为坐标,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人才为依托,以交通畅通为必要,以文明新风为导向,以侨胞共识为助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 肖仕平郝雨昕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华侨华人
- 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
- 2024年
- 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战略蓝图上,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理念,擘画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到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战略方针上,他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在战略保证上,他针对社会上的错误思潮,指出其危害,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开启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向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跨越的新局面。
- 杨德山王玉珊
-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
-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话语体系的演变、逻辑与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集成的最新表达,也是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话语体系的概念形式逐渐明晰、逻辑意蕴不断丰富,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彰显了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话语权、提供方法论指导、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
- 吴波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话语权
- 个性、知识与交往——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素支持被引量:1
- 2023年
- 在赫勒看来,日常生活领域属于“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范畴,而主体应追求由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向自由自觉的发展状态的转变,即由“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向“自为的”类本质对象化的转变。具体来看,主体的这种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特性向作为个体“自为存在”的个性的转变;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日常知识向作为主体“自为存在”的理论知识的转变;由作为个人“自在存在”的日常交往向作为主体生成“自为个性”的交往的转变。而日常生活中主体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主体要素的支持。
- 王璐婵
- 关键词:知识交往赫勒
- 在乡农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压舱石被引量:2
- 2023年
- 当前中国的农民主要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农民工群体,他们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但在城镇没有稳定的工作、居所和社会保障。[1]另一类是在乡农民群体,他们生活、居住在农村,或从事农业生产及兼业,或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或是在农村退养。农民工群体的生活轨迹和利益关系主要在村庄之外,对农村的影响主要在经济方面,不在农村政治和社会层面。因此,在乡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群体。
- 杨华
-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城乡结构
- 从“文化自信”审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与路径——基于二十大精神
-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与灵魂,坚持'文化自信',坚定发扬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根本基础。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文化自信'是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自信,文化自信在融入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满...
- 张文雅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五年规划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 2022年
- 积步至千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既有最高目标,也有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鲜明诠释了行稳致远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如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扎实、走得沉稳、走得更远。
- 张德勇
- 关键词:实践逻辑中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
- 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特征及实践路径被引量:2
- 2022年
-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对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目标从未停止过探索,先后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三步走”以及“两个一百年”等战略目标。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具有贯彻始终的人民性、目标体系的全面性以及战略部署的系统性等特征。立足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孙春芳许凤鸣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