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84篇“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文章
建设教育强国视域下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三重逻辑论析——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依据
2025年
我国已经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实施。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心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发展模式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建设,在影响力上由局部性开放转向全方位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其深刻内涵上,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把深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主要体现在教育实践上,其中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障,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改革核心,教育评价是关键环节,教育数字是重要支撑。科学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逻辑,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李鹏毕辰晖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特征、困境与机制
2025年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内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责清晰的育人主体、联动紧密的育人行动、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等特征。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构建过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行动困境和资源困境。要突破上述困境,应以价值认同与对话沟通为方式夯实信任机制、以制度规范和制度考核为手段完善责任机制、以培训指导和资源整合为依托强能力机制、以数字赋能为引擎建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蒲蕊蒲蕊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理念指导下理论与计算学课程讲座模式建设
2025年
理论学致力于深入探究学反应的本质,而计算学则因其方法的广泛适用性得到普遍认可。这两个领域的协同作用在促进学科融合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理论与计算学课程中也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两个领域在推动学科交叉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独特贡献进行教学。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理念的指导下,作者在研究生理论与计算学课程中引入了前沿讲座,以期通过聚焦理论与计算学又涵盖多个领域的讲座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和信息壁垒,构建从具体知识点到广阔知识网络的完整认知框架,从而认识到理论与计算学与整个“大学”学科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密切联系。本文对吉林大学“理论与计算学”课程顶层设计思想与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展示了以讲座为核心的“基础理论+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实现“1+1+1>3”的教学效果。本文希望能为高校理论与计算学类课程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以更好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李辉聂嘉吕中元钱虎军朱有亮白福全曲泽星钟荣林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实践基础
2024年
实践是话语的基础,话语是实践的产物。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概括。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教育现代化,是具有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以正在使用的话语、隐性的话语和可能存在的话语等方式,影响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冯建军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之维被引量:6
2024年
传统犹如“无形的掌心”,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传统并非僵保守、一成不变的信仰与范式,它本身处于发展之中。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的教训在于割裂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现代化和“两个结合”对于新时期重新思考教育传统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教育现代化教育传统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教育传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因和资源,发掘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目前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合理地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之维,以传统为批判的视角、以传统为发展的根基、以传统为转的力量,有助于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陈建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被引量:6
2024年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侯怀银王耀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动力机制
以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
2024年
来华留学教育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来华留学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优,生源国别多样发展,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留学生教育发展道路。
安亚伦刘宝存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来华留学教育教育层次结构留学生
数字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范围与成熟度探析——基于2010—2024年文献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需首先厘清楚数字中国教育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结构样态,以界定数字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并探析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熟度现状。围绕数字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作用,基于历史—政策—发展的逻辑主线,构建以主体、资源、治理、保障为实践范围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基于人—环境—行为的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以数字环境、数字能力、数字行为为主要要素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数字应用的维度框架;在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基础上,遵循历史与发展主线,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数字应用成熟度模型,将为数字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应用水平与能力以及对推动教育现代化纵深发展状况提供理论指导与行进方向。以教育要素、数字维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C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筛选、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助推各教育主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成熟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同领域数字助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熟度具有差异性,同一领域数字助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熟度具有差异性。这对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有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袁磊袁磊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成熟度
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被引量:2
2024年
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路径和纽带。探析其价值取向问题不仅可以为深入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进而创新理论提供顶层指导,同时也是明晰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教育改革主要任务并由此更好地开展科学合理的、具有政策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实证研究的关键问题,最终为后续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导向参考。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相关背景依据与研究现状,进而从普适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促进并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高超的科技创新素养和本领以及振兴民族复兴的责任和担当为基点,即“一个核心、三个基点”发展意涵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最后围绕此价值取向对进一步理解和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张万朋马一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主体价值和实践方法论被引量:2
2024年
教育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在遵循教育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从本质特性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还体现“两个结合”赋予的特殊性,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从主体价值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是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相结合,又是事实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从实践方法论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坚持实事求是与驱动创新相结合,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还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宋晓波郑刚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作者

顾明远
作品数:731被引量:6,695H指数:4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
杨小微
作品数:225被引量:1,431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新基础教育 教育
周洪宇
作品数:520被引量:3,788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陶行知 教育强国 教育史学 中国教育
滕珺
作品数:139被引量:950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政策 比较教育 国际教育 全民教育
褚宏启
作品数:215被引量:4,723H指数:3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校长 教育 教育现代化 英才教育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