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071 篇“ 中国公共管理 “的相关文章
中国 公共 管理 本书分为四篇;公共 管理 的基本理论,政府与公共 管理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 管理 ;特别行政区的公共 管理 及中国 公共 管理 的未来发展。 刘熙瑞主编关键词:公共管理 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及其长期性艰巨性2025年 中国 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构建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时代机遇。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在问题意识、议题范畴、价值取向、目标方向等四个方面与传统公共 管理 研究存在显著差异,它的目标形态是形成公共 管理 理论的中国 种类,而不是仅对中国 适用的公共 管理 知识体系。构建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议程在于:以概念为基础,推动公共 管理 理论创新;以数据和社会计算为支撑,推动公共 管理 研究方法迭代;以公共 事务与个体互动为核心,推动公共 管理 范式革命。构建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应进一步以学术期刊等平台建设为支点,推动形成中国 公共 管理 的全球话语体系;同时,这种长期努力需要充分建立并依托中国 公共 管理 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而推动中国 公共 管理 教材自主创新是其基础性工作。 郁建兴探索研究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 2025年 本文从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原则与总体框架四个角度系统探讨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中国 式现代化的原创性实践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丰富素材,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中国 共产党百年治理经验及改革开放后学科重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构建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融汇古今中外、回应时代命题、立足治理实践,建议从内涵界定、传统转化、经验提炼与中外比较四个方面构建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 李宝荣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2025年 面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 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呕须探索中国 公共 管理 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逻辑。这就需要在确定目标和路径的基础上,从打造概念群、聚焦问题域、融通逻辑链、廓清要素场等策略入手,致力于在本土公共 管理 情景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促,在全球知识竞合态势下实现中国 与世界的互鉴,从而使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步伐走深走实。 姜晓萍 康传彬关键词:公共管理学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知识 找回政府:新时代中国 公共 管理 研究的新任务 2025年 继往而开来,守正而创新。自1986年恢复重建以来,中国 公共 管理 学已走过30余年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学科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论文基于文献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对30余年的期刊论文关键词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最近10年来,作为学科内核和其合法性基础的政府行政研究却在整体研究中被显著边缘化。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有:政学互动匮乏导致的研究条件制约,西式治理范式崛起导致的研究话语和范式替代,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学界注意力转移。但是,扎实的政府行政研究不仅是学科独立建科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更好服务于国家和政府管理 实践的需要,而且是新时代构建中国 特色公共 管理 学的需要。因此,在新时代,学科研究迫切需要“找回政府”。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政学互动,打开政府“黑箱”,为政府行政研究创造现实基础;必须破除西式治理范式迷思,认识政府关键作用,突破学科范式窠臼;必须科学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坚守政府行政内核,适时正本清源。 杨立华 武楷彪 唐力博关键词:公共管理学 政府行政 研究主题 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教材体系:比较与探索 2025年 教材体系在中国 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境外知名高校公共 管理 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具有学科交叉、基础与拓展结合、模块化设计、动态调整、数据驱动和全球化视野等特点。中国 内地在公共 管理 教材体系建构上面临理论体系系统性不足、本土实践与国际理论融合度不高、前沿性与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短板。中国 公共 管理 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为建构自主知识教材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 管理 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新时代公共 管理 创新教材大系”建设展现了当前中国 公共 管理 学界建构自主知识教材体系的探索。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教材体系建设应以本土化理论创新为核心,遵循模块化与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原则,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教材内容的学术前沿性与实践适用性,加强教材编写团队的多元化与跨学科合作。 郁建兴 谭荣关键词:公共管理 教材体系 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构建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本体论框架 2025年 通过借鉴拉斯韦尔有关政策过程知识的讨论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有关推动知识发展的本体论框架的倡议,在界面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Interfac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IGAD),试图整合治理过程、治理分析和实质性治理,构建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认为,诊断国家治理需要从治理界面分析着手,聚焦治理实践,重点讨论治理环境、治理哲学、治理目标、治理工作、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治理过程、治理机制、治理绩效和治理调适10个构成要素,其中治理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属于治理界面范畴,并以此为基础来发展理论。框架成为知识发展的指南,实践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为了检验框架的有效性,利用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对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为理解“接诉即办”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知识支撑。同时,结合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提出了构建基于“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中国 超大城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方向。 李文钊关键词:公共管理 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学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2024年 从知识供给角度来看,在中国 本土公共 管理 变革的实践中,仍面临重“局部”轻“系统”、重“器”轻“道”、重“西”轻“中”、重“硬知识”轻“软技能”等问题。建构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与我国本土治理实践相契合的中国 公共 管理 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回应全球化转型、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新挑战和新需求的中国 知识表达,也是推进中国 公共 管理 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研究认为,推进中国 公共 管理 学更加自主、科学、公平、高效和富有创造力,以中国 公共 管理 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探索:一是提供一张更科学、更合理、更完整的“公共 管理 学知识地图”;二是树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国际化公共 管理 观”;三是构建更乡土、更具韧性和更加公平正义的“本土化公共 管理 观”;四是增强更系统、更敏捷、更全面的“公共 管理 学连接能力”。 汪大海 郭云涛 莫雪杨关键词:公共管理学 找回传统:中国 公共 管理 学科建设路径初探 被引量:1 2024年 传统是重要的。把“找回传统”视作中国 公共 管理 学科建设的一种路径,就是主张继续重视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以及前辈学人在其教研思路中体现的“重视传统”的学术传统。当下中国 公共 管理 学科对“传统”的观照不足,存在“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需要找回传统以补齐缺口。找回传统,在操作层面需要做到找回主流、找回现场、找回课程、找回老师;在组织层面必须重视大学以及与大学有着联系的其他组织所能提供的组织条件;在观念层面已经具备了由国家自觉、文化自觉和学科自觉提供的观念支撑。 句华 杨腾原关键词:历史传统 公共管理 学科建设 学科自觉 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案例研究路径 被引量:1 2024年 推进中国 公共 管理 案例研究,是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路径。案例研究是公共 管理 学科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公共 管理 本土化发展和中西公共 管理 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中国 公共 管理 案例研究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探索。案例研究作为建构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增量,需学术共同体共同努力,着眼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积极开拓案例研究领域和公共 管理 跨学科研究,促进案例研究范式转换与研究方法创新,强化案例研究的实践与理论领域的交融互鉴,实现中国 公共 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 于水 范德志关键词:公共管理
相关作者
蓝志勇 作品数:128 被引量:1,105 H指数:1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管理 公务员 公共政策 公共价值 学习型组织 薛澜 作品数:371 被引量:8,079 H指数:5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应急管理 全球治理 危机管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 竺乾威 作品数:89 被引量:2,007 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管理 官僚制 政社分开 整体性治理 公共服务 何水 作品数:53 被引量:432 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资本 协同治理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束顺民 作品数:25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品牌经营策略 官僚制 市场化 公共管理 当代中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