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00篇“ 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道德
刘献君主编
关键词:思想史德育伦理学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经济伦理准则的探讨——基于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弘扬
2025年
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伦理准则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基于对“五德”的内涵与内在逻辑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其在现代性背景下进行的传承、转换和丰富,论证了其指导经济领域的引领性、合理性、规约性、明智性、实践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探讨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伦理准则的意义与价值。
魏国力任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五德市场经济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善”观念符号化表达研究
裴林茹
中国传统道德敬畏观的内在价值逻辑和现代转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2024年
传统道德敬畏观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道德原则的尊重和敬畏,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这种道德观念源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逻辑关系和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道德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进行道德建设的传统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道德敬畏观的本质内涵与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它强调对道德原则的尊重和敬畏,指向生命与自然,因而有必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现代转化,以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
李文静
关键词:历史渊源
恻隐之心为人立德——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原型”及其现代意义
2023年
作为“道德文明古国”,中国当下的道德问题不容忽视,亟需寻求为人立德之道。西方的现代道德筹划是可能的寻求方向,然而由于其思路难以解决人性与道德之间割裂的难题而宣告失败。回到中国古典道德传统可以发现,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原型”,亦即人心的先天直觉形式和感觉能力,孟子的“恻隐之心”提供了一条良好的立德之道:以人性与道德的连续性为基础,恻隐之心为人立德思路在社会道德文化层面展开为“恻隐—仁—道德系统”的生成过程,在个人道德挺立层面展开为“恻隐—扩充—成人”的成德过程。恻隐之心为人立德思路的现代意义在于指引保存并扩充人的恻隐感觉能力,以生成普遍的善意和相应的善行,使人成为道德的人。
彭文超马贺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恻隐之心立德
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被引量:1
2023年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体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中包含深刻的现代性意蕴。中国传统道德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树立价值观自信。只有“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习近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为我们在当今时代如何激活传统道德的生命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崔海亮王玉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和当代价值
2022年
一、道德评价的内涵和民族差异性道德评价的前提是必须承认道德价值的实在性和客观性。道德价值是人类基于自身的道德需要确立的一种价值形态。在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它居于基础地位,但它具有最稳固的特性。人类价值体系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等多种形态。
向玉乔
关键词:道德价值中国传统道德道德评价价值体系道德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和当代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向玉乔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被引量:1
2022年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兼顾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育人优势,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审视影响“三全育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相关因素,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稳定的知识和环境基础。
刘合新
关键词:德育教学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1990—2021年中国传统道德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年
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网站上进行检索,选取学术期刊、图书、硕博论文、会议、学术辑刊部分的文献资料,共计检索出3677篇文献。选取1990年至2021年这一时间阶段,除去重复的内容和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明显无关的文献资料后,使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聚类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一)中国传统道德产生的原因分析;(二)中国传统道德的特征;(三)中国传统道德的具体内容;(四)中西道德的比较分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传统道德教化在施行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方法、宝贵经验,这些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应当在正确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下,从中汲取深厚力量,优化教育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构建起既具备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刻文化、思想底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王景婷方贤绪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CITESPACE

相关作者

李承贵
作品数:251被引量:53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 儒学 佛教 佛教观
肖群忠
作品数:190被引量:1,78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 孝道 伦理 儒家 美德
肖立斌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传统道德 对立统一 信仰 上市公司 道德
罗国杰
作品数:104被引量:75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道德建设 集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观
柴文华
作品数:188被引量:279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 现代新儒家 儒家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