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88篇“ 中医正骨“的相关文章
- 中医正骨
- 根据2013年“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第三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对《中医骨伤科基础》二版教材进行再版修订编写。再版仍然立足于农村基层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编写模块增添了导学、知识链接、复习思考题;较二版增编了相应解剖、病...
- 莫善华主编
- 中医正骨
-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类专业教材之一。此为第二版。此次修订,将按湖南株洲会议、安徽芜湖会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第2版修订及新增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
- 王永渝编著
- 关键词:中医伤科学
- 一种中医正骨复位椅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正骨复位椅,包括固定安装在坐垫下端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插接有用于限位的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
- 朱瑶
- 一种中医正骨腕关节固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正骨腕关节固定装置,涉及矫形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端顶部设有手臂固定组件,且底座后端顶部设有手掌固定组件,所述手臂固定组件包括半圆海绵垫,所述半圆海绵垫的两端外侧均连接有弧板,相对于现有技术...
- 仇雪峰仇文奎
- 《中医正骨》杂志投稿须知(2025年版)
- 2025年
- 《中医正骨》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是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本刊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性强、办刊定位准确、发行量大、图文并茂等特点。
- 关键词:中医正骨办刊定位中医特色中医骨伤科
-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脊柱骨伤的临床效果评估
- 2025年
- 分析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对脊柱骨伤患者临床疗效及触觉评分、运动评分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86例脊柱骨伤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43),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对照组(n=43),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VAS、Barthel、Fugl-Myer评分、触觉评分、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没有差别(P>0.05),VAS评分降低(P<0.05),触觉评分升高(P<0.05),Barthel、Fugl-Myer评分没有差异(P>0.05),手术、住院时间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脊柱骨伤在缓解疼痛、改善触觉功能和减少术后出血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尽管与传统开放手术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评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能够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且具备较好的临床可操作性,值得在脊柱骨伤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高佳丽
-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小针刀传统开放手术
-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
- 2025年
-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EFDR)治疗时,予以中医正骨手法(TCB-ST),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收录时间范围:分别设定2023年1月、2024年1月为起始、截止时间;以EFDR进行举例;共计总数为76例;且其均来自卫生院;对76例样本进行分组时,依照单双号法进行,其中单号命名为A组,双号命名为B组,各组统计占比=38:38;分别对其予以常规、TCB-ST疗法。统计A组vsB组指标:临床效果等。结果 疼痛(VAS)评分,B组较A组更低;肿胀评分,以B组比A组低;腕关节功能(GW)评分,较之于A组,B组偏低;各项临床时间指标对比,B组均比较短;临床治疗效果:B组比A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以B组较A组更低,均(P<0.05)。结论 TCB-ST治疗EFDR,具备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肿胀程度均有所缓解,腕关节功能得以改善,康复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骆阳
-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低周波治疗妊娠相关下腰痛(产后)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探讨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研究中医正骨手法联合低周波治疗妊娠相关下腰痛(产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9年六月到2021年四月间住院的94例经阴道分娩(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94名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患者。对照组以低周波为基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药推拿为基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腰痛 ODI评分,腰椎 JOA评分,同时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较治疗组显著提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及腰痛 ODI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JOA积分较对照组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低周波治疗PLBP(产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第12肋骨与臀折区域之间的疼痛,增加有效率,改善腰骶及骶髂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 林伟龙于玲欢童奇乐
-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低周波
- 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Cobb角与脊柱旋转角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及对Cobb角与脊柱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予以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obb角与脊柱旋转角度、脊柱侧屈肌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脊柱旋转角度低于对照组,脊柱左侧屈肌力、右侧屈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Cobb角、脊柱旋转角度与脊柱侧屈肌力。
- 李金辉赵明宇于海玲张向东廉杰原敏张荣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 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
- 2025年
- 探讨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针对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集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运用随机化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含60名患者。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的正骨推拿和温针灸治疗。经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颈椎功能指数、椎动脉流速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超过对照组的81.7%(P<0.05)。研究最终表明,结合中医正骨推拿与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加速颈椎功能恢复,改善椎动脉血液流动,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方法 具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 霍艺伟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温针灸
相关作者
- 曹慧

- 作品数:113被引量:37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卷积神经网络 中医正骨 骨折模型 正骨手法 正骨
- 张俊忠

- 作品数:140被引量:4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中医正骨 骨折模型 中医药疗法 康复 骨折
- 魏德健

- 作品数:42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正骨 骨折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正骨 传感器
- 杜双庆

- 作品数:53被引量:2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膝骨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正骨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关节炎
- 李振阳

- 作品数:31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正骨 中医正骨 正骨手法 骨折模型 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