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篇“ 东部农业区“的相关文章
青海东部农业区不同作物的盐碱适应性及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开展青海东部盐碱不同作物的盐碱适应性及改良效果评价,对于改善盐碱土壤生态环境和提高盐碱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探究燕麦、油菜、蚕豆、毛叶苕子、玉米、甜高粱6种作物在重度盐碱化土壤(全盐含量8.30 g/kg)中的生长、盐分吸收特征和根际土壤盐碱特征,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灰色关联度对盐碱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毛叶苕子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26012 kg/hm^(2)和26515 kg/hm^(2);②蚕豆的地上部分Na^(+)含量最高,为9.49 mg/g,甜高粱的地上部分K^(+)含量最高,为18.94 mg/g,而作物地上部分Na^(+)和K^(+)吸收量最高的作物分别为油菜(64.30 kg/hm^(2))和毛叶苕子(458.47 kg/hm^(2));③种植6种作物后根际土壤含盐量均有所减少,降低了88.87%~91.81%,种植毛叶苕子的土壤全盐含量最低,为679.51 mg/kg,种植玉米的土壤碱化度显著低于其他作物,为10%;④熵权法结果表明作物地上K^(+)吸收量权重最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较高的3种作物分别为毛叶苕子、油菜和燕麦。【结论】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毛叶苕子、油菜和燕麦可作为先锋作物在盐碱胁迫地进行种植。
于嘉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关键词:盐碱地作物适应性土壤改良综合评价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
2024年
为调查青海省的花椒种质资源,文章调查收集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7个县()的花椒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植物学表型性状、株型、枝条、叶片、果实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份花椒种质资源19项表型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在7.26%~59.82%之间,整体变异系数平均为18.17%,变异系数最大的指标为单个果穗果实数量,为59.82%;出皮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26%。花椒枝条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43%~21.94%之间,叶片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4.14%~19.73%之间,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26%~59.82%之间。37份样本的19个表型性状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花椒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今后深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王黎明顾文毅祁银燕
关键词:花椒种质资源调查表型性状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种类初步调查被引量:1
2024年
为初步明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种类及其分布,本研究采用5点取样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煤污病,圆斑病,局部地有青枯病、疯顶病和瘤黑粉病。其中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链格孢叶斑病和高粱柄锈菌引起的锈病在各地都有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在大通县发生严重;此外,对7个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调查发现甘甜糯2号和铁研53品种发病严重;其次是金冠597、黑糯57和豫玉223个品种发病较严重;旱糯1号和甘玉甜糯214病害发生且危害较轻,较抗煤污病和瘤黑粉病。本研究初步明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为后续病害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马学青孔天赐祁鹤兴
关键词:青贮玉米病害种类
近五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冰雹统计特征及预警指标分析
2024年
针对2016-2020年共5年青海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选取37个致灾冰雹日进行了雷达产品特征分析、探空物理量参数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主要发生在6-9月,其中6-7月为致灾冰雹多发期,占全年冰雹总次数的54.2%。冰雹在一天之内一般都发生在14-20时,占72.6%,其他时段发生冰雹的频率较小。(2)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次数最多的域为湟中、互助和大通,致灾冰雹次数均超过10次,分别为14次、14次和11次,占总致灾次数的41%;乐都、化隆、民和等地发生次数次之。(3)建立了雷达产品特征的预报判别指标:组合反射率因子(CR)预警指标为56 dBZ,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预警指标为17 kg/m^(2),回波顶高(ET)预警指标为10 km,质心高度(HT)预警指标为3.9 km,反射率因子大于50 dBZ的高度预警指标为4.5 km。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马丽买永瑞黄甜甜梁靓
关键词:冰雹雷达预警指标
青海东部农业区麦秆和绿肥还田下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2024年
研究麦秆和毛叶苕子还田下土壤团聚体特征,探究长期传统耕作土壤添加麦秆和毛叶苕子对土壤团聚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青海东部农业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CK)、仅麦秆还田(W)、仅毛叶苕子还田(G)以及麦秆-毛叶苕子联合还田(W+G)处理,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麦秆和毛叶苕子还田均显著提高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土壤团聚体R_(>0.25)百分含量,其中麦秆还田处理比对照分别高67.80%、17.66%,毛叶苕子还田处理比对照分别高91.53%、23.03%。2种筛分方式下,R_(>0.25)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G>W+G>W>CK。毛叶苕子单独还田以及麦秆和毛叶苕子联合还田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以及分形维数(D),毛叶苕子还田处理比对照分别低43.05%、22.58%、6.25%,麦秆-毛叶苕子联合还田处理比对照分别低28.15%、36.08%、5.94%。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与>0.2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质量直径均与>0.2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麦秆-毛叶苕子联合还田具有更高的团聚体稳定性,且有较小的分形维数,进而具有较好的抗蚀能力。因此,麦秆-毛叶苕子联合还田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土壤肥力保育的有效措施。
刘婷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关键词:麦秆毛叶苕子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
青海东部农业区短时强降水要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利用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地面气象要素填图、FY-2和FY-4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202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和发生时的要素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如下:青海东部农业区短时强降水北多南少,多数发生于8月中下旬,其中午后至傍晚发生频率更高;短时强降水过程前具有升压、降温、增湿的特征,前1小时比前3小时的特征变化更明显;七成以上短时强降水发生时段从低到高各层垂直上升速度均为负值,另外地形辐合抬升对于降水有很大贡献;红外云图特征可分为椭圆状云团、带状云系、斜压叶状或逗点云系三类,降水强度与相当黑体亮温呈反比;短时强降水时段的强回波质心高度偏低,组合反射率、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与降水量基本呈正比。分析结果可为未来青海东部农业区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报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晁乾红张变变赵明璐车婧
关键词:东部农业区短时强降水卫星云图雷达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多点联合防雹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雹云发展变化的物理过程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冰雹云,总结人工防雹作业经验,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环境条件、回波演变及效果检验等方面,对2020年7月1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次多点联合防雹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图上多个对流单体的合并,有利于雹云进一步发展;作业后回波最大强度、30 dBZ回波顶高、CR≥45 dBZ回波面积等均明显减弱;作业后5 min,作业平均雨量出现跃增现象。在雹云跃增阶段、移动方向前沿进行多点联合过量播撒作业,能起到良好的防雹效果。
朱世珍龚静张玉欣王丽霞张博越
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人工防雹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温整体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且最低温度的升温程度普遍高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从域来看,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气温增温强于南部增温;从季节来看,冬半年升温高于夏半年;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降水明显变化主要发生在4-10月,在作物产量形成非常关键的7-8月东部农业区部分域降水减少较为明显。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农业生产现状、进一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展防灾减灾、持续高效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赵海玲曹正娇李晓琳赵全宁
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平均初霜日出现在9月9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9日—5月27日,平均无霜期为105~194 d,平均霜冻日数为140~199 d。大部分地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冻日数减少,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初最明显。气候变暖影响到初、终霜冻日数的明显变化,早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晚霜冻的出现会对处于苗期的作物产生危害。
赵海玲杨璐赵全宁
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农作物
基于Suomi NPP/VIIRS数据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夏季土壤水分监测模型的应用研究
2023年
土壤水分是量度干旱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如何对其有效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各界致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基于Suomi NPP/VIIRS数据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NDWI、植被状况指数VCI,分别构建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3种土壤水分监测模型,利用连续的野外定点观测数据及生态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并在2017年夏旱过程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2012—2016年模型回代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优(RMSE为4.4%),其次为VCI指数模型(RMSE为4.7%),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5.2%);2018—2020年夏季互助遥感检验场定点观测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好(RMSE为3.8%),VCI指数模型次之(RMSE为5.0%),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8.8%);2017年夏季干旱过程中,TVD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发展过程及分布范围与实际旱情情况相符,而NDW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分布范围明显偏小,VCI指数模型甚至不能反映旱情缓解、解除期的变化。
李素雲陈国茜祝存兄乔斌史飞飞曹晓云周秉荣
关键词:土壤水分

相关作者

张鑫
作品数:271被引量:1,515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水资源 实验舱 干旱 水资源承载力
林春英
作品数:41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冰雹 黄河源区 人工防雹 人工影响天气
廖清飞
作品数:8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干旱指标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颜亮东
作品数:131被引量:627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天然牧草 枸杞 发育期 气象条件
姚瑶
作品数:9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干旱指标 遥感监测 遥感 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