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 篇“ 东秦岭钼矿带 “的相关文章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在东 秦岭 钼矿 带 找矿中的实践 2022年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汤中立院士根据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勘查实践提出的理论,其实质就是对"岩浆通道成矿系统"的深层次认识.东 秦岭 钼成矿带 作为世界最大的钼矿 带 ,其钼矿 床多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角砾岩型,均表现为岩体出露面积小,钼资源量较大,品位高的特点.文章总结了东 秦岭 钼成矿专属性特征,小型含矿岩体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小岩体形成大型矿床的机理. 蒋松林 田景荣关键词:钼矿床 找矿实践 东秦岭 关于东 秦岭 钼矿 带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问题与探讨 东 秦岭 钼矿 带 上的重要矿床秋树湾铜钼矿 不仅发育斑岩型以及矽卡岩型矿化,还发育有爆破角砾岩筒型矿化,这将有利于该成矿带 钼矿 成矿机制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尤其是更加有利于揭示该成矿带 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另外,近期的研究还显示,... 成永生 秦臻关键词:成矿机制 地球动力学 成矿元素 东 秦岭 钼矿 带 成矿特征及其与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 带 的对比被引量:29 2009年 东 秦岭 钼矿 带 是中国最主要的钼矿 带 ,钼矿 呈近东 西向展布。钼矿 以斑岩型为主,从南到北,钼矿 带 钼矿 大体有斑岩Cu-Mo矿、斑岩Mo矿、斑岩Au-Mo矿分带 的趋势,与从俯冲带 到克拉通边缘斑岩Cu矿、斑岩Cu-Mo矿、斑岩Mo矿依次发育的分带 现象相似,表明钼矿 的形成与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俯冲有关。根据钼矿 Re-Os年龄资料统计钼矿 分为~220Ma、~140Ma和~110Ma三期,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碰撞造山后伸展和中国东 部岩石圈减薄。钼矿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83℃~424℃;平衡盐度介于0.61%~42.5%。流体包裹体水的δD介于-100‰~-40‰,δ18OH2O介于-4.3‰~8.7‰;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水的δD和δ18OH2O分别变小,表明钼矿 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东 秦岭 钼矿 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7.12~17.89、207Pb/204Pb=15.23~15.70、208Pb/204Pb=37.57~39.10,与区域下地壳铅同位素一致;小斑岩体的Sri=0.705~0.714,δ18O=7.2‰~12.1‰,与I型花岗岩的锶、氧同位素相一致,表明钼矿 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东 秦岭 钼矿 带 的钼资源总量占中国钼资源的51%以上,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 带 (Climax and Hender-son)的钼资源总量占美国钼矿 资源的42%以上,美国和中国的钼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两钼矿 带 是世界钼资源高度集中的两个区域。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 带 位于美国中西部、美洲克拉通西缘;钼矿 主要形成于33~18Ma,稍晚于拉腊米(Laramide,75~54Ma)陆内造山运动;钼矿 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东 秦岭 与克莱马克斯两钼矿 带 相比:1)两钼矿 带 都位于克拉通边缘;2)两钼矿 带 的钼矿 化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体都为花岗斑岩小岩体;3)两钼矿 带 钼矿 的辉钼矿 平均丰度分别为0.073%~0.140%和0.171%~0.264%,东 秦岭 钼矿 的丰� 魏庆国 原振雷 姚军明 陈伟 陈伟 乔波关键词:东秦岭 钼矿 斑岩矿床 东 秦岭 钼矿 带 内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被引量:81 2009年 东 秦岭 钼矿 带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 控制着钼矿 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 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 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 带 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 带 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 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 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Ma和221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Ma)。 黄典豪 侯增谦 杨志明 李振清 许道学关键词:RE-OS年龄 东秦岭钼矿带 东 秦岭 钼矿 带 南泥湖-上房沟花岗斑岩成因及其对钼成矿作用的制约被引量:64 2009年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 产区,钼矿 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 -大别造山带 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 秦岭 钼成矿带 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包志伟 曾乔松 赵太平 原振雷关键词:东秦岭 成矿作用 过铝质花岗岩 扬子克拉通北缘 成岩物质来源 东 秦岭 钼矿 带 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被引量:112 2001年 东 秦岭 钼成矿带 呈近东 西向沿华北大陆南缘地球化学边界展布 ,矿化表现为等间距北东 向成串产出。在洛南—栾川地区深部是一个轴向近东 西向且向西倾伏的幔向斜 ,其走向控制了华北块体南缘地球化学边界。沿北北东 向的重力梯度带 方向上 ,刚性的结晶基底发生隐性的构造破裂组合或不均匀调整作用。它们与古大陆边缘相平行的深断裂束互相叠加 ,形成格子状分布的深断裂组合 ,控制了壳幔同熔型花岗岩浆的侵位 ,形成一系列中酸性小岩体。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 ,构成了巨量的钼、钨、锌、铜、金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和同位素年龄表明 ,控岩控矿构造与岩浆活动发生在燕山期 。 张正伟 朱炳泉 常向阳 强立志 温明星关键词:花岗斑岩 钼矿床 成矿背景 成矿地质 同位素年龄 东 秦岭 钼矿 带 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以东 秦岭 地区南泥湖、石宝沟、火神庙及老君山岩体为代表,将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它们在时空上、化学成分及岩浆演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对揭示成矿作用及其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杨荣勇 徐兆文 陆现彩 任启江关键词:成矿岩体 钼矿床 岩浆演化 东 秦岭 钼矿 带 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的研究 王金辉关键词:东秦岭 东 秦岭 夜长坪钼矿 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2024年 夜长坪钼矿 床位于东 秦岭 钼成矿带 中段,其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其次为斑岩型。在东 秦岭 钼成矿带 ,针对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钼矿 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相对较少,其流体演化特征及成矿作用机制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夜长坪钼矿 床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石英-钾化阶段(Ⅰ阶段石英)、石英-辉钼矿 阶段(Ⅱ阶段石英,主成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石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阶段石英)。对上述Ⅰ—Ⅳ阶段石英采集包裹体样品进行岩相学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及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WG型(NaCl-H_(2)O富气型)、WL型(NaCl-H_(2)O富液型)、C型(CO_(2)型)和S型(含子晶型)。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依次集中在380~437℃、331~370℃、312~320℃和257~350℃,对应的平均盐度(NaCleqv.)分别为10.83%、9.29%、7.16%和4.51%,成矿流体从早阶段高中温、中高盐度与富(含)CO_(2)的NaCl-H_(2)O-CO_(2)体系逐渐演化为晚阶段中低温、低盐度与贫CO_(2)的NaCl-H_(2) O体系。流体混合作用导致流体的温度下降、盐度降低,流体由氧化状态转化为还原状态,由此造成流体中的Mo元素溶解度大幅降低并迅速卸载与沉淀富集成矿。进一步根据“岩浆流体-建造”成矿体系,构建了矿区(床)尺度成矿模式。 丁高明 晏国龙 王坤明 许永中 唐一昂 刘骥阳关键词:东秦岭钼矿带 流体包裹体 东 秦岭 钼多金属成矿带 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东 秦岭 钼矿 带 蟒岭矿集区南部侏罗系华阳村组底部出露一套粗面英安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定年,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50.92±0.70)Ma(95%置信度;MSWD=0.19),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类似于中国东 部燕山期C型埃达克质岩,表现为高硅(w(SiO2)=59.75%~60.97%)、铝(w(Al2O3)=15.84%~16.01%)、钾(w(K2O)=3.74%~3.89%)、锶(w(Sr)=286×10-6~338×10-6),高Sr/Y比值(20.85~24.53),低镁(w(MgO)=2.37%~2.66%)、镱(w(Yb)=1.30×10-6~1.50×10-6)、钇(w(Y)=13.3×10-6~15.4×10-6),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0.27~12.25),具有弱的正Eu异常(1.21~1.37),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U、K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相当于含10%的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已经发生构造体制的转换,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地壳加厚,加厚的基性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 上升,喷发形成该套粗面英安岩,可能代表了燕山运动B幕的岩浆事件。综合研究认为,华阳村组粗面英安岩与调查区内多金属成矿关系作用不大,由于形成了特殊的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势必引起下地壳的折沉作用,随着拆沉作用的持续进行,地壳减薄导致周围软流圈地幔上涌,含有Mo、Cu等成矿元素的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地带 侵入就位,并在上升过程萃取了围岩中的Pb、Zn、Ag、Au等成矿元素,形成调查区内蟒岭含矿斑岩体、蟒岭西侧含矿小斑岩体以及同期的黄家沟-上铺子一带 脉状铅锌银矿体。 郭岐明 赵江林 陈清敏 王强 高勇浩 杜彪 张栓厚关键词:埃达克岩 成矿意义 东秦岭钼矿带
相关作者
原振雷 作品数:25 被引量:454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研究主题:矿产资源 东秦岭 地质环境 HF同位素 钼 李诺 作品数:31 被引量:726 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钼矿床 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 成矿流体特征 黄典豪 作品数:31 被引量:1,012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钼矿床 铅-锌-银矿床 铼 辉钼矿 矿物学特征 武广 作品数:143 被引量:1,377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规律 大兴安岭南段 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 赵太平 作品数:116 被引量:2,534 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地质意义 熊耳群 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