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篇“ 东海原甲藻“的相关文章
- 一种东海原甲藻的快速显色检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东海原甲藻的快速显色检测方法,本发明中的引物组包括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PD3‑F3,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PD3‑B3,序列如SEQ ID NO....
- 甄毓杨超王虎
- 不同增殖速度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周期及转录组比较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不同增殖速度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特点以及内在调控机理,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比较了两种不同增殖速度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周期时相差异,并利用RNA-seq技术对两组细胞转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增殖速度较快的实验组,增殖速度较慢的实验组S期更短,且部分细胞阻滞在G2/M期。因此,S期的持续时间和G2/M期转换是否被阻滞可以决定东海原甲藻的增殖速率。两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程度最大且富集最显著的GO分类均与微管和细胞骨架有关,暗示两实验组细胞周期进程的差异由细胞中的微管动态变化不同造成。注释到49个细胞周期蛋白编码基因、74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编码基因和26个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编码基因。其中,1个CYCB和2个CDK1基因与调节东海原甲藻G2/M期阻滞有关,1个CYCA、1个CYCU、4个CDK2和1个Cdc48基因与藻细胞S期进程调控有关。
- 赵鹏珍王云龙马欣云全为民李楠楠陈渊戈范瑞良张海燕徐清欧阳珑玲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赤潮
- 一株可降解膦酸酯东海原甲藻共生细菌的分离及其促藻效应
- 2024年
- 海洋中的膦酸酯(C-P键有机磷)是可供浮游植物利用的一种潜在磷源。甲藻自身无法直接利用膦酸酯,但是其共生细菌可将膦酸酯降解为磷酸盐,从而促进藻细胞的生长。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特定菌株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2-氨基乙基膦酸(2-AEP)作为唯一磷源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进行培养,对其中的共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初步得到5种细菌。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其中一株尹氏菌属细菌Yooniasp.PD-AEP-1中存在两种C-P裂解酶途径。通过藻菌共培养实验对菌株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将藻细胞处理至磷饥饿状态之后,同时加入2-AEP与PD-AEP-1悬液,与只加2-AEP或只加细菌悬液的条件相比,藻细胞生长速率和体系内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同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非光化学淬灭值则明显降低,表明PD-AEP-1具备将2-AEP降解为磷酸盐的能力,进而缓解了东海原甲藻细胞的磷限制状态,有效促进了藻细胞的生长。该研究表明,东海原甲藻共生细菌在降解膦酸酯从而为藻细胞提供磷源方面扮演着一定角色,这一过程很可能有助于东海原甲藻赤潮的暴发,凸显了海洋生态系统中藻-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崔玉栋刘鸿环陈锦雪
- 关键词:膦酸酯东海原甲藻共生细菌赤潮
- 舟山嵊泗海域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东海长江口海域常见赤潮藻类,2020—2022年以舟山嵊泗海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该片海域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水环境因子(pH、盐度、水温、溶解氧、叶绿素a、浑浊度、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在2020年月均密度最高;中肋骨条藻主要集中于S5号站位,密度远高于其他采样点。经过主成分分析,除5月份以外,2022年样品表现为盐度越大叶绿素a浓度越低;相关性分析时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关系;中肋骨条藻与亚硝酸盐—氮、氨—氮、叶绿素a、水温、pH呈较强正相关关系。
- 边佳胤李晓钰崔晨曦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
- 一种提高海洋细菌对东海原甲藻赤潮溶藻效应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海洋细菌对东海原甲藻赤潮溶藻效应的发酵方法,对交替单胞菌FDHY‑03进行活化培养,接种到优化培养基中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在发酵培养基中,于发酵罐中培养;将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将菌粉制备双...
- 石新国谢辉陈剑锋郭毅松
- 香樟和银杏落叶海水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藻效应及其有效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寻找防治赤潮的有效手段,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落叶作为抑藻制剂材料,探究其常温海水浸提液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化感抑制效果,并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了香樟和银杏海水浸提液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香樟和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96 h半效应浓度(96 h-EC50)分别为1.23 g·L^(-1)和1.22 g·L^(-1)。高浓度香樟叶浸提液(≥3.0 g·L^(-1))处理72 h时即可使大量东海原甲藻细胞破裂,96 h时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率高于70%,且在第8天仍可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起效快,处理24 h时,高浓度试验组(≥3.0 g·L^(-1))中东海原甲藻基本失去游动能力,处理96 h时,浓度≥2.0 g·L^(-1)的银杏叶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另外,从香樟叶浸提液中共分离鉴定出了芳樟醇、橙花叔醇、桉油烯醇和桉叶油醇等可能具有化感作用的萜类物质,从银杏叶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了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等可能具有化感作用的黄酮类物质,其中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96 h-EC50为1.25 mg·L^(-1);24 h时,4.0 mg·L^(-1)橙花叔醇即可使大量藻死亡,并使藻细胞丧失游动性;96 h时4.0 mg·L^(-1)橙花叔醇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达到了99.55%,所以橙花叔醇是一种有潜力的抑藻活性成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机理及制备复方抑藻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 王文卿沈盎绿
- 关键词:香樟银杏东海原甲藻化感作用
- 银杏叶提取液和橙花叔醇及其复方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分子机理研究
- 钱艾雪
- 不同温度下东海原甲藻的细胞死亡
- 2023年
- 东海原甲藻赤潮是我国最常见的赤潮,已经给我国海洋生态带来了严重后果,研究其赤潮消亡过程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来测定东海原甲藻在不同温度下(16、20、24℃)的细胞生长、死亡率及与死亡相关蛋白caspases-like的活性。结果表明:20℃下东海原甲藻细胞总数和存活细胞数量最多,但死亡率和其他2个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且有caspases-like活性的细胞比例和16℃组也无明显差异。可见,东海原甲藻caspases-like蛋白在低温条件下不全是执行PCD的功能,可能有辅助东海原甲藻适应低温的功能。
- 李璞昭李宇豪黄晓舟
- 关键词:赤潮东海原甲藻细胞程序性死亡
- 典型东海原甲藻赤潮过程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近二十年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在我国东海频繁引发赤潮,并已成为该海域的主要赤潮原因种之一。为研究该赤潮藻种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基于2019年5月浙江沿海赤潮发生区生态浮标和海洋台站的环境要素连续观测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三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持续的升温、降压、较高的湿度、较强的向岸风、充沛的营养盐以及海水盐度下降均是浙江沿海这几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的重要诱发因素;(2)赤潮暴发期间偏弱的风速,缓慢升高的水温和气温均利于赤潮的维持;(3)溶解氧、pH与赤潮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与赤潮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三者的变化推测主要是赤潮生物光合作用产物和有机体分解产物的增加所引起;(4)赤潮后期偏高的pH、较强风速、盐度回升、气压升高以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骤降均可加速赤潮的消亡。研究结果对认识东海原甲藻赤潮成因和生消机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今后该种赤潮预警防控提供借鉴。
- 何恩业王丹王丹李晓卢勇夺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赤潮主成分分析叶绿素A环境因子
- 常见陆生植物复方抑藻制剂对东海原甲藻的抑藻效应
- 自21世纪以来,随着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不断增大,赤潮防治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为我国海域赤潮的主要原因种,其暴发严重危害了水产养殖业和近海生态环境,亟...
- 王文卿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香樟银杏
相关作者
- 王修林

- 作品数:265被引量:2,658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赤潮 营养盐 海洋浮游植物 三维荧光光谱
- 吕颂辉

- 作品数:215被引量:1,4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赤潮 浮游植物 东海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球形棕囊藻
- 俞志明

- 作品数:246被引量:1,968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改性粘土 赤潮 藻华 粘土 有害藻华
- 徐宁

- 作品数:113被引量:1,206H指数:2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赤潮 环境因子 球形棕囊藻 东海原甲藻 尿素
- 段舜山

- 作品数:243被引量:2,673H指数:28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球形棕囊藻 海洋微藻 微藻 壬基酚 三角褐指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