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8篇“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章
C型臂X线机辅助微创手术在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C型臂X射线机辅助微创手术在不稳定性股骨骨折(IF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宜兴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IFF患者。将其以手术过程中选择上位机型/下位机型分为上位机型组(n=37)及下位机型组(n=23)。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受辐射剂量以及手术室有关部位辐射剂量。结果:上位机型组及下位机型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髋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位机型组与下位机型组的Harris评分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机型组医务人员头部、颈部及胸部受辐射剂量均多于下位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部及手部受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机型组门、窗、墙辐射剂量均高于下位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防护是降低医务人员辐射损害的关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下位机型C型臂X线机辅助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IFF,可明显减少辐射损伤。
胡益斌周林峰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C型臂X线机微创手术髋关节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行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髋关节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骨折的高龄患者可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相比保守治疗近期效果更理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张柏江
关键词: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加味桃红四物汤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气滞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4年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气滞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136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两组均68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4 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β-胶原特殊序列(CTX)明显更低,血清β-内啡肽(EP)、IL-10、护骨素(OPG)、骨碱性磷酸酶(ALP)明显更高,中医总症状积分明显更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术后开始下床时、开始负重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仿,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气滞血瘀型)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林永飞郭剑蔡冬华范少勇
关键词:加味桃红四物汤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气滞血瘀型
加味参芪四物汤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IL-6、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气血亏虚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t分别=9.19、12.18、12.94、-8.29、7.92、9.35、7.61、9.27、7.90,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1,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5,P<0.05)。结论对于PFNA内固定术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气血亏虚型)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对骨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王玲星李正文吕伟胜
关键词:参芪四物汤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炎症因子骨代谢
补肝益肾强骨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TGF-β1、tPINP、VEGF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护骨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骨折愈合时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65/69),对照组为82.61%(57/69),组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173,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和术后开始负重时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夏可莹谢水华
关键词: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骨代谢指标炎性因子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
2023年
目的:通过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外科技术治疗老年稳定股骨骨折,来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以及如何确保该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85例老年稳定股骨骨折患者,其中,43例PFNA治疗,42例DHS治疗,分别从术中时长、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估,以确保统计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85例患者中,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无死亡病例。PFNA组与DHS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时长、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老年稳定股骨骨折,髓内PFNA固定较髓外DHS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胡元斌李永顺刘冬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的临床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将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同时段中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对比中,各项手术指标数据均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数据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分数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分数较对照组髋关节功能分数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应用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更好,手术治疗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严骏祝思强
关键词: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Harris量表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淮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bone plate,LPFP)组(27例)和PFNA组(33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同时段的Harri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LPFP组治疗有效率92.59%高于PFNA组的8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患者的排气时、肠蠕动时、卧床时、住院时等手术指标均显著短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各项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3、7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PFNA组患者Harris、ADL及WHOQOL-100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FNA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手术效果,且预后效果较佳。
梁世晅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骨折(IFF)的效果。方法 96例老年不稳定性IF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402.52±56.50)ml、术后引流量(200.44±43.02)ml多于对照组的(188.65±30.52)、(65.50±20.45)ml,手术操作时(68.52±15.00)min长于对照组的(49.65±14.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82.68±6.04)、(75.50±5.8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5±5.54)、(67.85±6.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IF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利于术后髋关节康复,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于临床推广。
李相才蒋冬升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
内侧皮质复位状态对不稳定性股骨骨折PFNA内固定疗效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内侧皮质复位状态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骨折(IFF)疗效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20年09月至2023年03月期采用PFNA手术治疗不稳定性IF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杨可为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疗效

相关作者

周岳
作品数:36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移植 感染性骨缺损 万古霉素 精子
胡宁敏
作品数:64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缺损 感染性骨缺损 骨移植 植骨
禹宝庆
作品数:344被引量:1,955H指数:2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骨不连 生物力学 髋臼 髋臼骨折 内固定
龚春柱
作品数:30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外科学 髋关节发育不良
孙红振
作品数:176被引量:703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救治 关节成形术 脊髓损伤 严重多发伤 人工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