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9篇“ 不同海拔“的相关文章
云南不同海拔高度籼稻产量差异形成分析
2025年
以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云南不同海拔高度对籼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降低,籼稻本田生育期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升高2.4~2.5℃,昼夜温差、日平均湿度和日平均太阳辐射差异较小。海拔降低、温度升高导致籼稻本田生育期缩短,总叶片数减少,孕穗期和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和总叶面积指数降低,孕穗期至成熟期地上部分群体干物重降低,最终籼稻产量显著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减少。该研究为云南地区水稻生产制定合理的栽培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夏琼梅岩三胆卓晓芳龙瑞平朱海平李贵勇杨久杨从党
关键词:籼稻海拔高度气象因子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气温的变化特征
2025年
利用1981—2020年青藏高原100个国家基准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研究近40 a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平均的青藏高原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为4.01℃、11.93℃、−2.29℃和14.22℃;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率分别为0.319℃/10 a、0.284℃/10 a和0.384℃/10 a,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0.206℃/10 a,海拔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较一致,从青藏高原西北向东南侧逐渐递增。(2)青藏高原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00~2999 m、3000~3999 m、4000 m以上海拔高度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在海拔4000 m以上增温趋势最明显;气温日较差在三个海拔高度范围内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海拔越高下降趋势越明显。(3)高原地区不同年代际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的变化并不一致,但所有年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降幅和增幅在海拔高度4000 m以上均最为明显。平均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增温率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海拔4000 m以上达到最大,分别为0.339℃/10 a和0.441℃/10 a;最高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平均增温率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呈减少趋势,在海拔4000 m以上达到最小。
次旺扎西旦增伦珠次央巴桑曲珍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海拔高度日较差
华北落叶松不同海拔更新苗对移栽地海拔的适应性差异
2025年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不同海拔更新苗对移栽地海拔的适应性规律,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适应性营造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以关帝山林区同一坡面高海拔(2400 m)和低海拔(1600 m)带4~5年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苗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海拔更新苗分别移栽至4个海拔带(1600、1900、2100和2400 m);移栽1年后,测定不同海拔更新苗叶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养分利用和积累特性及新生枝生长等指标,分析其随移栽地海拔变化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不同海拔更新苗大部分叶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新生枝长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高海拔苗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及新生枝基部直径均低于低海拔苗,总体表现出光合效率较高、光补偿点较低、水分利用能力较强和可溶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特点;且上述特征总体随移栽地海拔与源海拔差异增大而更明显。华北落叶松高海拔更新苗具有一定叶表型、光合生理、水分和养分利用及抗性生理优势,有利于其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中开展高海拔带山地育苗具有潜在优势。
冯晓宇吕世琪张芸香
关键词:海拔梯度移栽华北落叶松
不同海拔高度下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粒子特性的仿真研究
2025年
电晕放电作为等离子体的一种重要获取手段,它的放电特性及其降解能力与所处空气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对电晕放电特性和等离子体降解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COMSOL软件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放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电流波形、影响等离子体降解能力的电子密度、平均电子能量等物理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环境温度越低,电流脉冲峰值越高,频率越高,脉冲启动时间越提前.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减小、下降时间增大.同时,电子密度以及平均电子能量也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冷雪健金福宝马山刚陈科元
关键词: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电子密度
杭州不同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及内源激素差异比较
2025年
【目的】通过比较杭州地区不同海拔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营养物质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从生理水平揭示杭州低海拔地区甜樱桃产量较低的原因。【方法】以萨米脱为试材,比较杭州高山和平地地区在休眠前、休眠中、花芽萌动前花芽内含物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对两地各阶段花芽内含物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RA-SVM模型分析花芽质量和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两地区甜樱桃在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内含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含量的水平不同。在花芽萌动前,高山地区甜樱桃花芽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平地的1.22倍;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是平地的1.21、1.18、1.11倍;细胞分裂素(CTKs)和赤霉素(GAs)的含量均高于平地,CTKs/GAs比值是平地的1.02倍。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休眠期的积累,高山地区甜樱桃花芽内含物含量已高于平地,直至花芽萌动前仍高于平地。GRA-SVM模型分析表明花芽质量与花芽内含物各指标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结论】杭州低海拔地区甜樱桃自休眠中至花芽萌动前花芽内含物含量的整体水平较高山地区低,利用GRASVM模型可进一步揭示某些内含物含量偏低是造成低海拔地区甜樱桃花芽质量较低的内在生理原因。
张琛刘辉阮若昕骆慧枫黄康康郗笃隽裴嘉博沈国正
关键词:甜樱桃内源激素海拔
不同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研究
2025年
背景随着高海拔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氧化应激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探讨其相关性或许可为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目的分析海拔对Hcy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血压、Hcy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探讨Hcy水平与血压、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玉树地区(海拔3800~4200 m)高血压患者60例(高海拔高血压组)、健康受试者30例(高海拔健康组);纳入西宁地区(海拔2260 m)高血压患者60例(低海拔高血压组)、健康受试者30例(低海拔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检测Hcy代谢酶基因多态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Hcy、血压、血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受试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服药史、高血压家族史、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高血压组Hcy、收缩压(SBP)、舒张压(DBP)、GSSG高于高海拔健康组、低海拔高血压组,NO、SOD低于高海拔健康组、低海拔高血压组(P<0.05);高海拔健康组SBP、DBP、GSSG高于低海拔健康组,SOD低于低海拔健康组(P<0.05);低海拔高血压组Hcy、SBP、DBP、GSSG高于低海拔健康组,SOD低于低海拔健康组(P<0.05)。不同海拔地区高血压组受试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A1298C、蛋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地区健康组受试者MTHFR C677T、MTHFR A1298C、MTRR A66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高血压患者MTHFR C677T位点中CC基因型56例(46.67%),CT基因型43例(35.83%),TT基因�
张柠樊世明任明沈有录马艳梅窦小红普措鲁星琴黄强薛睿王福彦林莹张吉辉田辉珍韩萍韩玉娟韩淑萍刘青灵卢天龙芦永良鄂维建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MTHFR基因多态性氧化应激
温州市不同海拔极端降水时空演变
2025年
基于温州市58个雨量站点1970—202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9个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海拔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各极端降水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和1日最大降水量等极端降水指数都随时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和降水日数等指数在温州市的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递减;极端降水阈值在空间上差异明显。
毕可心董增川李大勇贾海勇朱圣男戴钰
关键词:极端降水海拔梯度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
2025年
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有助于解析土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认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热动态特征,从而揭示环境要素对碳循环的影响。以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盐基离子、热重曲线特征、热稳定性参数及热稳定性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理化性质除容重(BD)、pH和有效磷(AP)外均呈现递增的趋势;盐基离子主要富集在低海拔地区;TG(Thermogravimetry,热重)曲线所反映的质量损失速率增大;DTG(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热重微分)曲线在中低海拔呈双峰趋势,在高海拔呈现单峰趋势;中低海拔TG-T50(SOC质量减少一半时对应的温度)相对较高;随海拔升高,Exo1/Exot(较低温度分解下SOC/总分解SOC)逐渐增加,而Exo2/Exot(较高温度分解下SOC/总分解SOC)逐渐减少,表明贺兰山西坡低海拔土壤有机碳的热稳定性较高;理化性质和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平更高;SOM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的主导因素。综上,贺兰山西坡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低海拔土壤有机碳含有更多耐热成分且相对更加稳定。
魏佳媛任侠袁丽丽王晓勤赵娅茹李慧李冰吴梦瑶陈林李学斌庞丹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热稳定性海拔梯度盐基离子
2022-2023年中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气象要素梯度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中昆仑山北坡既包含绿洲、荒漠及其过渡带等不同下垫面,又囊括沙漠和高原气候,由北向南生态环境差异大,气候变化多端,然而由于山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象台站较少且分布不均,给该地区气象要素的研究带来了一定挑战,致使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掌握尚不全面,因此开展关于中昆仑山北坡气象要素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利用中昆仑山北坡9个不同海拔气象台站连续一年(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的气象要素数据,探究该山区1.5 m高度处近地面气象要素随海拔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风向变化显著,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1738~3044 m的站点受山谷风影响,存在两个主导风向且风速日变化呈“双峰型”;(2)中昆仑山北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Temperature lapse rate,以下简称TLR)均低于标准大气气温直减率,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TLR_(mean)、最高气温垂直递减率TLR_(max)和最低气温垂直递减率TLRmin分别为-0.56℃·(100m)^(-1)、-0.60℃·(100m)^(-1)和-0.47℃·(100m)^(-1),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夏季陡,冬季浅;(3)不同海拔存在多个逆温层和逆湿层,逆温和逆湿强度的季节差异较大,表现为夏季逆温强度最小,逆湿强度较大,冬季逆温强度最大,逆湿强度最小,最强逆温和逆湿均出现在海拔1256~1409 m;(4)夏季典型天气下晴天的逆温逆湿均大于阴雨天,晴天最大逆温强度是阴雨天的4.32倍,晴天比湿变化范围大于阴雨天,逆湿强度是阴雨天的1.11倍;(5)中昆仑山北坡4-9月占全年总降水的86%以上,随海拔升高降水梯度变化明显,表现为“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在2800~3200 m存在一个明显降水带。
徐月月何清毛东雷付光祥李晶晶王永强张乾
关键词:海拔梯度
贺兰山不同海拔优势植物细根-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5年
为探究优势植物细根−根际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于2023年8月-9月,以贺兰山沿海拔梯度选取的5个典型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优势植物细根及根际土壤,并测定其C、N和P含量。结果表明:1)优势植物细根全碳、C꞉N与根际土壤C꞉P、N꞉P均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而根际土壤全磷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海拔优势植物细根全氮、全磷和根际土壤C꞉N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呈倒“V”型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常绿针叶林,与优势植物细根C꞉P的变化趋势相反。2)不同海拔优势植物细根全碳与根际土壤有机碳(P=0.041)、全氮(P=0.016)、根际土壤C꞉P(P=0.013)、N꞉P(P=0.007)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海拔(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较低海拔(荒漠草原和浅山灌丛)出现了根际土壤磷限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长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张硕郭艳菊邱开阳
关键词:细根海拔梯度根际土壤

相关作者

刘毅
作品数:857被引量:2,324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美容修复 严重烫伤 复苏后 严重烧伤
申立中
作品数:420被引量:1,253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柴油机 内燃机 高压共轨柴油机 卧式柴油机 高压共轨
张西洲
作品数:353被引量:1,243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
研究主题:海拔 高原肺水肿 一氧化氮 乙酰唑胺 进驻
张鲜英
作品数:208被引量:564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美容修复 手术治疗 不同海拔高度
蔡黔
作品数:129被引量:469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烧伤后 不同海拔高度 严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