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0篇“ 不同农田“的相关文章
- 洱海流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磷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为明确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P)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洱海流域典型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干沉降和湿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蔬菜系统PM2.5浓度均值为41.6μg·m^(-3),显著(P<0.05)高于水旱轮作系统(34.9μg·m^(-3))。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总磷(TP)干沉降量分别为0.233 kg·hm^(-2)和0.084 kg·hm^(-2),可溶性总磷(DTP)占90%以上,主要分布在冬季和春季(1—4月),且蔬菜系统显著(P<0.01)高于水旱轮作系统。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TP湿沉降量分别为0.72 kg·hm^(-2)和0.91 kg·hm^(-2),以DTP沉降为主。蔬菜和水旱轮作两种农田生态系统的TP沉降均以湿沉降为主,分别占75.6%和91.6%,其中夏季和秋季(6—11月)沉降量分别占年沉降总量的70.7%和76.4%。风速、干沉降中磷浓度、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是磷干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风速、大气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是磷湿沉降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作物种植模式和气象因素等影响了PM2.5、降雨量和磷沉降速率等,进而改变了不同农田系统磷干沉降和湿沉降量。
- 郭树芳许稳翟丽梅刘宏斌雷宝坤
- 关键词:洱海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干沉降湿沉降
- 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菌丝网络中断对有机质分解过程的影响
- 施肥和轮作作为提高作物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农田管理措施,在华北平原被广泛采用。有机质的分解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真菌在有机质分解和土壤养分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大多数研究仅关注施肥和轮作类型对农作物产量、土壤质...
- 包碧琦
- 关键词:真菌群落
- 不同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对吴兴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来源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确定了其在区域尺度上的主要来源。通过测定每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PMF来源分析,本文分别对吴兴区不同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大部分呈轻度污染。然而,一些区域的土壤中镉和铬的含量达到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本研究为下一步的土壤修复提供了方法依据。
- 程铭杰袁巧林吕晨时舟扬
-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污染源
- 不同农田防护林配置结构下玉米水分来源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由于气候条件干旱,合理平衡防护林与农田作物水分需求是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林网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河套灌区典型农田防护林对农田作物水分来源的影响,选择河套灌区3种典型配置的防护林系统,测定并分析附近农田距农田边缘0.3,0.4,0.6,2 H处土壤含水率、土壤和作物茎秆水氢氧同位素值。结果表明:(1)7—9月各农田样地土壤含水率普遍较低,4,5行样地在近林端处土壤含水率均低于远林端处,8行样地各处土壤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2)各样地土壤水氢氧同位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贫化,其中,8行样地距农田边缘0.4~0.6 H处40—60 cm土层的土壤出现较大的同位素富集。(3)4行样地内距农田边缘0.3~0.4 H处玉米主要利用40—80 cm土层土壤水,0.6~2 H处玉米利用0—40 cm土层土壤水。5行样地0.3 H处玉米利用20—60 cm土层土壤水,0.4~2 H处玉米利用0—60 cm土层土壤水。8行0.3,2 H处玉米主要利用0—40 cm土层土壤水,0.4~0.6 H处玉米则更多地利用20—80 cm土层土壤水。研究认为,8行配置的防护林对农田作物水分利用范围影响更广,在不影响防护效果的前提下,4,5行防护林对农田作物生长用水影响范围更小。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合理配置农田防护林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 王一心冯天骄肖辉杰辛智鸣刘红霞孙元博刘益辰
- 关键词: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
- 不同农田生境对通俗腔蚓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蚯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细菌群落对蚯蚓适应不同的生境具有重要作用,而关于蚯蚓肠道菌群的研究多集中于养殖型蚯蚓,野生蚯蚓的研究相对缺乏。【方法】为解析不同生境野生蚯蚓肠道的菌群差异,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试验田中的黄瓜地和辣椒地的通俗腔蚓(Metaphire vulgaris),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提取蚯蚓肠道微生物总DNA,特异性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双端测序,然后对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归类,并进行物种组成分析、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蚯蚓肠道分离土样中CZM(采自辣椒地的蚯蚓)和CZH(采自黄瓜地的蚯蚓)相对丰度大于1%的优势菌属分别为12和13个,肠道细菌中门水平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Proteobacteria)。同时,还发现一些未分类的细菌,CZH肠道菌群中未分类的细菌较多,且CZH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也高于CZM。此外,CZH和CZM肠道细菌中丰富度位于前30且有属类分析的OTU代表性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位置不同。【结论】在种植不同蔬菜的土壤环境中生存的同种蚯蚓肠道微生物存在差异,取自黄瓜地的蚯蚓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取自辣椒地的样品,表明黄瓜地土壤更有利于蚯蚓形成丰富且稳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 张玉峰刘宏毅刘敏董润玉樊双虎杨益沣毕艳孟
- 关键词:农田
- 大豆产量与土壤硝化过程对不同农田管理方式的响应
-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大豆综合产能,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大豆的自给率仅为15%,对外进口依存度高达85%,产需缺口巨大。由此触发的大豆危机以及突出的供应链风险已经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加...
- 任栖永
- 关键词:大豆产量土壤硝化作用
- 唑类耐药烟曲霉在江苏不同农田流行特点研究
- 2023年
- 目的横断面调查江苏地区农田唑类耐药烟曲霉热点环境及流行特点。方法江苏省苏北和苏南地区共采集68份农田土壤标本,通过培养分离烟曲霉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唑类药物敏感实验筛选唑类耐药烟曲霉(azole resistance Aspergillu fumigatuS,RAF)菌株,并对分离的RAF菌株扩增cyp51A基因鉴定耐药突变表型。结果68份农田土壤标本,共分离获得106株烟曲霉菌株,34株(34/106株,耐药率32%)为RAF,其中8株检测到cyp51A基因突变(7株TR46/Y121F/T289A,1株TR34/L98H/S297T/F495I),这8株RAF菌株对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同时耐药,均对伏立康唑高度耐药(MIC>16 mg/L)。其余26株RAF菌株未检测到任何cyp51A基因突变;RAF在草莓田地最多(16株/34株),稻田次之(8株/34株);苏北农田RAF检出率高于苏南农田,深层土壤RAF检出率略高于表层土壤。结论江苏农田RAF菌株检出率高达32%,以非cyp51A基因相关耐药机制为主。草莓大棚田地可能是江苏地区农田RAF产生的潜在热点,建议对农业中使用的杀菌剂进行管理,有助于控制临床上的真菌耐药问题。
- 刘晨黄瑞胡丹阳周益花陆敏邓淑文史冬梅
- 关键词:烟曲霉
- 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跳虫和螨类群落及功能特征影响研究
- 随着对土壤生态功能和土壤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农业管理措施、农田土壤生物群落和功能特征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已引起相关学者们重视。中型土壤动物总体个数多,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农田管理措施可通过增加中型土壤动物的食物资源...
- 刘宇航
- 关键词:黑土区多样性
- 星云湖流域不同农田氮磷污染负荷比较及对策研究
- 星云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不仅是云南省重要水资源保障储备地,还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珍贵生物资源的天然储库,对区域人类的身体健康、生物多样性及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流域农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
- 刘青松
- 关键词:养分平衡
- 黄土高原不同农田下垫面陆气水热交换的模拟研究
- 晋伟
相关作者
- 曹志洪

- 作品数:229被引量:5,109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土 土壤 烤烟 镧 古水稻土
- 沈宏

- 作品数:15被引量:1,26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施肥 不同农田 土壤 碳库管理指数 农田生态系统
- 马岩

- 作品数:23被引量:3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研究主题:非点源污染 土壤有机碳 农业土地 农户 影响因素
- 陈利顶

- 作品数:413被引量:15,170H指数:6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 傅伯杰

- 作品数:476被引量:23,459H指数:9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生态系统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