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篇“ 上地幔顶部“的相关文章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地壳和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2025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探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以及与周边地块深部构造关系的绝佳场所.本文以喜马拉雅二期密集台阵638个流动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78个宽频带固定台站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记录到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提取出了1~60s周期内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采用改进的面波直接反演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地壳和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地下浅层的速度结构与地表构造单元体有着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存在WNW—ESE向的三维椭球形态的低速异常体,可能与含水流体和岩性成分偏长英质有关.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产生的远场挤压效应和阿拉善地块坚硬地壳的阻挡作用,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沿NE—SW方向发生了水平缩短和垂直增厚,莫霍界面出现了局部下凹现象.祁连造山带中、下地壳软弱的低速长英质物质已经侵入到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的中、下地壳.陇中盆地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带的厚度小于祁连造山带西北端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厚度,且其速度值略高于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速度值,说明陇中盆地下方的低速异常带可能相当于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早期发育阶段.此外,巴颜喀拉地块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跨越了东昆仑断裂带,且与祁连造山带西北端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在较窄的局部区域内存在一定的连通性.
谭友恒于湘伟章文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背景噪声
华南陆块西南缘地幔顶部三维密度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华南陆块自新远古代拼合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岩石圈及其深部结构较为复杂,前人对西南缘扬子与华夏地块缝合带位置的厘定仍有不同认识.研究该区域地幔顶部密度结构,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扬子—华夏地块拼合对岩石圈的改造,对确定扬子—华夏地块在广西地区的边界位置有重要意义.基于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利用地震波速度-密度转换关系构建的地幔密度参考模型作为约束,反演剩余的岩石圈和地幔重力异常,获得了岩石圈至300 km深度的地幔顶部三维密度结构.密度结构揭示了华南陆块西南部的岩石圈—软流圈界面起伏和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中部存在高密度岩石圈物质下沉,南部低密度的软流圈物质涌,取代已拆沉的岩石圈根并向侵入地壳,是地表出露花岗岩的来源.结合区内基底特征和碎屑锆石陆缘来源,推断沿广西富川—武宣—隆安—凭祥一线为扬子—华夏地块在华南陆块西南缘(广西段)缝合位置.
杨富强张思文廖海志梁青梁青梁青陈超
关键词:上地幔顶部密度结构
近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华北地区地壳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1
2024年
华北是克拉通破坏的典型案例,也是陆内强震活动最为强烈、频繁的地区之一,对该区壳幔速度结构进行研究,可为深化认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板内强震与火山发生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深部约束.利用202个固定台站、360个流动台站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P波资料和实测布格重力异常,采用近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地壳、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重力资料的引入不仅对壳幔结构进行了更合理的约束,而且有效提高了浅层和边缘射线分布稀疏区的成像能力.联合成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平原浅层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其存在厚的松软沉积层有关;鄂尔多斯东部地壳存在明显的P波高速异常,推测该高速异常与古元古代孔兹岩带的形成有关.大同火山区15~25 km和25~40 km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且这两个低速层是连通的,推测与地幔热物质涌导致的多期次岩浆侵位有关.三河—平谷8.0级地震和邢台7.2级地震震源都位于脆性的地壳,均下伏低速异常,推测在区域动力环境加载作用下,韧性的壳内蠕变导致脆性地壳岩石中弹性应变能的局部积累,从而引起地震的发生.
李鑫月石磊李永华
关键词:P波速度
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天山造山带一直以来是研究盆山耦合作用的理想场所,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壳幔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20年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固定台站、震后架设应急流动台站以及部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MS≥1.5地震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新疆天山中段精细的地壳和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地壳浅部及地壳P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高速异常区对应于天山造山带,低速异常区对应于沉积盆地.研究区中东段中地壳和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低速区,与两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地壳和中地壳低速区相连,且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及地幔顶部双向均向新疆天山中段下方倾斜.结合前人诸多研究成果推测,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双向向天山造山带壳幔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俯冲削减".重定位后地震分布显示,地震震源深度优势范围为0~25 km,主要沿断裂带、盆山结合部以及不同块体接触部位分布,且与壳内低速体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可能为研究新疆天山中段地壳和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刘建明刘建明余怀忠王琼余怀忠赵彬彬王琼王琼孔祥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P波速度结构
中国大陆地壳和地幔顶部地震学参考模型的构建
中国大陆地震学参考模型为确定壳幔基岩的温度、压力和矿物组分提供重要约束,进而对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揭示意义。本文旨在利用多种观测的约束自而下地构建一个中国大陆地震学参考模型,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一...
肖晓
近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华北地区地壳地幔顶部P波速度与密度结构
华北是克拉通破坏的典型案例,也是陆内强震活动最为强烈、频繁的地区之一,对该区壳幔速度、密度结构进行研究,可为深化认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板内强震与火山发生机理等提供重要的深部约束。本文利用202个固定台站、360个流动台站...
李鑫月
关键词:地壳结构
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和地幔顶部现今变形模式数值模拟研究
2022年
松潘—甘孜地块至四川盆地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形梯度最大的地区,自西向东30~50 km范围内存在约4 km的显著地形高差,这可能与松潘—甘孜地块埋深20~25 km处的低阻低速层、地壳至地幔顶部水平向运动速率随深度增加以及地幔对流拖曳力均有关联.为获得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和地幔顶部现今变形模式,定量评价低阻低速层、中下地壳和地幔顶部变形对川西高原隆升的影响.本文依据跨龙门山断裂带探测剖面,构建了长300 km、宽104 km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以1991—2016年GPS观测结果为初始约束,考虑岩石在长时间载荷蠕变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低阻低速层蠕变参数、模型西边界和底边界加载条件,共计开展了11项数值模拟实验.将模拟结果与综合多学科、不同时间尺度获得的地表隆升速率进行对比,各项模拟结果横向对比,对松潘—甘孜地块地壳至地幔顶部现今变形及物质运移模式展开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松潘—甘孜地块长期稳定、更为客观的最大隆升速率可能为1.4~1.5 mm·a^(-1);(2)低阻低速层可以作为中下地壳和地幔物质运移的一个滑移面,构成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解耦”带,促进松潘—甘孜块体整体隆升,但影响有限,不足以形成如此规模的强烈的地表抬升;(3)同时考虑低阻低速层作用及模型西边界加载速率随深度线性增加1.8倍的前提下,模拟的地表隆升速率与综合多学科、不同时间尺度获得的隆升速率最为吻合,这一动力条件下,中下地壳和地幔物质受四川盆地强烈阻挡,速率快速减小分布于松潘—甘孜地块内部(模型50~150 km范围),松潘—甘孜地块东缘和龙门山断裂带速率减小已不显著,故地表隆升中心位于川西高原而非龙门山断裂带;(4)青藏高原东缘物质汇聚到一定程度后,会迫使部分物质向两侧运动,实现物质运移动态平衡.
万永魁刘峡刘瑞丰刘瑞丰沈小七沈小七
关键词:数值模拟
北天山地壳和地幔顶部P波各向异性
北天山山脉位于中国大陆西北部,整体呈东西走向的楔形,嵌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全新世活动断裂褶皱与现今地震活动表明其是现代地壳变动最强烈的陆内造山带之一。地质构造和GPS观测及野外测量表明跨北天山的南北向汇聚变形...
孙安辉赵大鹏陈棋福高原
关键词:上地幔顶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构造带北天山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71个固定台站与418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近震走时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S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P、S波速度模型较已有的全球模型能更好的解释体波走时与面波相速度观测资料.松潘—甘孜和祁连构造带下方20~40 km深度范围表现为显著的P、S波低速异常,其中松潘—甘孜地块的壳内低速层可能与地壳部分熔融有关,而祁连构造带的壳内低速层则可能与地壳增厚有关.精定位后的岷漳6.7级地震和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深度都位于脆性的地壳.两个地震的震源区地处不同块体的边界,均处在高、低速过渡带.震源区的壳内低速层可能处于部分熔融或易于蠕变的状态,脆性地壳更容易积累应变能,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
夏思茹石磊李永华李永华
南北地震带中北部地壳和地幔顶部地震层析成像
南北地震带中北部位于我国地理一、二级阶梯界线和南北界线的相交区域,是探索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地区。由于受到接壤的青藏高原、阿拉善块体及鄂尔多斯盆地等块体的共同作用,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非常活跃,曾多次遭受大地震灾害...
孙安辉
关键词:上地幔顶部南北地震带地震层析成像

相关作者

汪素云
作品数:86被引量:1,44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顶部 地震 震源深度 地震动 层析成像
裴顺平
作品数:87被引量:46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层析成像 上地幔顶部 汶川地震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
雷建设
作品数:123被引量:75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余震序列 重定位 波速异常 地震层析成像
李志伟
作品数:94被引量:77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P波速度 各向异性 P波速度结构 地壳上地幔
谢小碧
作品数:51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美国加州大学
研究主题:LG波 地壳 LG 地震学 地下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