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7篇“ 《射雕英雄传》“的相关文章
射雕英雄传
金庸著
关键词:侠义小说长篇小说
射雕英雄传
金庸著
关键词:侠义小说长篇小说
射雕英雄传》译本的叙事建构
2025年
射雕英雄传》的英文版自2018年首卷出版以来,即取得巨大成功,关于其研究众多,但较少从叙事理论的视角解读,而《射雕英雄传》本就是优秀的武侠叙事作品。本文从蒙娜·贝克的叙事翻译理论入手,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在英文世界中建构《射雕英雄传》的叙事,发现译者使用了贝克所提供的多种建构策略,如时空建构、文本的选择性采用等,使译本较好地融入目的语叙事,取得了成功。
刘茜茜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 2/3个世纪的“爆款”
2025年
1957年,金庸正式开始在《香港商报》上连载《射雕英雄传》。小说以宋宁宗庆元五年为始,至成吉思汗逝世为止,讲述了男女主甬郭靖和黄蓉闯荡江湖、为国为民的奇故事。小说连载以后,广受读者欢迎,成为那个年代最为热门的文化事件之一。用当今的流行说法,《射雕英雄传》以毋庸置疑的大IP之姿,盛行了六十多年,无论是连载时的一纸风行,还是印刷成册后的洛阳纸贵,再到音路改编影视剧席卷大银幕、小荧屏……它始终屹立于老百姓精神文化主活的浪尖。
这不是我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传奇故事金庸小说连载
侠义仁心悯苍生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观后感
2025年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新版《射雕》”)的拍摄有三大难点:一是要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三卷本内容浓缩在146分钟中,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二是郭靖形象具有国民度,一千个观众心中,可能有一千个郭靖,徐克的郭靖,必须有新的记忆点,同时又要与观众心中设想的不违和.
赵荔红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金庸小说侠义观后感
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新诠释和构建文化认同的方式
2025年
2025年版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重塑郭靖、华筝等人物形象,在强调数智新时代的语境下对侠义精神进行了新诠释,运用兵法符号、哲学符号,实现中华优秀统文化的跨文化播与认同。此外,影片运用古典诗意物象和绘画留白手法构建东方武侠世界的诗意氛围,但武打设计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削弱了动作的真实感。电影为统武侠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强化了观众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为中华优秀统文化承提供了新思路。
唐卫海耘歌
关键词:侠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认同
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看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的代际审美变迁
2025年
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的审美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诉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作为当代样本,体现了武侠叙事从文本到影像的重构。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推动武侠电影在叙事节奏、视觉风格和价值表达上进行代际调适,以契合新生代观众的情感需求。而经典IP的长久生命力取决于在坚守武侠精神的基础上,实现类型化创新与电影工业体系的有效融合。
邓丽雯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金庸青年亚文化
从江湖之侠到家国卫士:《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英雄想象
2025年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对武侠世界的一次浪漫想象。影片的要素可以被概括为“武”“侠”与“情”这三点。“武”指的是侠客们所掌握的各种高超武术;“侠”指的是侠客们秉持的道德信念;“情”指的是侠客们耦合了亲情、爱情与家国情怀的复杂情感。从叙事的层面上来看,影片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特征:先是以江湖叙事完成对世界观的勾勒,接着以情感叙事实现对人物的升华,最后以认同叙事来描述侠客们的身份定位。从江湖之侠到家国卫士,这是影片核心的英雄想象。
李诗雨张蕾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武侠片国族认同
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下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以《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为例
2025年
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通过合作翻译完成,译者的行为共同决定了作品译介播的效果。本文将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和翻译批评三大语义框架相结合,基于《射雕英雄传》系列卷一的郝玉青独译本和卷二的张菁独译本,比较两位译者的译者行为。研究发现,在“行为-文本视域”下的行为批评框架和“文本-语言视域”下的文本批评框架内,郝玉青在译者和版权代理商的双重社会身份下,更注重译文的接受度,译者行为偏向“务实”;张菁在译者和离散华人的双重社会身份下,更注重译文的充分性,译者行为偏向“求真”。但在“行为-社会视域”下的效果批评框架内,两位译者的英译本均在英语读者市场中取得较高的正向评价,从而确保了《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的播效果。
黄勤戴槟璘
关键词:翻译批评
AIGC时代武侠电影的技术美学与人文守望——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研究对象
2025年
以徐克的新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技术演进与人文表达的双重视角切入,分析AI技术如何赋能武侠电影工业化生产,重构动作美学与场景表现,同时探讨影片对统侠义精神的现代性诠释。说明AI技术通过降本增效与视觉创新,为武侠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但其核心价值仍锚定于人文内核的承,即以技术为媒介实现侠文化的当代转译。徐克的创作实践表明,技术美学与人文守望的辩证统一,为数字时代的武侠电影提供了创新范式。
王斌李南溪孟冰冰
关键词:侠义精神技术美学

相关作者

张汨
作品数:56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访谈录 手稿 翻译史 金庸武侠小说
左洪涛
作品数:56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道教词 丘处机 《诗经》 全真教 高似孙
郑保纯
作品数:17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武侠 武侠小说 叙事语法 大陆新武侠 武侠文化
郭洁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译者风格 译者 《射雕英雄传》 英译本 词汇意义
徐赛颖
作品数:38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英译 翻译 法律英语 翻译适应选择论 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