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相关文章
从四重生活结构重新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个考察
2025年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扼要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要点,尤其是社会结构论。该论通常被解释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三层构件说,其中,上层建筑又被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可是,这种解释忽视了该文本中均被中译为“社会(的)”的两个不同德文术语“Gesellschaft”和“sozial”的区别——在该语境中,前者指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整体的社会,后者指该整体中私法体系的领域。这一忽视使得马克思的一套现成的结构性术语,即“物质生活”“社会(sozialen)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被恰当地用作标示社会总体结构分层的尺度。根据该尺度,社会结构应该包括四层次、五要素,即:1)物质生产力;2)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上两项构成物质生活领域;3)社会(sozial)上层建筑,即私法主导的社会生活领域;4)国家上层建筑,即公法主导的政治生活领域;5)由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观念顶级结构,此为不同于上层建筑的精神生活领域。从四重生活结构重新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可以开显社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空间,更加确切地定性和定位社会意识形式。
徐长福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变革思想及其启示
2024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资本形成、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研究,是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变革的经典著作;而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对该“手稿”所作的序言。这篇序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要素、历史条件和规律,从而完成了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这篇序言所揭示的变革思想对于新时代发展生产力以协调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创新意识形态以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冯国芳
关键词: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译本的传播出版及影响的历史考察
2024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为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一直是中国翻译、传播与解读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进程中,从摘译到全译再到修订《,序言》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序言》的传入改变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影响着我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术界对《序言》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其翻译也不断完善精准。虽然目前该文的翻译已经十分成熟,但由于翻译变化所引发的“关于《序言》基本内容和地位如何理解”问题依旧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和争议的焦点之一。因此,回顾这一历程对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虞海波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译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与方法论变革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024年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评价,进一步确定了其研究对象,而且逐步确立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方法以及对逻辑和历史的正确认识;同时,还体现出与其哲层面研究发展的双向促进。
周浚镁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精准化经典化到中国化时代化
2024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把唯物史观精准化经典化阐释的经典文献。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运用《序言》指导工作,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丰富了其原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及建国75年国史,其主要代表立足所处时代和实践,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现了历史唯物论超越时空的真理性伟力,以党的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化解实践中难题,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改革开放的深化,以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祝福恩吴续甫
重思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研究
202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蕴含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概念上,《序言》赋予意识形态以观念上层建筑释义,并且深入观念上层建筑内部以意识形态掩盖社会冲突进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本性对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予以区分。在意识形态的功能上,在资产阶级虚假的辩护意识主导整个时代氛围的背景下,《序言》强调意识形态掩盖社会冲突、阻碍社会变革的消极功能方面,从而提请工人阶级警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在意识形态的性质上,前述两点表明《序言》中的意识形态兼具中性与否定性。厘清《序言》中的意识形态思想,对于全面把握意识形态的实质、性质与功能,做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胡开英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的改革和生产理论及其启示——兼析农村改革中的三种偏误
202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改革理论和生产理论,对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深化农村改革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振兴乡村产业等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运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基础,辨识和抵御农村改革中的三种偏误:防止偏离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避免过快过激的改革步骤,完善过于片面的改革方式。
张伟叶政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被引量:1
2023年
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简明扼要地回忆了自己为破解“物质利益难题”而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寻求并最终确立新世界观的术经过,凝练概述了唯物史观主要原理,间接提出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在精神生活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蕴涵着解决“苦恼的疑问”(信仰内涵)“物质生活制约着精神生活”(社会根源)“意识到并力求克服现存冲突”(功能本质)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这篇以“洞见性和精确性”著称于世的政治经济学名作和哲经典,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文献。
钟启东
关键词: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信仰
重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022年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称《序言》)里首次从经济和哲整体的高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出精辟阐述,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性文章,《序言》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黄静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主义历史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序言》经典性
马克思的科研究方法论探赜——基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为更好地揭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谲秘,探求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秘妙,马克思于1858年写作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在其出版时为之写作《序言》。在《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理作出真释,并抉示出自身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与过程。通过对《序言》内容的探赜发现,其中包含着马克思从事科研究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研究动因的生成、研究基础的具备、研究任务的确立、研究态度的秉承、研究成果的运用等,其共同构成马克思科研究的方法论。当前,对其条分缕析,并引以为鉴,将使我们在科研究过程中获益匪浅。
丁冬雨孙迪亮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方法论

相关作者

周新城
作品数:485被引量:9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
王维平
作品数:114被引量:417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资本论》 中国共产党 唯物史观 总体性 伦理思想
苏凤捷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 形态演进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亚细亚生产方式
张萌
作品数:29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服务质量 网格 资源预留 醋酸锌 安全防御系统
尹建军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序言》 经济学手稿 历史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